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孝
湖北推广电脑农业工作是从2002年开始起步的,当时在民族地区确定了鹤峰、五峰、长阳三个试点县。一年多来,在国家民委和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成效。
一是深受农民信任和欢迎,推广范围迅速扩大。各族群众亲切地把电脑农业称为“生产管理的好帮手”、“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鹤峰县试点乡1200户示范户通过推广应用茶叶、板粟、山羊、牲猪、香菇五个产业电脑农业专家系统,2003年共增收1230万元。
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民营企业。我们开发应用的8个软件,都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附加值较高、经济收益较好、适合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农牧业品种。
四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在民族地区推广电脑农业,使农业信息技术直接进村入户,给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变化。
五是创新农业科技体系,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湖北民族地区农业信息网站”、“长阳电脑农业信息网站”、“鹤峰电脑农业网站”。
主要的作法: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着力工作机制的高效性。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电脑农业推广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市(州)、县、乡四级相继建立了领导小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软件开发的针对性。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板栗、茶叶、波尔山羊、双孢菇、魔芋、烟叶、梨、白柚、牲猪、天麻、贝母等20个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加强培训,搞好指导,注重推广渠道的多样性。采取电视讲座、广播宣传、报刊、组织培训、现场咨询、分发技术指导卡、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大电脑农业的宣传和推广;建立网络,搞好结合,强化信息平台的指导性。我们将信息网络与电脑农业相结合,强化信息平台的指导性,使少数民族群众可以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络直接获得有关信息以及专家指导,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系统完善,快捷方便,体现技术服务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