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营业额2640.6亿元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6月,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实现2640.6亿元,其中6月份营业额434.3亿元,同比增长3.4%。
税收半年进账10298亿元
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0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增收18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5%。
保费收入2126亿
根据保监会的最新统计,今年1~6月,全国保费收入2126.1亿元,同比增长32%。财产险保费收入473.5亿元,同比增长11.8%;人身险保费收入1652.6亿元,同比增长39.3%。赔款和给付267亿元,同比增加50亿元。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78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31.1%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48亿元,同比增长31.1%,比去年同期增加9.6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上半年各种经济类型投资增长均有所加快。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5073亿元,增长32.8%;集体经济投资2259亿元,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2016亿元,增长14.1%。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677亿元,增长29.7%;更新改造投资2954亿元,增长39.2%;房地产投资3817亿元,增长34%。
前六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近1.9万家
从中国商务部了解到,今年1~6月,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77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2.3%;合同外资金额509.5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3%。
据悉,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3073家,合同外资金额8790.1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2.21亿美元。
外贸总额大幅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440.1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4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6%,高出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增速近21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23.1%。
国家外汇储备达3465亿美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表明,截止到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再创历史新高。
有关专家分析,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800亿美元增长到3400多亿美元,仅半年时间就增加了600多亿美元。中国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50多亿元
中国银行还积极探索成立合作公司,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范围和渠道。前6个月,中国银行处置抵债资产38.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核销呆坏账49.64亿元。
货币供应量增幅高于GDP和物价增长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7.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6月现金累计净回笼321亿元,同比少回笼270亿元。
省份GDP增长知多少
天津市13.65%
上半年,天津市经济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呈现出“前高、后快”的发展特征。
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90.57,增长14.9%,实现高起步。二季度受非典影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GDP完成588.74亿元,增长12.6%,其中4、5月份分别增长13%和10.7%,6月份明显回升,增长13.6%。上半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山西省11.6%
今年山西省国民经济“高速开局”,增速达13.2%,创198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步入健康、高速增长平台。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1.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内蒙古自治区15.7%
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达71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24.6%,第二产业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1%。
吉林省10.8%
1至6月,吉林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7亿元,同比增长10.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42.7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全年预算的55.5%。工业增速较快,效益显著提高,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同比增长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占工业总量的78%;前5个月实现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2.1倍。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
江苏省 13%
上半年,江苏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努力减弱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一产、二产、三产增长幅度分别为3.0%、16.4%、和10.4%。
浙江省12.7%
今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浙江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41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0.7个百分点,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湖南省9.4%
今年以来,由于“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湖南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9.6%(为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回落至前5个月的9.3%,其中第三产业回落0.9个百分点,上升势头减弱。据测算,全省因非典减少GDP9.4亿元,影响4、5月份GDP增幅下降1.47个百分点,影响上半年GDP增幅下降0.53个百分点。但非典对我省经济的即期负面影响具有局部性和局限性,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和自主性因素仍是主要的支撑动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059.11亿元,增长9.4%,增幅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3.2亿元、891.55亿元和884.36亿元,增长3.3%、11.9%和9.1%。
重庆市11.1%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据初步测算,1-6月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95.29亿元,同比增长11.1%,高出去年同期水平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增长较为稳健。
广西壮族自治区9.7%
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是:第一季度开局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11.5%,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4、5月份受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回落,当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比一季度回落3.5个百分点。6月份经济增长迅速回升,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的运行区间。上半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173.5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较快的,增速之高为1997年以来同期的第二位。
云南省7.5%
总体上看,今年以来云南省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9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4.6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4.87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4.44亿元,增长6.0%。
青海省11.8%
上半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总体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势头。1-6月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1.8%,比去年同期的增幅高0.3个百分点。
上半年省份工业数据
北京市增加值444.5亿元
上半年,北京市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摆脱了去年同期低迷状态,呈现较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在遭受非典疫情的突然袭击下,4、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6月份受同期基数高等因素影响,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仅为6.1%,但实现工业增加值仍达到79.1亿元,创今年最高水平。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4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增加值682亿元
黑龙江省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2亿元。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16.5%,高于上年同期4.5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595.3亿元,增长13.5%,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00.7亿元,增长13.5%,高于上年同期3.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575.6亿元,增长13.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完成610.7亿元,增长13.4%;小型企业完成71.3亿元,增长18%。
安徽增加值374.25亿元
安徽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升。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56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不仅高于上年同月,也高于5月份。在这种回升势头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增幅出现近7年来最高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4.25亿元,同比增长18.2%。
湖北省增加值656.28亿元
上半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6.28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减缓1个百分点,与1-5月份相比增速略有回升。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3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与1-5月份相比回升1.4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0.65亿元,同比增长13.1%,与一季度和1-5月份相比增幅分别减缓2.5和0.6个百分点。
上海增加值1324.47亿元
今年1到6月份,上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06.08亿元,同比增长26.9%(全口径);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24.47亿元,同比增长18.5%;累计产销率达到98.67%。
前6个月,全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22.28亿元,可比增长27%,增幅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65.62亿元,可比增长24.3%,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090.66亿元,同比增长47.9%,增幅高于全国18.5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达到98.59%,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
河南省工业总产值1237.28亿元
2003年1-6月河南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7078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67.74亿元,增长14.1%;城乡个体工业538432户(抽样调查推算),实现工业总产值1237.28亿元,增长12.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总量的38.3%,城乡个体工业占61.7%。2003年1-6月,河南省规模以下工业轻工业总产值增长15.0%,重工业增长10.6%;轻工业占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总量的51%。
福建省总产值1326.02亿元
上半年福建省规模以下工业努力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据抽样推算,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上半年实现总产值1326.02亿元,现价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4.96亿元,现价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9%,个体工业实现总产值541.06亿元,现价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2%。
新疆工业总产值52亿元
今年以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新疆自治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调整主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据抽样调查,2003年1—5月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39.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4%。其中企业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24.38亿元,同比增长19.92%;个体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22.61%。2003年1—6月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1%。
海南工业增加值325.52亿元
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海南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增速虽较一季度放慢了1.1个百分点,但仍在快速增长的平台上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6.61亿元,增长9.6%,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08亿元,增长20.0%,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83亿元,增长6.3%,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7.65,接近相对景气区间;反映微观主体运营状态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00.38,处于微景气区间。
●综合数据
两个月非典损失220亿元471种商品供过于求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披露的统计,2003年1~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按1季度累计增长速度测算,在非典流行的四五月份,城市损失约174亿元,农村约损失46亿元。据对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总数21.5%;供过于求的商品471种,占78.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
今年2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受“非典”疫情影响不明显,价格在1季度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扬。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2季度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9%。
6月全国轿车产量突破17万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7.92万辆,比上年同月增长82.9%。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轿车90.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0%。
6月份全国汽车生产从谷底跃出,汽车产量比上年同月增长31.8%,重返高增长轨道。当月汽车产量比5月份增加2.58万辆,其中仅轿车产量就增加2.06万辆,是仅次于3月份的今年第二个产量增加最多的月份。
6月百家零售大企业销售额近100亿元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今年6月份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为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4%。
北京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3.9%
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17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与上年同期15.3%的增幅相比,下降1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人均实际增长3.9%。
北京市居民收入在京、津、沪、穗四城市中居第三位
上半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9.7元,在四城市中居第三位。广州、上海、天津人均收入分别为7781.4元、7409元和4969元。
从收入增幅看,北京市增长12.6%,在四城市中居首位。广州、天津、上海分别增长11.3%、10.3%和8%。
从消费支出增长排序看,北京市居民人均支出5178.3元,增长4.5%,居第四位。上海市人均支出5398元,增长11.3%,居首位;天津市人均3619元,增长11.2%,居第二位;广州市人均5524.7元,增长5%,居第三位。
天津居民可支配收入近5000元
今年上半年,据市城调队对年天津市1500户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6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是近五年来同期增幅最高的一年(1999年至2002年增幅分别为:4.8%、7.7%、7.9%和9.1%)。
天津外贸总值突破130亿美元
据天津海关统计,2003年上半年天津市进出口132.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8.9%。其中进口67.17亿美元,增长45%;出口65亿美元,增长33.1%。
浙江外贸进出口增长53.9%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据杭州海关最新统计,1—6月进出口27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9%。其中进口93.3亿美元,增长83.9%,出口181亿美元,增长42%,进口、出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39.4和8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87.78亿美元,稳居全国首位。6月份的出口更是达到34.11亿美元,再创出口新高。
湖北省上半年使用外资9.1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抗击“非典”的艰巨任务,湖北省经济发展依然成果显著。全省实际使用外资9.1亿美元,同比增长5.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2家,合同外资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3.31%。
上半年,法国、美国、日本在湖北省的投资增长迅速,法、美实际使用资金分别达到7883万美元和1.1亿美元,来自日本的合同外资达到10.1亿美元。香港仍是我省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4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省46.2%。
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68.68亿元
上半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克服了“非典”影响,总体态势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6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的2.4%快1.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亮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