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2003-04-29 00:44:03任湘怡
新闻爱好者 2003年7期
关键词:总装中国航天神舟

任湘怡

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目睹"神舟"四号升空,我是全国惟一的地方媒体记者;而新民晚报也是参与此盛事报道的惟一地方媒体。这中间的过程,颇多曲折。如今回味起来,这次采访,也是我不长的记者经历中颇为幸运的一次。

被"总装"拒绝,暗下决心"硬"闯

最初我得到的消息是,"神舟"四号将在今年1月底之前升空,可具体时间却一直被视为"最高机密",甚至有些被采访对象和我提到飞船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用上"隐语",免得让别人听到,以为他们在"泄露国家机密"。11月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中国航天报的采访部主任告诉我,他们报社派出的记者,已经进入卫星发射中心。当时我的直觉就是,发射的时间近了。

"神舟"四号是最后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如果成功的话,五号就能把宇航员送上天。做记者的碰到这么重大的新闻,自然萌生了亲身参与的愿望。可当时连和什么部门联系采访也是一个谜。我先拜托了驻京记者杨丽琼老师,请她询问国务院新闻办是否管这件事。杨老师很热心,很快就给我答复--不是,恐怕要通过军队的宣传部门。这该怎么办?据我所知,总装备部是有权批准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采访的。可"总装"的电话是保密的,想找也无从找起。

后面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到处联系可以突破的"口子"。正当我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一个内部工作人员经不起我苦苦哀求,说了个北京的电话号码,让我往那里试试看。这位工作人员还再三告诫:"千万不要说出去是我告诉你这个号码的。"想想也是,当时正是飞船发射前夕,对这些内部工作人员来说,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按照那个电话打过去,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后,总装宣传处的领导要我报个采访提纲。我心里一喜,以为去发射中心有希望了。可没想到,提纲传过去两天还是杳无音信。再去催问,对方说,去发射中心的名额早就安排了,只请中央媒体和军队媒体,人数也很少,不可能临时增加。口气非常强硬。

我完全傻眼了。向部门领导汇报,潘新华老师坚持说,一定要去,哪怕是外围采访,去了也会有发现。汪一新老师则帮我准备了一条后路:和中国航天报联系,万一我去了还是一无所获,可以和航天报合作,利用他们的文章。虽说有了领导的支持,可怎么操作,我还是一片茫然。

没多久,来自内部的信息显示,飞船的发射就在元旦前。12月25日,我登上了去兰州的飞机。

在发射中心工作人员的"接应"下,"偷偷摸摸"混进去

到了兰州,我打电话联系几个"线人":上海航天局的通讯员、中国航天报的记者(他们也都正好在发射中心)。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手机总是关机。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电话给发射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之前我和她曾有过联系,希望她能提供一些最新的资料。可没想到,这个电话改变了我的所有计划。

当时她听说我已经到了兰州,非常惊讶:"这么冷,你真的来了?既然你都到这里了,那我想办法让你进发射中心吧。"她还叮嘱我,必须立刻赶过来,因为临近发射,马上就要戒严、封锁道路了。后来见了面她才告诉我:"你一个女孩子千里迢迢地赶过来,我也不忍心不帮你这个忙。"

到酒泉已是第二天早上。令我惊讶的是,酒泉市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居然相隔250公里。原先我曾想过,在酒泉市可以做些外围采访,而现在看来,这个设想也有点不切实际。我倍加庆幸对方提供"混"进去的机会。

按照那位工作人员的"指示",我先到了发射中心驻酒泉的办事处。我到的时候,正好有一辆班车出发。我上前称自己是"某某"的亲戚。可随车的士兵一脸严肃,要我出示中心的通行证。我迫不得已只好"撤"了下来。

再采用另一个方法。我先到离发射中心比较近的鼎新机场,那位工作人员再派车来接我。我乘坐的军车进入发射中心的大门时,正好旁边也有一辆军车在接受检查。当时我心里一阵害怕,担心会被发现,被赶回兰州。或许是运气好,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乘坐的车居然顺利地开了进去。我这才真的成为惟一的地方媒体记者,进入了位于戈壁深处的发射中心。

在路上,那位工作人员为我定了两条"原则":"第一,不要乱说乱动,发射场、技术车间等地方都有士兵守候,要是引起他们的怀疑,我也帮不了你;第二,不要说你不是'总装'请来的记者,当然最好不要说你是记者。"她说临近发射,这里就进入了"备战状态"。

虽然进了基地,可因为"来路不正",我的采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我对发射中心的认识跳出了单纯的"任务"范围,而是更深刻地理解到在茫茫戈壁建设一个高科技航天发射场的难度。我一直记得一个小细节:一次在小摊上吃饭,对面坐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兵,每次她举起勺子,就会有一个小小的、廉价的塑料手镯露出来。在远离城市的戈壁深处,女孩子要买件装饰品是多么的困难。而正是这些战士,忍受着一些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匮乏,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有了这些感受,我的报道才多了点"人文"气息。

类似"神舟"四号这样重大工程的报道,因为涉及"国家机密",几乎所有的信息都通过新华社来披露。我们作为地方媒体,如何寻找角度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报道?我想,关注人文情感,多写点记者的感受,或许也是一条解决之道。

记者外出采访,被人拒绝的时候居多。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泄了气。而这次酒泉之行,如果没有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坚持,恐怕也不会有最后的好运气。对我来说,这也是以后采访最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总装中国航天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2:56
航天的神舟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集装箱正面起重机总装技术
“中国航天日”来了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