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何时走出SARS阴影

2003-05-30 10:48:04李宏顺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24期
关键词:多伦多世卫华人

李宏顺

加拿大举国上下,从政府到媒体再到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加拿大和多伦多的经济和声誉,SARS似乎还在其次。这可能是多伦多疫情迟迟不能根除的一个原因

从3月份多伦多出现首例SARS到现在已经有快4个月了。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从黑名单上消除,但仅仅过了14天,多伦多东部的近邻惠特比就爆发了第二次疫情,一下子出现15个疑似病例,随后多伦多再次被世卫列为疫区。几千人依然处于隔离之中。

北美SARS之都

多伦多是除了亚洲城市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加拿大的SARS就集中在多伦多,因而它被人们戏称为北美SARS之都。

从出现首例SARS到6月23日,多伦多已经有38人死亡。市政府日前表示很难保证SARS已经完全受到控制,市卫生厅长克莱门特不像当初那样急于将多伦多从世卫的黑名单上消除,因为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严密监视多伦多,而多伦多的卫生专家也担心会有第三轮爆发的可能。

作为整个加拿大的经济引擎,多伦多的作用就像美国的纽约对整个美国经济那么重要。受SARS的影响,多伦多的经济至少要损失几十亿加元。从春末到短暂的夏天本来是多伦多的旅游旺季,但是各大酒店的空房率一直居高不下。受影响最大的是华人的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最紧张的时候,华人餐馆一天之内没有几个人光顾。许多的华人店干脆歇业。另外,华人的就业率,尤其是新移民的就业率受影响很大。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多伦多的医疗保健条件要比美国城市好得多 —— 加拿大所有的公民和持绿卡的居民全部享受公费医疗,而很多美国人则没有医疗保险——为什么加拿大还会出现这种让人尴尬的局面?

SARS谁之过

加拿大的大小报刊对SARS的报道少得可怜,并没有像中国的报刊那样天天在关注着SARS的疫情。有很多人批评媒体对SARS没有足够重视:病人的情况,在什么医院,进展如何等等都无从知晓。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怕引起恐慌。由此,即使在SARS最严重时期也几乎看不到有人帶口罩,所以居民的正常生活基本上没受什么影响,但是这也为彻底根除这一顽疾带来了很大困难。

媒体关注少了,人们的防范意识自然就淡化。教堂照样开,学生照样上学。所以在一所天主教堂引发了大面积的感染后,人们才明白,即使有上帝的恩典,人们也会提前进天国。

与加拿大的媒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媒体。多伦多的SARS创造了一个让美国媒体有话可说的绝佳的机会。对此,加拿大很多高层人物纷纷发表看法支持多伦多,并抱怨自己强大的邻居做得过火。多伦多市长拉斯特曼说:“多伦多人并没有生活在恐慌中,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住在多伦多,来多伦多旅游是安全的。”而加拿大旅游媒体协会的前总裁毕歇普则更直接:“我认为我们多伦多当地和全国的媒体对SARS的报道是公正和精确的。损害我们的旅游业的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媒体报道,那些电台电视台了解信息不全的记者们使用危言耸听的词藻或从夸张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说,《华盛顿邮报》的一个报道错误地说,多伦多人在闹市区的大街上都带着口罩,这与事实大相径庭。除了在医院和诊所,现在还没有人带口罩。那些在皮尔森国际机场下了飞机带口罩的人显然不是多伦多人。”加拿大《全国邮报》引用加拿大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话说:“你坐飞机来多伦多因飞机失事死亡的几率要比你在多伦多感染SARS的几率还要大。”

多伦多当地的媒体对SARS很不在乎,这也是市民对世卫的警告感到不可思议的原因。有一位多伦多高级内科医生就认为世卫的警告是“狗屎。”《多伦多星报》的一则社论则讽刺说:“在处理SARS的问题上世卫可显出它的价值来了。”

举国上下,从政府到媒体再到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加拿大和多伦多的经济和声誉,SARS似乎还在其次。这可能也是多伦多疫情迟迟不能根除的一个原因。媒体的故意淡化和联邦政府(包括总理)及多伦多官员主动去闹市区的华人餐馆吃饭给了居民很大的鼓舞。

但是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多伦多人走得太远了——多伦多人的SARS死亡率,按比例来讲竟要比北京高。

痛未定思痛

6月26日,加拿大各省的财政厅厅长齐声谴责联邦政府对安大略省(多伦多所在的省)SARS疫情的反应“迟缓、缺乏预料、不适当”。安省财政厅长艾克尔说,联邦政府对SARS的处理是可悲的。她说,全省有数千人接受隔离,38名患者死亡,省府为此花费了超过10亿加元,经济至少要损失几十亿加元,代价不可不谓惨痛。

除了政府反应机制上的问题外,多伦多医疗系统本身也问题多多。例如,因为护士在加拿大的收入非常高,所以多伦多的各大医院全职的护理人员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护士不可能只在一家医院做事,而要同时在几个地方兼职,所以疫情一爆发,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就暴露无遗。此外,很多护士在加拿大读完书直接去美国找工作,令人手不足的问题雪上加霜。新移民中倒是有不少护士,但是严格的资格认证使她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从事这一职业。

医院的工作效率也已经成为令人头痛不已的问题。一位市民因为耳朵里飞进一只小虫,早上4点钟去医院挂急诊,等到中午12点多才有医生接待,要是重症估计已经死过10次了。安省的省长去看病,因为忍受不了如此慢的节奏而对多伦多的医院提出批评,但医院最后的答复是:“多划拨资金我们就有效率了。”

因为SARS,政府已经开始正视医疗界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例如有关部门正准备投入资金雇佣更多的全职护士。随着多伦多疫情进一步趋缓,相信会有更多的反思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出现。■

猜你喜欢
多伦多世卫华人
感受多伦多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26
何为“华人”?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42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军事文摘(2020年22期)2020-11-28 19:23:40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食品与机械(2018年5期)2018-07-16 01:34:00
多伦多“波浪形”综合体
现代装饰(2018年1期)2018-05-22 03:05:25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2009年4期)2009-05-22 09:22:06
2009版芭比娃娃
环球时报(2009-03-13)2009-03-13 13: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