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3-05-30 10:48:04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38期
关键词:泰斯凯尔笔录

并不陌生的匈牙利式痛苦

在凯尔泰斯的作品里,我们看来一切正常的世界,却成为一个必须加以反抗及改造的可怕的世界。在被问及为什么生存时,凯尔泰斯回答说,为了爱。而我们的回答呢?为了吃饱饭后的欣喜

据说凯尔泰斯·伊姆莱去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很多匈牙利人也搞不清他是何方神圣,这足可见凯尔泰斯是个多么孤寂的作家。然而这个人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仇恨的怒火。读凯尔泰斯的小说,与读左拉的《我控诉》完全是两种感觉,前者因为曾被深深地伤害过,从而显得那么绝望,那么苦闷,那么恨。

身为一名中国作家,读这种书,有时候会感到外国人有点大惊小怪,若是拿他们的人生境遇与中国人做比较,这又算了得什么呢?小菜一碟嘛!匈牙利人再怎么着,也有口饭吃,他们还能看瓦格纳歌剧,在游泳馆游泳,有什么可痛苦的?自由有何用处?可以随便发表言论又能如何?关键是,得有饭吃,更好一点的,就是有房住,再好还能有车开,老婆孩子一凑,人生就算幸福了,仅因为精神上感到压抑,就发出如此的呻吟,不是太矫情了吗?

然而这是两个世界,两种人生,两样追求。在欧洲,人们视自由为最高人生准则,从中世纪起,便为之奋斗。西方人通过宗教与理性,进行道德建设,以便建立一个效率更高的社会。一千年过去了,欧洲人取得了部分的胜利,字典上有了自由这个词,并把这个词语的内容制度化了。

而当专制巨手再一次卷土重来之际,欧洲人才会感到那么的痛苦,因为他们曾经呼吸过自由的空气。

凯尔泰斯·伊姆莱生于1929年,1944年进入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1945年被前苏军解放出来。他当过工人和报社记者,后来以自由撰稿人、翻译的身份谋生。他的作品少得可怜,2002年,凭一部处女作《命运无常》获奖。历史对他开的玩笑是,他的作品被二战时践踏过他祖国的德国人所赏识,却是用来控诉匈牙利的解放者——插手匈牙利政治的前苏联。解放者带来的不仅是解放,还有暴政,一个“不带铁丝网的集中营”。

《英国旗》由三个中篇组成,是作者在《命运无常》之后写的另一本书,他们分别包括《英国旗》、《笔录》和《寻踪者》。

《英国旗》讲的是,作者在匈牙利解放后,看到的不是和平景象,而是无休止的运动、告密、批评、逮捕、关押、审判。这些情况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陌生的是我们对作者的反应:他苦闷、孤寂、感到人生的惨败。

有时我想,他应该乐观,并且,有理由乐观,他至少可以把他的想法写出来。

故事结尾,他看到一辆吉普车驶过街头,车上飘动一面英国米字旗,而街头的行人便鼓起掌来,这便是“英国旗”的故事。在我说这个“稀松平常”的故事之后,不禁深深地叹息,我们有什么发现善恶的道德潜力呢?

《笔录》讲的是,作者在去奥地利的国际列车上,被海关人员“合法”地扣留了他非法携带出境的4000先令,作者十分不满,他重重地摔门,并要求修改官方笔录,拒绝签字,把自己的违法行为写成了一个被迫害的“恐怖事件”。

《寻踪者》写了一名特派员在一个野蛮的社会里,成为一名失落了个人命运的个体,在一次次挫败的打击下,仍顽强而孤独地寻找一种证明自我存在的表述。现实告诉他的是:“迄今为止,在这个地方,谎言一直是真理,然而今天,就连谎言也不再真实了。”

三个故事加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够高级的,比中国的鲁迅技高一筹,因他的诉苦,糅合了某种有关个人自由的哲学观念。

然而,从另一角度讲,此书使我们在反观自己生活时,不禁为我们在道德上如此深深的沉沦而感到不安,为什么在我们看来一切正常的世界,到了这本书里,却成为一个必须加以反抗及改造的可怕的世界?为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屈辱及压抑?抑或是,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那么低级庸俗?

在被问及为什么生存时,凯尔泰斯回答说,为了爱。

而我们的回答呢?为了吃饱饭后的欣喜。

猜你喜欢
泰斯凯尔笔录
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派出所工作(2022年2期)2022-03-23 21:21:56
“泰斯花粉阻隔剂”结构研究
著名诗人
鸭绿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30
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电器(2019年9期)2019-10-31 07:51:08
不完美的表演
陈述申辩笔录的格式规范
女神笔录
泰斯福德防爆轮胎
凯尔经的秘密
新少年(2015年8期)2015-09-06 11:04:18
2016年波兰凯尔采展览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