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综合处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增长基本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产业发展中出现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扩张、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局部结构失衡现象。今后产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
(一)三次产业均实现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2003年,我国GDP实现11669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万元,增长2.5%,增幅比上年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万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为37669万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14.78%、52.9%、32.3%。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出第二产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和第一产业、服务业增速总体保持平稳、第一产业增速较低且比重呈现下降的特点。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服务业呈现出积极变化,增幅加快,长期以来存在的第一产业、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局面有所改善。
(二)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粮食生产出现转机
一是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持续扩大,养殖业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二是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优质早稻、优质专用玉米和“双低”油菜面积已分别占总面积的70%、27%和69%,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三是主要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四是粮食生产自1998年以来连续5年减产后,今年出现重要转机。
(三)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重化工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2003年第二产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近年来,重工业的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所占工业比重逐年增加,据统计,2003年重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已上升到64.3%,比2002年62.6%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又上升到67.1%。
(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从1991—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3000亿元左右增加到2751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超过了同期全部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对整个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24.6%。对GDP的贡献率,已由1995年的2%逐年稳步提高到2003年的3.9%。高新技术产业已由先导性的新兴行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扩散,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五)服务业增长平稳,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同工业相比,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略低一些,但总体看,目前仍保持较平稳的发展态势。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但全年增加值仍实现了37669万元,同比增长6.7%,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8774亿元,同比增长8%,比去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的增长来看,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房地产、物流、电信等新兴行业增速加快,服务业结构有所改善。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了进展较快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三产业总体上还未扭转发展滞后的局面。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约占40.6%,加上传统服务业产品比重仍然较大的金融保险业,整个传统服务业比重达58%以上。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等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总的比重仅30%左右。我国产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主要依靠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二、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农业生产由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扶持政策,将会继续保持今年以来恢复性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增速和占GDP比重将逐步提高。三次产业发展将呈现第一产业平稳增长、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的趋势特征。
(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将继续加快发展
一是随着国家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轻工业发展加快,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将得到改善。二是与当前供给瓶颈行业投资相关联的制造业领域,如与电力投资相关的锅炉及原动力设备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与运输能力扩容相关联的船舶制造业、专业港口建设、铁路建设用材料和设备制造等,增长速度将会加快。三是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格局。
(三)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近年来,投资拉动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对能源和原材料行业的巨大需求,这一需求拉动力将进一步传递到铁矿石、焦炭、煤炭、原油等上游基础能源和原材料领域,使得原材料和石油与电力等能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由于煤电油运建设周期相对较长,难以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新的供给能力,上游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也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因此,近期我国能源及原材料行业供不应求的形势将依然十分严峻。
(四)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态势,大量吸纳就业的优势会进一步体现
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升级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层面的服务需求,以及与信息、房地产、汽车、电信、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相关的服务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对服务业的需求必将日益扩大,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业和餐饮、娱乐、社区等服务业都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除了一大批重化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外,也将会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型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机遇,现代物流、通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将有所加快。随着服务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会加快,可以预测,“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