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伊拉克战争和非典两大冲击下,依然保持高增长、低通胀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态势,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仍为近几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但就业形势和农民增收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下半年和明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较多,如果非典疫情不出现反弹,非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将主要反映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有望逐步减弱,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初步测算,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8.3%左右,高于去年8%的水平。明年,经济将承接今年第四季度的态势继续稳定增长,增速预计为8%。下一阶段实行“扩大就业优先、财政政策扩张、金融政策稳定、投资有控有放”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看来是必要的。
2003年下半年经济基本走势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国内支柱产业增长的态势基本确立,投资内在动力机制基本形成,这种经济运行趋势,为2003年下半年及2004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将在今年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明显显现,预计三季度GDP增长7.5%,四季度回升到7.8%左右。
1、下半年消费需求恢复稳定增长,全年增速将低于去年
目前,我国的非典疫情警告已经解除,人民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服装、鞋帽、首饰、家用电器等部分被推迟的消费需求将出现反弹性高增长;餐饮、娱乐、旅游、美容美发等服务性消费会出现补偿性高增长;非典过后,人们的生活习惯会发生一些变化,医疗卫生、清洁、健身商品的消费将继续增加,下半年消费需求将快于上半年。
但非典对消费增长也带来负面滞后影响。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减慢不利于消费增长。其次,非典期间汽车、通讯器材提前消费会压缩下半年消费的空间,汽车、通讯器材等消费增速会放慢。
预计三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四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3%,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400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2002年降低0.7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
今年下半年,受非典的影响,投资会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消费结构的升级会继续带动房地产、汽车以及电子通讯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首都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开发如火如荼,其他城市开发热潮不断涌现;企业效益水平大幅提高,自有资金丰裕,企业投资继续增长,今年前4个月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255.5亿元,增长75.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8.1个百分点;今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1400亿元国债,在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投资外,还将追加对公共卫生事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当然,也有一些减缓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非典对利用外资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下半年,外资增速会减慢,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预计为570~600亿美元;二是今年6月13日央行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规范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会抑制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三是民间投资启动进程再次受挫,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中绝大部分是集体和个人投资,这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旦经营环境恶化,就会因资金链紧张或中断而出现经营滑坡甚至倒闭。四是消费需求对投资拉动作用减慢,非典导致今年消费需求增速低于去年,无疑会延缓消费与投资之间良性循环的形成,使消费拉动投资增长变得困难。
综合判断,预计今年下半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长20%,比上半年低12.8个百分点。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长2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3、非典滞后效应影响出口增长
非典期间,我国与外国面对面交往受限,商务洽谈受影响。一些国家以防范非典为由,对我国出口的商品设限,非典成为我国商品一道新的贸易壁垒。由于出口具有很强的合同性,当前发生的出口往往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签约的,外商往来减少,后续出口订单就会减少,平均看,从出口签约到出口有一个季度的时滞。非典疫情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将在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显现。从不同行业的行业看,旅游服务贸易受到冲击最大,交通运输、零售、酒店和餐饮等也因客流大幅度下降而普遍减少运行,农产品、纺织、轻工、工艺和玩具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品影响也较大。
但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加工贸易受损失不大。由于人民币基本钉住美元,今年美元贬值,人民币也相应贬值,我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明显提高,特别是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我国出口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非典疫情对我国服务贸易、农产品、纺织、轻工、工艺和玩具等商品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将带动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能源、原材料进口的增加,关税下调和商品进口配额扩大,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进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结合去年进出口基数前低后高的特点,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下降到10%左右,全年出口将达到3900亿美元,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下半年进口增长16%,全年进口达到3750亿美元,增长27%左右, 增幅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约15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50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比2002年少1个百分点。
4、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局部水电比例较高的地区受今年枯水年份的影响,水电生产受影响较大;煤电价格之争未决,相当部分发电煤未到位,影响火力发电的增长;工业增长较快,特别是耗电量较大的冶金、电解铝等重工业增速达到19.2%。下半年,制约电力生产的因素有所缓解,按照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估计,下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2%左右,电力供应将保持较快增长。历史数据分析表明,工业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弹性为0.85,也就是说,工业增长1%,需要电力工业增长0.85%。因此,下半年的电力生产可以支持工业保持13%~14%左右的增长速度。
从工业增长看,受投资和出口增速减慢的影响,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预计为13.5%左右,重工业明显快于轻工业的格局会得到一定改善,全口径工业增长11%左右,电力生产基本能支撑工业的增长。
2004年经济发展的初步判断
2004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较多,如果我国继续保持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有可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
1、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改善
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有所好转,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恢复,国际金融市场稳中趋升,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主要发达国家为加快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通货紧缩普遍采取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徘徊了两年多的世界经济有望出现较快的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增长率达到4%左右,比2003年提高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将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好因素十分有限。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将带动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加,我国出口也会相应增长。其次,世界经济好转、全球资本流动加快,我国可利用的外资资源就会明显增加,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流入将继续快速增长。但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以海外直接投资为主,并购投资的比例不到10%,证券投资几乎空白。而世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在证券投资和跨国兼并上。世界经济好转带动全球资本流动加快,对我国利用外资没有太大的正面影响,我国在全球资本流动增量中的份额难以提高。再次,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将不断要求我国承担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以解决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可能增加,要求我国改变汇率体制的压力有可能增大。
2、国民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渐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
以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契机,我国市场机制引导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成分将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首先,经过10年多的积累,我国部分城镇居民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或几十万元级消费的能力,城镇居民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主要消费热点会继续出现排浪消费热潮,这将引导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等行业增速加快,并带动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电力等一大批关联产业持续增长。其次,产业结构升级将扩大生产供给总量,相应地增加就业总量,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新增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居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就业提供机会,这样的就业将成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再次,收入增加后的农村居民将扩大对中档消费品如家电产品等的需求,并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从而拉动部分传统制造业、住宅、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业等的发展,拉动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提高这些领域就业者的收入,进而转化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需求。
3、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不利于经济高速增长
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主要矛盾。未来5年内,我国新增劳动力将达到5000万人,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吸纳能力的减少,即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潜在的8.5%左右的水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员仅为700~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
综合分析,2004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较多,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初步测算,经济增长率约为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加快,增速8%;社会商品消费额增长9%,投资更趋理性化,国有和其他投资增速17%左右,进出口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突破4.5%。
加大“扩大就业优先、财政政策扩张、金融政策稳定、投资有控有放”政策实施利度
非典疫情发生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回落、投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新情况。制止经济增长率回落、增加就业的短期目标与提高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根据下半年和明年我国经济走势预测,针对当前就业、投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采用“扩大就业优先、财政政策扩张、金融政策稳定、投资有控有放”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全力解决就业问题。
1、调整四大调控政策目标排序,实行就业优先政策
(1)今年财政增支减收因素较多,但在下半年资金安排上仍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财力再紧张,也要确保已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公职人员加薪计划下半年可视财力而定。政府出资,动员企业和社会,联合组织开发社区新的公益性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因疫情影响失去工作的人员再就业。
(2)在确保疫情不反弹、按需有序的原则下,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非常时期对城市需要的返城民工不应再增加他们的体检费等新的费用负担。要切实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制定农民务工权益保障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惩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证其合法劳动收入。
(3)政府应当指导和帮助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制定重振计划,为疫情过后迅速恢复原有就业岗位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做好信息、培训、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工作。
(4)应出台一些非常时期减少失业的特别措施,引导和适当干预企业的裁员行为。应要求正常生产的企业在非常时期不能裁员。对受影响半停产的企业,鼓励采取减薪不减员的办法,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对坚持不裁员的企业,确实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应允许企业延缓一段时间缴纳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间不收滞纳金,也不影响职工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5)确保民营企业也能享受到就业方面优惠政策待遇,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
2、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继续发力,不能过早淡出,否则经济增长将有再次下滑的可能。建议2004年继续发行经济建设国债,并对财政政策作必要的调整。
(1)加大国债使用中贷款贴息的规模和范围。一是适当增加财政对企业投资的贴息规模,以扩大国债刺激投资需求的作用;二是国债贴息范围应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扩大,应完全取消享受技改贴息优惠政策的企业所有制限制,技改贴息要坚持技术进步的标准,对国内企业,不分所有制,只要技改投资项目确实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准、市场前景良好的,都可给予贴息优惠。三是增加对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的贴息。
(2)保持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追加对农村教育、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继续保持国债资金向重点领域——生态环境、农村和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建设项目等的倾斜力度,同时还应加大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一是增加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央财政尤其应加大对农村县及县以下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这些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公共卫生人才,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二是为缓解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国债资金使用和项目审批方面向能够解决就业的、市场前景广阔的第三产业倾斜,把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结合起来;三是加快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 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征税区间和税率,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目前,3000~5000元收入区间是国内居民中等收入区间,这一收入区间的群体是今后我国住房、汽车、旅游等中高档消费的主体,降低这一收入区间的税率十分必要。建议2004年起把目前月收入800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到1200元的水平,把1200~5000元合并为一档。同时,加大对高收入者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强化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法治,重罚偷漏个人所得税的责任人(包括纳税对象和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财会部门),扭转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合理的局面。
3、保持松紧适度的金融政策,发挥货币政策的主导作用
今年以来,面对广义货币增长偏快,央行频频发行短期票据,实行正回购操作,使基础货币投放速度急剧下降,已经由去年底的11.9%下降到5月末的5%,由此造成我国国有独资银行超额储备率降至3.5%,比上年同期低4.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超额储备率为4.3%,比上年同期低7.6个百分点。由于隔夜拆借市场不发达,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4%~5%的超额储备率应付日常的资金交易。因此,目前的商业银行头寸偏紧,这必然将影响商业银行未来几个月的贷款增加,从而紧缩货币供应量。
当前,国际上存在世界性通货紧缩趋势,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增幅开始明显趋缓,居民消费价格刚刚扭转负增长局面,从价格水平变动趋势看,维持目前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仍有较大操作空间。在非典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宜采取继续紧缩举措。要吸取200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收缩性操作导致2001年经济下滑、物价再次负增长的教训。建议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将广义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维持在18%以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时机选择要慎重,正回购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要适当。同时,加大结构政策调控力度,更多采取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配合投资政策导向,积极引导贷款投向,促进投资结构调整。
4、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分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投资结构的分类指导意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档次、重污染、高能耗、高水耗、市场饱和、地方保护性投资项目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坚决控制,金融机构切断资金供应渠道,土地管理部门停止土地供应,环保部门加强环保标准审查监督。投资主管部门要主动发布在建投资项目信息,引导投资方向。
尽快出台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向民间资本开放过去由国有经济垄断的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国内社会投资以多种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可转让部分收费公路及桥梁、港口、电厂、轨道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股权、经营权,收回一部分前期国债投资,以投入新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对制造业中提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明显、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融资方式创新,扩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同时,加快国债项目实施进度,适当调整国债使用方向,国债和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就业、西部开发等方面的项目给予倾斜,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执笔:祝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