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芳
伊朗之所以利用基地组织表演“反恐秀”,也是感受到了美国越来越直接的军事威胁,意图用刚柔相济的手段千方百计稳住美国。基地分子的牌在伊朗手中,但真正的玩牌庄家还是美国
就在世人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军对萨达姆父子的追杀之时,一场静悄悄的、然而意义也许更重大的追捕正在伊朗进行。
8月3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逮捕了“基地组织”多名重量级人物,但并未透露他们的身份。目前舆论普遍认为,这些人中包括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儿子萨阿德·本·拉登、基地组织发言人苏莱曼·阿布·盖什、“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以及“基地”的高级军事指挥官赛义德·阿德尔。
最具现实威胁力的敌人落入昔日仇敌的手中,一时间,美国和伊朗围绕落网基地分子如何做文章,成了世人关注的悬念。
难以成行的交易
伊朗政府发言人拉梅赞扎德8月4日表示,不会以向美国引渡基地分子来换取他们的通缉对象,即被驻伊拉克美军控制的伊朗反政府武装“人民圣战者组织”成员。他说:“我们只会把基地组织的囚犯交给和我国有引渡协议的国家,而美国不是。”
对伊朗而言,能通过这些基地分子换来与美国关系的某种松动,是上上之策。因此,伊朗方面显然不满足于仅仅交换几名反政府分子。“对于伊朗来说,用基地组织成员交换人民圣战者组织成员是做得到的,之所以迟迟未能成行,最合理的解释是想利用手中的基地分子,在核问题上减轻一些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然而,处于攻势的美国是不会轻易做出让步的。对于美国而言,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就是以“人民圣战者组织”的成员交换基地组织成员。此前,五角大楼的鹰派官员一直青睐于“借伊朗反政府武装搞颠覆”的政策。因此在今年4月份,在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军围攻了“人民圣战者”在伊拉克境内的主要基地——阿什拉夫营地,却并未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只是和这支武装力量签订停火协议。不过,虽然美国鹰派有如此用心,但毕竟这个组织昔日的靠山是萨达姆,也在美国境外恐怖分子黑名单中榜上有名——扶植利用恐怖分子组织不仅难孚民意,更有养虎为患之嫌。因此,美国国内的温和派认为,以恐怖分子交换恐怖分子的交易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但如果因此需要和伊朗签署引渡协议,则代价过大,不可遽行。
这样一来,原本奇货可居的基地分子如今却变成伊朗手中的鸡肋。美国不愿意公开引渡,将他们送回各自母国也遭遇拒收的尴尬,伊朗不得不在8月10日宣布将在国内对落网基地分子进行审判。
伊美关系:坚冰融化还是兵戎相见
伊朗之所以利用基地组织表演“反恐秀”,也是感受到了美国越来越直接的军事威胁,意图用刚柔相济的手段千方百计稳住美国。基地分子的牌在伊朗手中,但真正的玩牌庄家还是美国。
美国可以在军事打击或修复关系的选择中游刃有余,伊朗卻面临着如履薄冰的外交抉择。在目前的战略态势下,伊朗所处的地缘位置更令美国难以对其做出让步。伊朗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而其东边是阿富汗(被美国占领)和巴基斯坦(与美国亲善);西边是伊拉克(被美国占领);南边是波斯湾和阿曼湾;北边是土耳其(美国的盟国)、土库曼斯坦和里海,可以说几乎被亲美政权包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捐助基金核专家、新保守主义者乔治·佩尔科卫奇指出,布什政府现在对于伊朗问题没有一套战略,因为政府内部在是否接触伊朗政府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即使是如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这样的强势人物,也不能不顾忌到大选将近,一届任期内不可能打两次大规模战争。
更何况,以鲍威尔为主的一些温和派还期盼伊朗内部的变数。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问题专家张晓东分析说:“在伊朗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也龃龉不断,不排除在面对巨大压力下,先上演‘兄弟阋于墙的内讧场景。”
但是伊朗政权的改变是否就意味着其核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得以解决?张晓东认为:“伊朗目前是不是换一个政府就不搞核武器了?其实未必,就连美国自己都难以相信伊朗新政府不会搞核武器,因此美国认为对于伊朗趋向于成为核武器国家的边缘这样的国家,不可姑息容忍,铁的态度是最佳选择。”
2003年8月7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访问之际,伊朗总统哈塔米重申伊斯兰共和国不会放弃让核技术作为伊朗的一种合法电力来源,并表态伊朗无意发展核武器。
伊朗的这一表态是否能让国际社会信服呢?毕竟,从核电技术转向核武器开发只有一步之遥。据美国《洛杉矶时报》8月4日的报道,伊朗的核能力已接近制造核弹的水平,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成为核威慑国家。对伊朗心存忌惮的以色列更是在8月5日的《耶路撒冷邮报》上称,伊朗2005年底就可以造出投入实战的核武器。
8月8号,布什再次重申对伊朗核开发的关注,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当天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已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政府表明,强烈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进行“严格”核查。“美国政府目前在大选将至的情况下,对伊朗持强硬态度有助于拉战争选票,但是关键是保持一个不要走火的度,中长期对伊朗开刀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张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