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一个沉重的话题

2003-04-29 00:44:03王俊聪
大众健康 2003年5期
关键词:李先生精神障碍中心

王俊聪

一位轻生者的亲身经历

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举办的专题报告会上,年近四十岁的李先生声泪俱下地讲述了他十余年来鲜为人知的经历:

十多年前,李先生的母亲患了肝癌,疾病的折磨使老人难以忍受,治病的花销更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善良的老人一方面想解除自己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不想再成为家里的负担,于是;她选择了上吊自杀。

当时的李先生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母亲的死对李先生的打击太大了,尤其是母亲选择的这种死的方式,更让李先生无法接受。在母亲死后的一年多里,李先生始终很郁闷。终于有一天,李先生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八年多,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李先生从没与家人联系过。有好几次,“死”的念头都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多少次,李先生在医院精神科的门外徘徊,但最终还是没有跨进去,因为他怕别人说他是“精神病”。他想找人倾诉自己的苦闷,但又不知谁值得信任。前不久,李先生从媒体得知北京有一个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于是他到该中心去了一次,“考察”了一下该中心的环境。十天后,他又一次去了该中心,这一次,他找到了可以倾诉的人。目前,李先生正在该中心接受治疗。

中国的自杀率高居世界第四

看到李先生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脸上流淌的泪水,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毋庸置疑,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针对“弱势群体”的求助机构和措施也越来越多,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自杀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呢?究竟有多少人自杀而亡或自杀未遂呢?我们应当怎样帮助这些人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与会的心理专家们。

中心的执行主任费立鹏先生介绍说,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自杀数据的39个国家中,中国的自杀率高居第四。据卫生部报告,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深入分析发现,自杀是我国全人群第五位、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这与15~34岁人群躯体疾病较少,因躯体疾病死亡的比例较低有关。每发生一例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都会对其家人和朋友随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杀给国家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是相当巨大的。毫无疑问,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农村女性易冲动

我国的自杀特征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农村高于城市,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4倍;女性高于男性,女性的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农村年轻女性中尤其突出;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尤其是老年男性。

据中心研究科的李献云主任介绍,精神障碍和家庭纠纷是两个最重要的自杀原因。医学专家在分析441例自杀成功案例的自杀原因时,认为抑郁症和其它精神障碍占全部自杀原因的41%、家庭矛盾占24%;而在278例自杀未遂者中,家庭矛盾占全部自杀原因的52%,精神障碍占29%。这说明那些没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在潜意识里不一定真想自杀。他们的自杀行为多半属于冲动行为。其中5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考虑了不足两小时,28%的自杀未遂者则只考虑了不到10分钟,就作出了自杀的决定。看来,冲动和轻率真的能铸成大错啊!

李主任说,在引起家庭矛盾的生活事件中,夫妻吵架或不和、生活规律的重大变化(多与精神障碍有关)、经济困难、对工作或学习不满、与父母、子女或配偶的家人不和等占有很大的比例。李主任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她是一位29岁的农村妇女。她和丈夫及一个5岁的儿子生活在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里;她性格外向,喜欢交友。她和丈夫一般一个礼拜吵一次嘴,但总是一个钟头左右就和好了。一般在播种和收割季节,这种吵架次数多,声音也大,因为在这种时候,她不仅要下地干活,而且还要操持家务,有双重负担。那年夏天,正好是播种的季节,由于又累又急,她和丈夫在地里大吵了一架,当时有好多人围观。吵过后,丈夫回家只给自己做了饭,这时她的朋友都劝她别再生气了。她回家的时候情绪还挺好,说:“别担心,我才不会为这个死呢!”她到家的时候,丈夫已经出房门洗澡去了。她把衣服洗了,复给孩子做好饭,然后就喝了大量的杀虫剂。服毒之后,她马上叫儿子去找爸爸回来救她。接着她被送往当地的卫生所,只输了些液体。第二天转送到县医院,但医生已无力回天。第四天,她死了。临死前,她对自己的父母说,不要怪罪丈夫,这不是丈夫的错。

在我听来,她的家事不算什么,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似乎太不值得。但她为什么却为这点小事就自杀呢?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这个案例后发现,这位农村妇女以前从未有过自杀的念头,也没有抑郁症的病史,但她却有自杀的冲动性,而且她知道,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村子里有4个女人喝农药自杀了。

李主任说,在中国农村,冲动性自杀的比例非常高,这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自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有一定关系。这些人往往易受周围人的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大范围的老年人自杀的调查更可以说明问题:在所调查的自杀老人中,80%生活在乡村,61%从未上过学,52%服用农药或鼠药自杀,50%有血缘关系的人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65%有精神障碍,25%有过自杀未遂史,仅5%曾在精神科就诊。如果这些因素作用在一个人身上,那么这个人自杀的可能性就相当大了。

城市承受压力大

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人最主要的自杀原因当是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压力。这种生活压力可能是引发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专家分析,随着我国重大社会和经济改革进程的扩大和深入,离婚、失业、移民、独生子女教育、学习压力等问题可能会日渐增多,这可能会导致未来几年自杀率的升高。对此,专家的忠告是:社会改革的进程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社会的重大变革,我们应当不断调整自己,丰富自己,适应社会。不要走进死胡同,用老观点、老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曾有一位抑郁症患者三番五次地自杀,先是煤气中毒,后又跳河,但都被人救过来,最后他又选择了跳楼,这一次,他真的死了。其实,如果他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积极地寻求帮助,或许抑郁症不会找上他;如果他的家人及周围的人积极地进行自杀干预,或许他不会死。

自杀干预需要多方面的社会力量

在参加会议的人中,有一位为大家所熟悉的加拿大人一大山。这位名人出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形象大使”。这位:中国通用地道的中文说:“在西方,如果有人有了心理问题,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心理医生,他认为这很正常,没有人因此而笑话他。在中国,尽管有那么多的自杀者有精神障碍,但其中大部分人却不会去找精神科医生。”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人骂人的时候,常常会骂对方有。精神病”!?就是因为大家认为精神病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得的病。另外,中国人讲的是“家丑不可外扬”,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为“家丑”而痛苦的那些人,不会轻易找人倾诉或咨询心理医生,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心理障碍得不到解决,便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大山说:“之所以担任这个形象大使,是因为我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愿意通过‘名人效应为中国人多做点事。不久,人们将会看到我所做的公益广告,希望我的参与,能够使公众更容易了解什么是心智理障碍,多学习心理知识和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并且互相交流与沟通。”一个“老外”尚且能如此,难道我们自己就不能为自杀干预做些什么吗?

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及精神卫生问题,如果将自杀预防措施局限于医学或精神科领域内,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专家提出了如下干预措施:

全面提高公众(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其它办法。

加强高致死性农药、鼠药和某些危险的处方药物的管理,限制其方便易得。

提高农村地区医务人员对自杀未遂的急救水平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及时调解家庭内部矛盾,必要时可求助于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机构。

尽量避免接触周围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出现心理危机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设有24小时800危机热线电话,并开设心理门诊。

猜你喜欢
李先生精神障碍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12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她从来只等人追
爱你(2015年20期)2015-11-17 16:31:34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注定错过
爱你(2015年19期)2015-04-20 0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