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记者的问题敏感

2003-04-29 00:44:03王海波焦国标
新闻爱好者 2003年12期
关键词:港台火车票林先生

王海波 焦国标

新闻学通常只研究记者的新闻敏感,而对问题敏感似乎并不关心。然而就其重要程度而言,记者的问题敏感应当成为新闻学的一个专业问题,问题敏感四字应该成为新闻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所谓问题敏感,就是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感知问题、捕捉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索和采访,最终将被解开的问题写进新闻作品,使其更具深度的能力。我们不妨举几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例一:港台人士的名字究竟能不能命名希望小学?

2003年年初《中华读书报》某期曾刊载一篇介绍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报道《寻找林清玄的心灵地图》,其中写到一个细节:"林清玄用自己的版税所得在黄河边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贵和希望小学,以他岳父方贵和的名字命名,亦取富贵和平之意。方老先生生前是台湾颇有声望的教育家,浙江田野里长大,早年来台,认为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希望。因此林先生亲自撰写碑文以纪念方老先生,亲自来到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希望小学奠基植树。令人想不到的是,学校建成后,当地的主管部门以国家有令,不能以港台人士名字命名希望小学为由,三番五次地要求林先生更改校名,经纪人不知如何与林先生做出解释。林先生表示了他的尊重和理解。"

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当地主管部门当初知道不知道"国家有令"?如果知道而在捐建意向磋商时不予告知,这是以欺骗手段获取港台捐助者的捐助金,这对国家形象是一个损害,也伤害了捐助者的感情。第二,即便国家确有此"令",那么此"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港台人士的其他捐助为什么就可以以其名字命名?各地大学里到处都是"逸夫楼"、"英东馆"。按照常理,如果某一做法不伤害国家、社会和别人,就应该被允许做;如果这样做有人明显受益,就更应该被允许做。像林清玄先生以岳父之名命名希望小学来纪念岳父之举,它损害谁了?它没有损害任何人嘛。不仅没有损害他人,反倒使当地孩子和林先生受益(林先生所受之益是完成一桩爱心和孝心),是应该允许、应该支持的。第三,此"令"是否只限制"港台人士"?澳门人士、海外华侨、国内人士和西方人士捐建希望小学是否允许以捐助者的名字命名?第四,有没有开禁的可能?不能"与时俱进"的原因是什么?

林清玄先生是宽厚的,虽然以岳父名字命名希望小学未得遂愿,但他"表示今后每年将在祖国大陆的贫困地区捐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有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然而作为媒体记者,有权利和义务追问上述问题,以使我们的希望工程更健康、更有理性地发展。这样一来,就比仅仅拿"林清玄心灵地图"说事儿立意要高远许多,视野也开阔得多。

例二:火车票涨价的理由是什么?

春节期间火车票涨价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此时,媒体通常都做报道,有些媒体还进行质疑性报道。可是自2001年1月《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报道《火车票涨价,请拿出你的理由来?》发表之后,媒体与铁路主管部门就开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后来律师行业和消费者协会都加入"混战",与媒体一道"三英战吕布",最终导致次年春节火车票涨价的听证会。这是中国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第一次听证会,意义非同寻常。

为什么《火车票涨价,请拿出你的理由来?》这篇报道能起到转折点的作用?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它的标题很醒豁,直指"命门"。第二,文中它提出一系列"致命"的问题,如"春运期间铁路系统的员工固然几倍辛苦于平常,可是这个时期拥挤不堪,旅客的辛苦也同样几倍于平常,为什么不在平常票价的基础上降低20%~30%的票价,以补贴他们的辛苦?你会说,那是他们回家团圆,辛苦应该。怕辛苦就别回家嘛!我说你生当中华民族一员,而且你既已入铁路这个行当,就该辛苦。怕辛苦就别进这个行当!既生在过春节的国度里,既选择干这个行当,这个时候受累是应该的。战争爆发的时候,军人比平时辛苦几百倍,危险几百倍,他们的津贴涨价了吗?春天和秋天是流行病发作的季节,那是医生的'春运',挂号费得涨价吗?药费住院费要涨价吗?突发事故来了,那是警察和记者的'春运',他们得加薪吗?"三夏"大忙,抢收抢打抢种,那是农民的'春运',谁给他们加薪?就像权利和义务是配套的一样,忙和闲也是配套的,你选择这个工作,忙和闲都是你的,闲固然是你的福气,忙也没什么怨言可讲。闲时没扣你的薪水,忙时不加薪理所当然。闲,我享着;忙,我加你们20%~30%的价,有铁老大这等美事的行业中国恐怕不多吧?当今中国,各行业普遍是盼着能忙一些,可是再忙也不会给客户加价20~30%呀;偏偏铁路系统就敢这么邪,说加就加,足见其垄断经营是如何公然地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了。春运大涨价,国人大年没过先放一回血,实在糟糕透顶。过去有'发国难财'之说,这春运涨价叫发什么财?叫发中华民族团圆财!"

上述这些问题,既包含情绪,又包含情感,感染了公众,又让铁路系统难以"狡辩",根本扭转了消费者与服务业者的话语地位。

上述例子充分说明,新闻记者仅仅停留在新闻敏感阶段,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不够的,欲使自己的作品产生影响力,必须上升到问题敏感的层次。没有问题敏感的记者,做不到大牌记者;不能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新闻,是平面的、肤浅的新闻。中国新闻记者大家黄远生先生曾经说:"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这里的"脑筋能想"就包含有问题敏感的意思。当然,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需要问题敏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进步。新闻记者的问题敏感有其特殊性,即记者只能解答或寻求采访对象来解答在新闻事件中发现的问题,至于解决问题,那是具体职能机构的事。

猜你喜欢
港台火车票林先生
端午假期首日及前一日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超30 倍
邻居林先生
邻居林先生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寻根(2018年5期)2018-10-16 09:19:44
邂逅西泠名家倪伟林先生
中国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10
香港成立「港台青年創意聯盟」
台商(2017年1期)2017-03-01 09:24:24
CEM之经济分析与管制模式——港台引进复数表决权股之介绍
商事法论集(2016年2期)2016-06-27 07:21:26
基于序贯均衡博弈模型的火车票务市场分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0
排错队了
关于火车票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民生周刊(2014年24期)2014-11-25 0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