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陌
2002年9月间,美国新桥集团斥资15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5%股权。爆出中国上市银行外资并购第一案。就在深发展为此发布正式公告之后,深发展银行行长周林接受媒体专访时,如释重负地感叹:“我认为,我找到了一条搞好深发展的道路。若干年后,大家会理解,周林用心良苦。此话隐含了他在这个购并案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很能说明他作为被收购方却被评为2002年度的并购人物之一。
曾经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从事9年经济研究的周林,在银行界已浸淫了10年,对深发展的命门知根知底。在发展的前10年,深发展基本上是按改革开放初期的上市公司模式运作。这类公司的特点是想方设法吸引投资者入股,关心的是股价的上升,而不是公司的规范发展。这种做法对深发展直接产生的影响是,资本金的补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与建立一家真正商业银行的初衷大相径庭。因此,为深发展寻找新的出路便成了周林的心结。用一部分股权吸引外资来提高深发展的管理水平,是周林从酒店行业的成功经验得来的灵感。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国际金融公司参股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的先例,但也仅限于分散投资,并不介入董事会对其经营权和决策施加影响。因此,周林面对的是不知在哪里埋有地雷的开阔地,选择很多,但危险也很多。这其中既涉及政策上的禁忌,也存在遇人不淑贻误终身的风险。
当初与深发展眉目传情的外资机构多达几十家,其中包括汇丰、花旗、JP摩根、美林、高盛等。新桥最终胜出的原因在于,深发展管理层及身后的政府和监管层早就画出圈圈:不选择银行机构,因为第一,外资银行者入股中国的银行,目标往往是要把国内的银行变成自己的分行,对深发展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而周林在与一些外资银行行长的平日交往中,甚至听过赤裸裸的表白:不要指望我们为你们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非常有竞争力的总行。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内买到入场券。第二,外资银行存在在亚洲区转移坏账的可能性。据透露,在其他国家外资机构有过这样的先例,相互之间转移坏账。在他们眼里,中国市场容量大,这容易勾起他们的冲动,将其他市场容量小的国家的坏账转移过来。这样一来,还可实现避税的目的。
同时,收购方要“了解中国的情况”,要有经验,这也是周林和深圳市政府设定的标杆,因为借助外资的引入,使深发展由深圳一个局级单位蜕变为一家真正的企业,并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资产结构、法人治理等方面成为国内银行标兵,与上海比拼金融市场人气,才是深圳方面纵深考虑的因素。新桥集团成功收购韩国第一银行,并通过对其改造促进韩国银行业的改革,显然吸住了周林和深圳市的眼球。而主持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的又是已在国内颇有人脉的单伟建。因此,这次并购好有一比,周林要摸着石头过河,新桥集团和单伟建是惟一能摸到的那块石头。
或许是这些显得迫不及待的原因,深圳市政府不仅接受对方开出的净资产150%的溢价条件,还全部出让政府持有的股份,仅留一股作为金股。以保证注册地留在深圳,这也可视为深圳市政府对周林全力支持的一种姿态。
令外界大感不解的是,在股权尚未交割之前,深发展董事会就决定由新桥投资8位专家组成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周林的解释是,新桥一开始坚决反对这样安排,而自己则坚持这是对方表现诚意的条件。同时外界所不了解的是,管理委员会从掌事第一天起,深发展所发生的风险,责任在新桥。
显而易见,周林在并购中从始至终几乎没有失去主动权,也保证了外资入主内地商业银行“先例”留在深圳这块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土地上。
所不能预知的是,在未来新桥管理团队确立后,周林是否果真如自己所说的,最终被“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