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的真实性如何考量

2003-05-30 10:48周士君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5期
关键词:保障金新华网内需

一谈到拉动“内需”的潜力如何开挖,某些专家学者很自然地就会用到“居民储蓄”这项指标。新华网2月6日报道,去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有学者分析说,“超储蓄”增长和居民储蓄居高不下首先应归因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去年由于公务员增加工资、财政发放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有所增长等因素,使中国人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单纯从理论上讲,这种分析没有问题,但稍微结合一下“实际”,就能发现漏洞。首先是公务员增加工资一项许多地方去年并没有兑现,即便这块威力再大,又如何会对去年的“居民储蓄”增长产生影响?再者,那些嗷嗷待哺的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居民几人有实力把“保障金”存进银行?

去年新增居民储蓄1万亿元,单纯从数量上来讲,的确相当可观。但其中的组成结构,却有待进一步细化,而细化之后的数据会对那些欲靠刺激“居民消费”来拉动“内需”的人士的信心会产生不小的打击。据去年12月19日《新华网》的一则报道,目前我国不足20%的高收入群体掌握着超过80%的“居民储蓄”。这就是说,在所有拥有存款的“居民”中,真正有消费潜力的“居民”还不到两成,剩下的才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且能把几个养命钱攥出水也不肯轻易出手的普通居民。

某些专家若不能正视“居民储蓄”组成结构的真实性,就如同不了解病人的病因便乱下处方一样。这恐怕也是近年来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一直难以奏效的真正原因吧。

河南 周士君

猜你喜欢
保障金新华网内需
政策宽松边际加力 兼顾扩内需与产业升级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缴纳的问题及建议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
漫画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