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明
一、江城由来仔细琢磨一下“镇江”这两个字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后一个江字,将其地理位置点化得再清楚不过,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的发展、建设都和这个“江”字发生构连,“港口城市”成了城市的发展战略之一,因此,镇江“建港指挥部”应运而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港口战略的重点“大港”港口的建成,港口建设眼看告一个历史性的段落,“建港指挥部”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那么多因此而聚的人才到哪里去?港务局本身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系列创意就产生了,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于是,镇江江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运而生。
公司为什么叫“江城”?镇江是滨江城市,而从事港口建设和管理的港务局又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不能没有“江”;而一个“城”字,则几乎点出了江城公司的性质。组建“江城”一共有五家股东单位,分别是:镇江港务局、市政工程建设总公司、市政设施管理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港建筑总公司。除了第一大股东港务局,其他四家公司都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一个“江”,一个“城”构成这个特殊的开发公司。这种构成,决定了,这是一家股份制公司,因此,一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就这样应运而生。
纵观“江城”的发展,有着许多春江水暖式的引领潮流的举动。构建股份制则是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股份制的一大优点是资产组合,优势互补,将企业做强做大,从而有力参与市场竞争。江城公司一开始的注册资本为800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公司来说,算是有一定实力了,但对房地产公司来说,800万委实少了点。但股份制的构建,一下把公司实力扩大了许多。在股东单位中,有市政工程建设总公司、市政设施管理处等,都是搞工程建设的,这些单位都成了股东的话,许多费用都可以作为资本扩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开发成本,无形中,扩大了“江城”公司的实力。资金、技术、设备和建设能力,都成了股份。这样,江城公司表面看注册资本是800万,其实它的实力远不止此。而这几家股东单位,过去在港务建设中有着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因此共谋一个事业,就非常自然了。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江城”公司,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完善了一整套的“三会”制度,即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在公司各项重大决策和管理事务中,指导、决策、监督,使得公司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尢其是董事会,在“江城”公司十年的历程中,充分发挥公司各个层次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整套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科学决策机制,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最后才由董事会拍板。江城人引以自豪的“山林苑”,在漫长的14个月的前期谈判中,董事会召开了七八次论证会。而一旦拍板,就让执行层总经理室放手去干,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江城管理干部的才干得到尽可能的锻炼和发挥。十年实践证明,三会制使得公司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出现过一次决策失误。
“江城”管理干部来自各股东单位。这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这些干部在原企业都是骨干,来到“江城”公司,他们首先代表着自.己单位的利益。到目前为止,这些干部的工资都是回原单位拿。因此,有人曾担心,这样的干部构成和分配方式,会不会“老爷不听老爷叫”,成为一盘散沙。事实告诉大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走进江城门,就是江城人”,江城人充分意识到,如果一味地只为自己的原派股东单位争取利益,只会使公司一盘散沙,既加盟“江城”,就像是上了一条扯帆远航的船,我们只能风雨同舟,公司的利益,才是各股东单位的最大利益,也是个人的最大的利益。
有一点是很实在的,这些从各股东单位抽调来的干部都是原单位的骨干,但随着他们踏上“江城”这条船启程远航,他们在原单位的发展机会都渐渐失去。回头虽有路,但那路显然没有原来平坦和宽阔。只有死心塌地与这条船同舟共济搏击风浪,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社会学家曾把一种心态称为“孤岛心理”,即谓四顾茫茫皆是大海,岛上的人自然会拧成一股绳,发奋图强。这样的例子从强大的英帝国到发展神速的东瀛,不胜枚举。“江城”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商海里的二叶孤舟,舟上的人,划桨的也好,掌舵的也罢,只有团结起来搏击风浪,一心一意驶向绚丽的彼岸。而事业上乘风破浪的“江城”又给这种价值实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
因此,“江城”有着非常强大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形成,除了风雨同舟的意识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浓郁的民主气氛。走进“江城”公司,可以立即感受到公司的氛围与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不一样。大家心情舒畅,充满活力,在工作上,大家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普通的干部为工作上的事,可以和自己的顶头上司争论起来,为了一个方案的科学、完整和可操作性,“江城”人在会上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但走出会议室,大家就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那种一般公司里常见的有话不敢说,或者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或者当面说一套,背后说一套,在“江城”是不存在的。在这种工作气氛下,心情怎么会不舒畅?
“江城”是个较“老”的年轻公司,董事会放手让年轻人去干,让年轻人在风雨中成长,因此江城公司即使是元老级的决策层们,现在也还是年轻人,他们刚刚踏人“江城”与她风雨同舟时,都还三十岁不到。这也是构成“江城”如今令人羡慕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轻人,观念新,好沟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更容易找到他们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民主的气氛、大家共同当家作主的意识不再像一些单位那样仅仅是一种理想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融人了“江城”人的血脉中。在中国,一些国有(集体)性质的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份制改造和试点,最终不是失败了,就是变了形,在内耗中半死不活,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的因素。而朝气蓬勃的“江城”公司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驾驭下,风正帆悬,在商业的海平线上,沐着朝阳,破浪向前。
“江城”公司如今之所以成为举足轻重的本土开发商,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构架下先进的企业文化,像—幢大楼打下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三、建楼基础:诚信
江城有几次重要的战略转移,其一是将开发重心从大港转移到市区,而首要之仗就是开发“江城”大厦。董事会根据当时公司的实际,将此楼的开发交给了当时的开发部经理、现为江城公司总经理的刘孝纯。在这个项目上,作为开发部经理的刘孝纯签订了目标责任状,要求工程完工,项目完工,资金回龙。
这时的刘孝纯,从专业的角度说,他还不完全是房产开发的行家,对一些技术参数,对一些政策法规,对一些开发过程,他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工作压力也不等人,只有边实践,边学习,火线磨刀,速成进修。这就需要非常的毅力、非常的投入,当然,更重要的,要有非常的感悟能力。许多事情并不是投人多少精力、花了多少功夫就能有成正比的回报。而有的人却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差别就这么一点点,显示出这个人和别人的不一样。一轮二轮三轮,与一家合作单位的谈判一直谈了十五轮,利益与分配,机会与把握,原则和弹性,激情和理性,谈判桌上,刘孝纯最大限度维护着公司的利益,同时又要把握好火候,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因此谈判异常艰苦。常常谈到夜深,睡在床上夜里说的梦话都是谈判内容。
时为1995年。
100万打人项目中,工程启动了。但对于一幢大楼来说,100万只能算是小数目,·由于公司有不少资金搁在大港标准厂房及其他开发项目上,因此后续资金难以跟上。如何尽快地组织到资金,一下子又成了重中之重。对于组织资金,常规思路是筹借,跑银行,跑关系单位,调动各种社会关系。但刘孝纯没这么干,而是把精力主要放在卖期房也就是所谓的卖楼花上。现场还是一片泥土,一堵墙都还未见,就想着把楼卖出去,用卖出楼盘的钱再来建楼?这种卖楼花的经营思路,一些胆大的开发商有过这样的尝试。但那大多是住宅楼,卖楼花要容易得多。而江城大厦是门面房和写字楼,销售对象不是公司就是商家。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购买实体群,他们会在没见到楼的情况下就与你签合同并且把钱先打到你的账上?而且,卖楼花有一个重要的操作要点,就是轰炸性的广告宣传。但当时的江城大厦,连本楼书都没做,更不要说广告宣传了。这是违反常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谁相信能够卖出楼花来?但江城大厦,只凭几张图纸就预售出去了。先一个买房子的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一下子把80万打到江城公司的账上。跟着是一家大公司,把150万购房款交给了刘孝纯。资金一下就盘活了。这似乎有点离奇。乍听这个故事的一些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同时隐隐在这个故事上打一个问号。凭什么?
诚信。
这是一种由整个公司包括公司各股东单位构建起来的一种信任,一种说话算数说什么是什么的诚信,还有对具体操盘者人格的信任。
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中,感觉到刘孝纯性格的另一面。
这天,现场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女士。所谓现场办公室,就是工地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棚,和现在的一些售楼处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正是盛夏季节,烈日酷晒,暑热难当,电风扇呼呼地吹着,吹出来的都是热风,办公室就像桑拿房。刘孝纯就是在这样的办公条件下忙这忙那的。女士是位日侨,进来就冲刘孝纯鞠了一躬。原来她看中了“江城”大厦,而且看中了一至三楼,想出资全买下。刘孝纯只好遗憾地告诉她,一楼、二楼已经全被订了,建议她可以买别的楼层。可是这女士看上去挺有实力,执意要一、二楼。刘孝纯委婉地说,一、二楼已经早就预订给了别人,您出再高的价,我都不能给您,这是信誉。可是那日侨仍不甘心,悄悄对刘孝纯说,如果你把一、二楼卖给我,我将另外付你个人一笔钱。刘孝纯将头摇得更坚决了。对不起他说。四、总经理刘孝纯剪影江城大厦是江城公司的转折点,也是刘孝纯个人事业的新的起点。江城大厦是一个舞台,展现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刘孝纯出众的经营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1998年,刘孝纯担任江城公司总经理。
中国楼市以惊人的速度嬗变着,刘孝纯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异乎寻常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上任不久的刘孝纯苦苦思虑应对的良策。过去,江城公司将主要力量都放在单体开发上,随着新世纪临近,刘孝纯越来越觉得公司必须再一次进行战略大转移,从点式开发,转移到片区开发。但是刘孝纯的观点并未得到众多的响应。一些管理干部思维停留在往昔的成功上。刘孝纯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和他们讨论,以求共识。但意见不是每次经过讨论都能统一的,而时间就在争论中悄悄流逝,商机却不会停在那里等江城人去亲切会面。时不我待,刘孝纯果断拍板:必须进行战略转移!而他的观点得到了董事会的大力支持!这样,“山林苑”应运而生。“山林苑”地块坐落在跑马山脚下,昔日是废金属回收厂。同时看中这个地块的有数十家开发商,竞争异常激烈,包括厂家自己也想开发。最终,江城公司拔得头筹。而拔得头筹的关键在于付款方式。江城公司一次性预付了600万元的首款,其他本土开发商只好望江城之项背。而对资金的组织方面,刘孝纯下了大功夫,除了凭借他个人的信誉和江城公司的实力,以及一些公司和机构愿意向他提供资金外,他自己为了确保顺利拿下地块,甚至以,私人名义向海外归来的亲戚无息借款120万。看准了,就志在必得!
但决心绝不是盲目下的,而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和把握:“山林苑”有效地运用了国家经济适用房政策,使资本得到最合理化的运用,同时,在规划设计、建筑配套等方面,引用全新的理念,使得江城公司的战略转移后的第一个战役“山林苑”的开发大获全胜。
美国著名的CE公司的CEO默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商机时,已不是真正的商机了。打提前量,意识必须超前,停滞就意味着落后。这种观念最集中体现,是在刘孝纯拍板开发的另一个项目“甘露苑”上。
2001年5月,市土地局将原前进化工厂所在的地块拿出来进行镇江历史上首次土地拍卖。刘孝纯用一种战略的眼光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率领部属走进了拍卖会现场。地价从800 万元起叫,经过一番竞拍,逼近了千万元大关。许多竞拍者的牌子再也举不动了,但“江城”还在举,这时,还有一家市内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与江城较着劲,但当“江城”将价格叫到1450 万元时,整个拍卖大厅鸦雀无声。最后,拍卖师一锤定音。成交!
这就是镇江第一锤!
又是一次志在必得!
刘孝纯无意于争夺徒有虚名的第一,他要的是抢得先机。协议议价地块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将来所有土地都将进入拍卖市场,这时抢拍来的土地,虽说比昔日的协议价高出许多,但其实像底部刚启动的股票,将来只会一路攀升,此时,稍一犹豫,将来只能在高位获取筹码了。现在镇江土地市场的事实证明了刘孝纯的这种先见之明。看看现今镇江,同质区位的地价,哪还有100万一亩的呀。望着“甘露苑”畅销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与江城同场竞拍的开发商现在后悔莫及。
作为一把手,刘孝纯的指挥才干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化腐朽为神奇:通过置换盘活了死盘厂房,使其成为极具现代人文底蕴的“金水湾”;连续作战,抓住战机:在开发了“山林苑”一期、二期后,立即挥师北固山下,开发了精晶楼盘“甘露苑”;建立项目负责制:四个副总和总经理助理,各负责一个项目,各负其责,这样,将管理层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人尽其才,共谋发展。推出项目负责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尽快让年轻人成长,刘孝纯始终认为,企业要出效益,更要出人才,只有不断培养新人,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五、一个人就是一颗星就像楼宇有了设计师不能没有工程师一样,“江城”的天空不是一颗星,而是群星荟萃,星光灿烂:
沈忠泉副总分管办公室和大港金水湾
印象:一个正统电影里的教导员,或者一个指挥若定的冲锋在前的团长。
沈忠泉去过的“战场”较多,先是在华北矿业公司,然后是韦岗铁矿,然后是镇江建港指挥部,颇有点南征北战的味道,而主要工作都是分管财务。他学的是工业企业会计。学历和经历,都使他在后来的房地产开发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开发房产,说到底,是为了赚钱。赚钱就得进行各种成本核算和经营预算。这些都是沈忠泉的拿手好戏。特别房地产开发,不是单一的成本核算,而是多头核算,项目的多头和多个项目,还有短期资金运作和长期资金运作的关系,要在流程中调控。而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几十万元可供调配,而这一切,沈忠泉都调配得有条不紊。能算账爱算账的人通常都会让人感觉此人一定鼻子上架只眼镜而且是一圈又一圈的那种眼镜。事实上沈忠泉不仅不戴眼镜,长得还颇有电影上正派一号人物的味道。
会算账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合格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高管,房地产开发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单独分管一个项目后,开发和工程、经营和销售、建筑和文化等等,必须样样都懂。沈忠泉现在全面负责着“江城”公司在大港开发的一个项目“金水湾”,同江城其他高层管理干部一样,沈忠泉从加入江城的那一天起,就是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很快就从一个“算账”的专家变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的行家。容积率、绿化率、主力户型、水景、定价、销售策略、工程进度和质量、项目的内部管理、人员调配,将公司的企业文化贯彻到项目中去,等等等等,一切都像他管的账那样,条理清晰,缕络分明,对经理室负责,对公司的荣誉负责,将公司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金水湾”在他的操盘下,正成为大港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赵建成副总分管销售、经营和山林苑三期
印象:眼镜后面全是智慧,总觉得他应该站在大学课堂的梯型教室里更合适。
从名字看赵建成似乎天生是个搞房地产的料,以至有人开玩笑地说,江城公司战略中心转移后,建一个,成一个,都是你赵建成名字闹的。赵建成一开始学的是纺织机械,1990年到建港指挥部被分到办公室工作,负责全面质量管理。江城公司成立时,他是综合部经理,分管的还是办公室。整个中国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赵建成总是在一线单位做二线的事,这很难使他安心。这种不安心促使他默默地学习、观察,悄悄地转变着观念。江城公司宽松的人文环境催化了这种转变和进步。在江城大厦和江茂大厦的开发过程中,赵建成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开发工作中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一点是一点,处处做个有心人。
终于出现一个机会。有一家公司欲与江城公司合作,建设一幢楼。但对地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公司上下到处寻找,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块。赵建成行动了,一开始有点鬼子进庄的味道,悄悄地进行,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很快就找到一块非常合适的地。一幢大楼就在他找的地块上长了起来。这次的单体开发赵建成介入得很深,因此,当最终取得异常丰厚的利润时,赵建成对自己工作战略转移的目标也顺利地得以实现。机遇不是等来的。赵建成说。
赵建成有一张利落的口齿,善谈、健谈,语锋甚健。而语言永远是思想和智慧的反应。因此当了副总后,他顺理成章地分管了经营和销售,同时,良好的亲和力使他在公司内外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许多商机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形成。公司实施战略大推进,从点式开发到片区开发,“山林苑”的开发,就是赵建成从朋友处得到重要的地块信息从而进入“江城”的开发视野的。作为刘孝纯的主要股肱,赵建成负责项目前期的谈判,智慧和诚信的双重魅力』口上江城公司的实力,最终使江城公司从许多竞争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地块,使“山林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现在镇江西部。孙业武总经理助理分管甘露苑和工程管理
印象:从里到外都像他负责的“甘露苑”,无言中显现帅气。孙业武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24岁就到了江城公司,在江城已经干了九个年头,看上去是个长得异常帅气的小伙子。刚到公司时,孙业武从基础工作干起,先是施工员,整天扎在尘土满天的工地,加班加点没日没夜,领导给他交待任务,总是非常放心,给他一个圈,他总是默默地将这个圈全部填满。而他的思想又是活跃的,处处做个有心人,因此,从砖头瓦砾的工地,孙业武像一颗星冉冉升起,先是做了施工队长,不久,就到开发部当了副经理。跑市场,搞调研,拿数据,谈判,后来又干到项目部,真可谓转战南北,因此升任总经理助理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现在,他除了分管公司的工程这一块,还负责目前公司重要的精品项目:甘露苑。
“甘露苑”是“江城”的一个标志,凝聚着“江城”人的心血和期望。作为项目负责人,孙业武想少操心都不行,也许是他倾注了太多心血的缘故吧,一谈到“甘露苑”,孙业武就会眉飞色舞,像一个刚做爸爸的男人谈及自己的小囡,很多在别人听来都非常乏味的东西,他都会津津乐道,区位优势、品质定位、文化内涵、资金运作、小区景观。但一问及他的“奋斗”史和辛勤故事,他立即就沉默了。
管宏才总经理助理分管物业、社区配套和朱方路项目
印象:一种放心踏实的感觉,钥匙和账册放在他那里一千年都没问题。一个“管”字,似乎就命中注定要让他在江城公司担任特殊的角色:物管。物业的好坏,关系着小区的生活品质,关系着楼盘能否增值。江城公司进行片区开发后,一下就将物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管宏才担此重任,顿觉肩上沉甸甸的。物业是“江城”这个大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管宏才做到仔细、小心、认真、周到,站在业主的角度安排社区设备配置和服务配置。尽管“山林苑”是经济适用房,物业费极低,要维护一个正常的水平,经济上就得倒贴。倒贴也要做好!绝不能降低物业标准,必须按照商品房的标准来建立物业,使经济适用房成为“放心房”。江城公司在发展,新开的楼盘一个比一个品质高。管宏才说,物业必须跟上去,要上新台阶,提高标准,为江城公司无限的发展夯实基础。
管宏才还负责公司的工程配套,管线呀水呀电呀什么的,在这个时候,他显得极有经济头脑,工作的前提自然是保质,质量是生命,但不能不会省钱。这时,他就会显示出另一种“管”的本领来:经济核算。总是千万百计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事。姚云辉销售部经理印象:明明没有笑,却让人感到她在笑。工作的时候常见她含着笑意,整个人有一种弹性和活力。“其实我有过许多往其他方向发展的机会,待遇、条件都不错,但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没舍得离开‘江城。”小姚说。小姚是股东之一规划设计院派出的工作人员,学的是建筑。到了江城公司后,一个偶然的原因,把她放在了营销口上。谁知一千,还就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有压力有挑战,充满了变数,整天和人、和市场打交道,这是她喜欢的。对营销,她没有系统学过,但有一个朴实的观念影响着她:老百姓买一套房不容易,应该为他们选好房。因此有人上门准备买房,小姚总是热情迎上去,积极地帮购房者根据具体情况出谋划策,做人家的好参谋。有了热心,有了情感,所有的营销技巧都是苍白的。许多业主不仅接受了她的推荐买了“江城”的房,而且还成了她的好朋友。
热情和积极是最好的老师。小姚的营销技巧迅速提高着,工作成就自然斐然。现在小姚负责全公司的营销管理、广告宣传、媒体沟通,分析市场、调研市场,为总经理室正确决策提供数据和参考意见,还要培养销售人员。小姚遇上了好时候,她来公司时,正是“江城”进行战略大转移,进行片区开发之时,公司的迅速发展给她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使得她与公司共成长。而这种成长更多是自悟性的。小姚说她很幸运,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楼盘其实,楼,就是人,什么样的人,造什么样的楼。江城公司有着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有一个胆识过人极具感召力的掌舵人,有一群才干出众将公司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高管层,其厦也就皇皇,也就巍巍。
如果说,将战略目标从大港转移到市区是公司重要转折,而进行片区开发,则顺应了中国楼市的大潮,使“江城”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跨越式新阶段。没有规模,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力。
“山林苑”相时而生。“江城”人先进的开发理念从这个楼盘中进行了全面的尝试和实践,“一流的设计、规划,一流的施工质量,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物业管理”,·其施工质量获得过权威部门颁发的“金山杯优秀工程质量奖”。这两年,镇江楼市火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二手房市场的繁荣,而二手房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支点,是许多业主的梯度消费:前些年买的房子,户形、环境、物业等,不满意了,不合适了,没办法,只好卖“旧”房,购新房。但这样的业主,在江城开发的“山林苑”几乎没有出现,原因就是5年前开发“山林苑”时,“江城”人打了个提前量,无论户形、小区环境、配套等,到现在都没过时与落后。当时,为了美化小区环境,他们请上海著名的环境专家进行设计时,不得不咬咬牙,拿掉了一幢楼的规划,使其绿化率达到40%,而主力户型则达到100平米左右,加上封闭式的物业管理和优质的工程质量,真正是“人住山林苑,处处遂心愿”,“山林苑”被人称之为“镇江西部明珠”。谁还愿意弃“珠”而去呢?
由“镇江第一锤”拍来的“甘露苑”的开发则注入了文化内涵,并成功进行了包装运作:“甘露苑”地块在北固山甘露寺脚下,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奖征集案名的活动借助强大的媒体轰轰烈烈展开了。这在镇江,也是一个开先河的创举。因此,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有近2000名市名参加了征名活动,因此,当案名“甘露苑”揭晓时,这个案名借助着北固山深厚的历史沉淀,一下就根植在镇江市民的心中。
“第一江山第一楼,风景独好甘露苑”。“甘露苑”总开发量为25000平方,有着现代精品楼盘的一切内涵。首先是区位。坐拥甘露寺,紧临“珍珠项链”长江风光带,距市中心商业区不过2.5公里;随着东吴路的扩宽建成,交通将格外便利,而正在建设中的甘露寺绿化中心广场,距甘露苑不过250米,这无疑拓展了“甘露苑”的升值空间。其次是小区内环境的营造,充分考虑镇江城市山林的特征,构建园林式小区环境,与北固山等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喷泉如花,树影婆娑,小径弯弯,芳草如茵;健身布道、儿童游乐场、星布小区,使得小区动静有序,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再其次是户型,主力户型在100平米以上,无论是错层还是跃层,均体现出“公私相隔,动静分区,精致实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寓单体设计引进海派全新设计理念,1.8M落地观景阳台,大飘窗,270度可尽揽名城胜景,沐浴更多阳光与春风。铁艺阳台,使甘露苑有一种欧典气氛,而所有楼梯均采用花岗岩铺设,从细节上一下提升了楼盘的品质。最后是配置和物业,将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并实施24小时电子保安监控,并统一配置了太阳能供热系统。在理念上,“江城”人认为高质量的物业是不仅保证业主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同时也是楼盘附加值里含金量最高的一块。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不怪乎“甘露苑”自打开盘就出现非常热销的景象。
“买房买地买花园,金水湾是我梦中的家园”,市区开发的楼盘红火热销,大港的“金水湾”也在熠熠闪耀。“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城”开发的楼盘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名城镇江的四处,睛点着这个城市的美丽与不凡。
十年,弹指一挥,回顾过去,“江城”人有充分理由自豪和骄傲。在记者采访快要结束时,总经理刘孝纯再三表示,个人仅仅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江城公司能有今天,是集体产生了智慧,智慧创造了财富,而各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也是江城公司取得不凡业绩的保证。说到未来,刘孝纯表示,朱方路地块是他们下一个开发目标,目前正在运用全新理念进行项目策划。看得出,刘孝纯和他的同伴们已成竹在胸,他们将引领镇江人的消费理念,再一次冲击镇江楼市,在镇江西部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