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03-05-30 10:48:04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36期
关键词:校服风扇蓝色

校服也分贫富,可怕!

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却穿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校服:钱交得多的学生,穿红色的,钱交得少的学生,则只能穿蓝色的。这是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中学出现的“奇特现象”。据报道,穿红色校服的大多是富家子弟,每年交了3000元的学杂费,而穿蓝色校服的学生每年只交了200元。

红、蓝学生所“享受”的“待遇”也十分悬殊,“红生”被编入封闭班,教室里有VCD、电视机、风扇,而“蓝生”则被编入普通班,连起码的风扇都没有。

在这所名叫公平的学校里,对贫困生的歧视和不公平已经完全公开了。

这种公开化已经明显超出了一般的道德底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已经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而公平镇学校却又反其道而行之,实施的是“因钱施教”。

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却采取了袒护的态度,他们竟然以“校长负责制”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个学校只能使用一种校服”为由,认为学校“有权决定使用什么校服”,可见这样的歧视思想,是多么的普遍。这,恐怕是更可怕的。

要克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难!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文章说,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学术评价考试,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满分的“高考状元”说不,而我国还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招生,培养出的是“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

尽管美国的招生制度,更注重素质水平,比起中国惟分数论要科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率,发挥人才的创造性,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制度在国内不可能移植。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具备美国那样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的条件。

高校招生权力是一种十分巨大的权力,会对一个人一生道路产生转折性的深刻影响。这种权力如果不能受到有效制约,产生腐败是必然的。像现在的高考制度,应该说是中国最为严格最不容易发生交易的领域,但每到招生时候,家长们几乎都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资源前去活动,而其中不乏有因为活动而改变了命运的奇迹出现。

在中国,由于法制不健全,暗箱操作和人情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存在,还是以分数取人更公平些。

猜你喜欢
校服风扇蓝色
蓝色的祝愿
青年歌声(2021年2期)2021-03-05 09:02:14
蓝色的祝愿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20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蓝色使命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校服·校腐
今日农业(2018年7期)2018-04-28 02:02:08
蓝色的五月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8
电风扇
故事大王(2017年4期)2017-05-08 07:53:40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新蒙迪欧车冷却风扇常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