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峰
管理是属于意识领域的东西,是人们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得到的,体现社会生产劳动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用之去指导实际工作,能够使一个组织有效率、有效果地使用各种资源,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资源是指一个组织体系中为了产出而进行的各种投入要素。资源又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有形资源可以简单归结于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源和劳动对象。无形资源则指非物质形态化,却对生产劳动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资源,包括分工、协作、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
管理在众多的资源要素当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担当的是如何协调、如何使用其它资源的角色。如果没有管理,即使有最好的其它生产资源,电是一堆死物,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可见,在一切团队劳动的场合下,管理都是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信息、知识等一些其它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实产出的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协作劳动中众多其它资源之间按照一定数量关系实现高效配比的关键因子。没有它的介入,其它基本要素,就不能结合成现实的整体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管理应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资源。管理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
在确认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的基本属性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管理在现代组织生产劳动诸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生产劳动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而且这种差别和地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在原始社会和封建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在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源;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管理是众多生产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
1、管理是有形资源转化为现实产出的关键因素。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都可买到,只要加上管理,很快就可把各自分离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产出,至于产品在市场上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又取决于组织的营销管理能力。当然,资本作为购买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只要有良好的管理,资本却可在市场上设法筹集到。大量白手起家,并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事例,都生动地证明了管理作为核心因素在各自分散的潜在要素转变为现实生产产出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管理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制约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上面已提到,科技只是潜在的生产要素,只有当其融人到其它基础有形资源之中才能发挥倍加作用,而其融入程度则取决于管理质量。科技本身与其它要素一样都是被管理的对象在科学有效管理下,科技能及时充分地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技术,开发和改进产品,从而及时地以高质量、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抢占市场,使企业、组织不断发展成长。反之,落后的管理会使组织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显得麻木、呆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被淘汰。可见,管理比科技起着更核心更关键的作用。
3、管理是分工、协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作都必须通过预先计划与总体协调的管理行为才能实现,而且,其分工和协作的效率高低,直接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在科学管理下,分工和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如果计划不周或协调不当,不但没有放大作用,还会缩小作用。
4、管理对其它所有资源起着综合运筹作用,直接决定一个组织兴衰成败。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分工、协作、科技、信息等都是依靠管理被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管理得好,劳动力人才可以培养和招聘,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得到发挥,分工可以合理,协作可以默契,科技、项目可以借鉴、开发创新和买到,生产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和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整个组织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反之,如果管理落后和无效,经济巨人可以很快倒下。
5、当代经济中,政府宏观管理对微观单位组织产出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的调节经济作用越来越大,其所制订的经济发展的体制、战略、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和其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环境,都对微观生产主体的产出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使其产出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宏观的管理水平。管理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之间进行移植
管理作为一种思维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反映了社会团体劳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也可以指导实践。其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之间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于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
运用科学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有创造地进行移植。因为各个组织的实际情况都不同,而且同一个组织也是不断发展着变化着的一个整体。在移植运用已有管理思想的同时,就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方法、手段,并随着组织内外部条件状况的变化而进行及时总结和修正,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行动。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