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出世秘闻

2004-01-06 18:40
初中生·作文 2004年1期
关键词:中子萨克斯拉德

冬 之

一、爱因斯坦参加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吗?

按常规思维想问题,大事情一定和大人物连在一起。可是,开始把核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超级核武器明确地联系在一起的人并没有世界级的知名度。首先要说的是三位匈牙利物理学家,他们的名字是:西拉德、魏格拉、特勒。他们三位受纳粹迫害逃亡到了美国,在他们看来:纳粹之所以那样残暴猖狂,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超级武器。要想维护正义和和平,必须运用科学的力量,必须拥有超级武器。

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办法说服美国政府尽快着手研制超级武器。可是,几位普通的物理学家,凭什么去说动美国政府呢?他们决定先去找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借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家的声音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

三位匈牙利物理学家见到了爱因斯坦后,由西拉德打开了话题:“爱因斯坦先生,有消息说,德国可能在利用铀核反应加紧研制原子弹。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请您出面劝说美国总统,务必尽快下决心,立刻研制铀原子弹,以便到时牵制和阻止希特勒的野蛮行径。”

“西拉德先生,您能仔细讲讲铀核反应吗?”

“年初,波尔教授来美国参加会议时带来的那个消息,已经在实验室被证实了。链式反应不仅可能,而且其反应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两次反应的时间间隔只有五十万亿分之一秒。如果实现了链式反应,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形成前所未有的大爆炸。”

几个月前,即1939年1月30日,居里夫人的夫婿、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就写过一篇文章,全面介绍了他的实验,并公布了他的结论:由中子引起的铀核分裂是爆炸性反应。

从德国科学家哈恩首次发现核裂变起,物理学家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弄清了原子爆炸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物理学家一股特殊的力量,但据物理学家们开玩笑说,这得益于一则印度故事。

相传,古印度的舍帘王非常喜欢下国际象棋,于是便宣布要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和进贡者——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初看起来,聪明的大臣并无贪心,只是跪在国王的面前请求赏给他一棋盘麦子。国王哈哈大笑,表示不能只赏这么少的东西。大臣补充说,在象棋棋盘的第一小格内放1粒麦子,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4粒,以此类推,所有小格内的麦粒都比前一格多一倍,他希望国王赏给他摆满棋盘上的所有六十四格的麦子。还蒙在鼓里的国王以为这只是一笔很小的奖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臣的要求。后来,等到国王明白过来,才发现这是一个根本不能兑现的诺言,因为照这个几何级数算下去的话,即使把全印度的粮食都拿来也远远不够。如果要满足宰相的要求,要把全世界在2000年内生产的小麦的总数全部送给他。

核裂变的情形也是这样:开始,中子使1个原子核分裂,中子并未因打击铀核而消失,而是在分裂的过程中又生出另外2个新中子,2个新中子又使两个新核裂变,产生4个第二代中子;第二代中子数比第一代多一倍,第三代中子数又比第二代多一倍,即有8个中子;到第十代时,就有了1000多个中子;第三十代时,中子的数目可以达到10亿个;第八十代时的中子数就足够引起大块的铀所包含的大量原子发生裂变,引起核爆炸。

西拉德等三位物理学家在赶往长岛的路上,就议论过这样的问题:怎样说服爱因斯坦?在他们三人看来,这位在30年前就提出了计算核能方程的科学巨匠,一定早就考虑过某种爆炸反应的可能性。

然而,当他们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以后,却听到了意外的话。爱因斯坦说:“坦率地说,我还从未考虑过原子爆炸的问题。”

提出质能方程的人都声称没有想过核爆炸的问题,那又怎么能去劝说美国总统呢?显然,这件事的难度比想像的要大得多。不过,三位来访者并未就此放弃,他们又从一些细节上向爱因斯坦作了更详尽的说明。

这次会谈,最后总算达到了目的。当晚,西拉德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会见的情况:

“这次谈话一开始,我们就感到,爱因斯坦的头脑中从未出现过在铀中引起链锁反应的可能性的想法。”所幸的是,这次谈话继续了下去。

“当我开始向他讲述我们了解到的关于在柏林出现的事情的全部经过时,他便理解了这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于是,他向我表示,需要的话,他愿意帮助我们,或者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愿意‘受牵连。”

二、怎样推开白宫的后门?

爱因斯坦与罗斯福总统没有私交,也没有见过总统。同样,他也不能随意进出白宫。不过,他答应帮忙,成功的希望就增加了许多。

西拉德三人一直都在苦苦思考:怎样才能采取最有效的行动?这可不是分子原子之类的物理问题,这是一道社会学方面的难题,他们搜肠刮肚,提出了不少方案,要么是不切实际,要么是过于曲折。要说讨论结果,那就是他们三人一致认为:要围绕爱因斯坦去做文章,只有借助爱因斯坦的力量才能推开白宫的后门。

在爱因斯坦的朋友中,有一个人是比利时王后。想到王后,西拉德三人有了这样一个思路:请爱因斯坦先写信给王后,然后通过王后把信转给罗斯福总统。

可是,王后在没有真正理解信的内容时,愿意在中间充当引线人吗?即使她愿意,绕这样大的圈子,在时间上也会把人拖得寝食不安。仔细分析,这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爱因斯坦周围绕圈子不行,是否可以在总统的身边绕圈子呢?最好是能够找一个与总统有私交的人出马,可是,总统高高在上,普通的学者哪能知道谁和总统有私交呢?

西拉德三人并非等闲之辈,他们钻进图书馆内,开始查阅大量的图片新闻。两星期后,西拉德终于从图片中发现,罗斯福当选前就与银行家亚历山大·萨克斯交往密切。

西拉德很快找到银行家。谈话十分投机,萨克斯也认为美国必须赶在德国之前得到战争的王牌,若让希特勒首先有了超级武器,美国人管他叫爹恐怕也不顶用。不过,萨克斯也有疑虑,他坦率地说:

“西拉德先生,尽管我相信您的话,并完全赞成您对美国政府的建议。但是,我一个学经济的去向总统转达这项技术要求极高的建议,恐怕力所不及,即使我说得十分清楚,总统也不会真正给予重视。因为他只会仔细考虑我提出的有关财政方面的问题。”

“这您无须担心,我们已经和爱因斯坦先生商议过了,他答应帮忙。我们请他出面给总统写信,您可以带着这封信去说服总统。”

“有这封信,我想事情会好办得多。”

整个计划又前进了一大步,但路还很长。

三、劝说总统

西拉德和特勒两人再次驱车前往长岛,迅速向爱因斯坦通报了情况。爱因斯坦很佩服两位同行的才干,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局面。但这不是结果,成败与否,似乎取决于爱因斯坦的信是否能够打动总统的心。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词意,爱因斯坦没有使用英语,而是直接用他的母语口授致罗斯福的信,最后,他这样说道:“我简单扼要地叙述了核连锁反应的过程。有了这种反应,便可以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式炸弹。比方说,在一个港口用轮船运载一颗这样的炸弹,只这一颗炸弹就足以毁坏整个港口以及邻近的一大片地方。”

西拉德一字不漏地记录了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然后,爱因斯坦在信上签了名,并写明了日期——1939年8月2日。

西拉德和特勒两人一刻也不耽误,直接把这封信带给了萨克斯博士。为了保密,博士亲自把信译成了英文。

萨克斯迅速通过私人关系请求总统安排会见,可总统日理万机,长时间内没有安排约见。博士又设法催了几次,直到10月11日,才见到总统。见面的时间非常宝贵,作为银行家的萨克斯博士,深谙谈话要领,他作了简短说明以后,就开始向总统读爱因斯坦的信。

原以为罗斯福听完这封信后,会兴致勃勃地追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事实上,他只是淡淡地说:“你就是为这封信来的吗?”

“是的。”

“你是不是觉得信应该写得简短一些?”

“这个——”在萨克斯博士看来,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这已经是再简短不过了,但他不愿意在小节上发表不同意见,便附和着说,“是应该写得简短一些。”

罗斯福总统的话,没有涉及信的实质内容,这使萨克斯顿时慌了神。萨克斯原先打算读完信以后,就开始作一些细节性的补充,并尽可能搬出深思熟虑的理由说服总统。看来,总统虽是一位敏捷超凡的人,但对核爆炸的可行性还没有反应过来。

在总统面前,说得太多,只会适得其反,总统不喜欢别人给他上政治课。萨克斯毕竟是一位机警聪明的人,他很快冷静下来,直截了当地说:

“爱因斯坦的信也许写长了一点,但信中所说的事情,的确是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的事情。”

“你最近身体还好吗?”总统心不在焉,把话题扯到家常小事上去了。(下期接着看)

猜你喜欢
中子萨克斯拉德
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晨行
中国“萨克斯之都”:一个被肯尼·基彻底征服的工业区
丢了两元钱的车
行动派
追光使者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基于Mezei算法的FeCoSi中子多层膜极化镜优化设计
帮别人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