长期以来,公务消费就像一颗毒瘤深植于中国庞大的系统里。这颗毒瘤每年耗费大量 钱财,滋生腐败,深为民众所诟病。
2004年初,中央各部委从通讯费用开刀,对公务员的手机实行现金补贴,从而让人产生 猜想,公务消费货币化可不可以成为根除那颗毒瘤的灵丹妙药?
事实上,各个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改革多年。实践证明,货币化既取得了不错 的效果,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中央政府在下一步治理公务消费的过程中 总结和探索的。
手机补贴:公务消费货币化启动?
中央机关手机补贴的发放,是通向制约公务消费的一项重要的举措。那么,这一制度的 出台是否意味着公务消费货币化的启动?
“制度反腐”是2003年末最热门的话题。
面对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公务员系统的“公款消费”腐败,专家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只 有设立一个合理的制度,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2004年初开始进行的公务员手机 补贴改革或许就是这一制度建设中的一环,可以视为其中的重要一步。
最高限额300元
2004年1月8日,一份经国务院审核同意,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 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及监察部共同制订的文件下发到了中央各部委。
这一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 ,从今年开始,改变原来各个中央部委施行的公务手机费用“实报实销"的制度,转而发放 手机补贴。
一位财政部的官员本月已经领到了80元的通讯补贴,他告诉记者:“光是他们处,一个 月就可以省下好几千块钱的通讯费用。”
据了解,我国公务员的工资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 资。另外,还有各种补贴构成工资性收入,如交通费、独生子女费等。此次通讯补贴费则是 首次列入补贴的范畴。
而这次的公务移动通讯补贴费,由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和工作需要确定,规定部级每人 每月300元,司(局)级240元,处级180元,科级130元,科级以下80元,高级技师、技师13 0元,其他工作人员60元。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可在补贴标准之外,按情况每月增加100或 150元。
一位特殊部门的普通职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通讯补贴是200,而处长一级已经可以 拿到300元。同样是普通职员,北京市局拿到的通讯补贴只有80元。
不过,特殊岗位工作人员需按规定严格审定报批。所谓特殊工作岗位工作人员是指:党 和国家领导人办公室工作人员、部门领导同志秘书、工作流动性较大的工作人员等。各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自特殊岗位意见,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 管理局并与财政部协商审批。
在办法实施前公款购买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可按同类机型目前市场价的一半折价给个人 使用。
据悉,在本次加薪的同时,纪检、监查、审计部门也将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 继续使用公款购买通讯设备,消费相关费用的单位给予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而对 机关工作的离、退休人员,将停发公务移动通讯补贴费。
在这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提前进行了手机话费货币化的改革。江苏、浙江、湖北、 湖南、广东等地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1997年开始实行“话费货币化”的江苏省每年可以为 此省下3600万元。
为什么要采用手机补贴?
有关专家指出,本次关于通讯补贴费管理措施的出台,是由于国家各机关的通讯费用报 销长期不透明,金额居高不下。
他说,这次改革是规范政府工作行为,进一步完善通讯工具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是透明经费支出的进一步动作。同时也是对公务员不合理的工资结构进行改革。中央和国务 院机关的补贴方案就是在吸取了地方上的一些经验教训,通过调研,最后制订出来的。调研 组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拿到了一些话费单,然后对它们进行数字分析,刚开始得到的最高 限额数字是380多元,后来经过调整,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将额度下压,变为最高300元。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证明手机费用实报实销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山西煤炭厅共有公务员 编制285个,而每年的通讯费用是200万,每个人平均下来有将近1万块钱。有关专家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指出,以沈阳为例,“按照每位公务员每年压缩手机话费十元计算,全年就可节 省四十多万元”。
事实上,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涉及“实报实销”,但是这在目前已经成为了各个国 家部委遵循的惯例,尤其是具备一定级别的官员。
1998年2月下发《中央国家机关无线移动电话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规定 ,中央党政机关各部门确因工作需要购置的无线移动电话具体标准为:人员编制在100人以 内的,原则上不超过5台;人员编制在101人至300人的,原则上不超过9台;人员编制在301 人至500人的,原则上不超过12台;人员编制在501人以上的,原则上不超过15台。
对于公务手机的费用报销,《暂行办法》也有明确标准:“每台无线移动电话费每月限 额为400元,当月超支部分相应扣减下一月限额,开支超过全年限额的应停止使用。”
但是,这种规定颁布不久,就遭遇挑战,许多单位采取的办法是,只要是预先和后勤部 门打好招呼的,就可以实报实销。
因此,1998年6月10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暂行办 法》“在执行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为由,就相关问题发出了补充通知。
这一补充通知规定:“承办重大活动或处理突发事件,可临时租用无线移动电话。”同 时强调:“各部门现有无线移动电话超过规定限额的,分别上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 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公开拍卖,各部门不得自行低价处理给个人”。
据了解,起草组成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少数官员公款手机每月报销额高达几千甚至上 万元。同时,由于手机型号更新太快,公务手机的更换费用也比较高。
专家为此指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而许多 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平常的办公中大部分都会用办公电话来进行业务上的联系,手机最主要还 是用于公务人员的私事,而且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现在好多人已经开始用手机支付会员费 、饭费等,随着手机越来越向兼具信用卡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公务员系统采取完全的实报实 销是一个完全不合理的制度。
公务消费货币化继续推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一政策的 出台予以了肯定的态度。
他说:“在‘打多少,报多少的政策条件下,行为人是没有控制话费概念的。大锅饭 式的‘实报实销改为‘定额控制,多不退少不补,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行政开支, 我想这也是设计政策时最主要的目标诉求。但是,从规范和完善公务消费行为来看,货币化 可能并不是终极良方。行政管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需要报销的都能报销,不应报销的一 分钱都不能报,而货币化的制度设计显然是绕过这一状态的权宜之计,它是不管该不该报 销,全都一刀切。”
这就涉及到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公务消费是否应该货币化的问题。那么,这次手机 费用补贴方案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我国政府将逐渐开始这一进城。当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财政 部的相关官员时,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除了公车消费之外,招待费是社会关注的另一大焦点。一些领导干部把吃喝扩大化,全 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由于我国行政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大包大揽,致使长期以 来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屡禁不绝,导致各级政府行政费用 连年攀升,无限膨胀。
职务消费黑洞的实质是一种隐蔽性腐败,正如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所说,属 于“亚腐败”范畴,即法律管不着,政府管不了。因此许多人就抱着一种“有权不用过期作 废”的信条而狂支滥用。
一位专家指出,最好的办法是,逐步将“职务消费”货币化,按职务的需要,把额定的 经费计入工资,让担当职务责任的人自己筹划使用,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堵住职务消费 的黑洞,必须在界定公务员职务消费范围的基础上,对所列各项消费事项的标准(经费支付 、管理方式、奖惩办法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不断 完善。
根治公务消费腐败,核心问题是对支配财力的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这牵涉到“财政一 支笔”、“官员一言堂”等种种弊病的革新,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些问题没有办法 当即突破时,采取“公务消费货币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更 应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勾画出完整的改革框架,制 定出近、中、远目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