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
在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拼音单元里,有一道复习题叫我会讲。题意在于让学生看图讲故事,以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图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图中的主人公是一只要到河对岸上学的小白兔和对面要过桥来摘桃子的猴妈妈、猴宝宝,双方都必须经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于是矛盾出现了:怎么过桥?是猴让兔先过,还是兔让猴先过?
无论谁先过,我想:成人的心中肯定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即谦让。自古以来,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融让梨古已有之,谦让之风传承至今。我作为教师,希望学生能在思想上意识到,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互相礼让,这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但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的讨论情况并不全是如此。有好几个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面红耳赤,跃跃欲试之情已然流露。好奇心驱使我成为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学生高昊昱、白一皓很兴奋地告诉我,双方谁也不用谦让谁。在我诧异的目光之下,小组的学生争着向我解释。他们认为:猴妈妈只需担着她的筐子走到桥中间,小猴和小兔分别跳入就近的筐子,待猴妈妈担着筐子转身180度后,小兔与小猴就分别到了独木桥的另一头,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轻松过桥。学生们的想法顿时令我兴奋不已,我忽然觉得学生们真是太聪明了,我真有点望尘莫及之感。待讨论之后,我分别请两组成员按“谦让”、聪明过桥法两种不同的风格來表演过桥的课本剧,全班的学生都特别兴奋,恨不能亲自上台表演一番。
我想,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深深的触动。孩子们不仅知道要谦让,更懂得自己去想方设法地解决难题。课后,我常问自己:你按儿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了吗?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了吗?此时细细回想其他课中的细节,孩子眼中的世界确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极富独创性,常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来保护这种独创幼芽,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更易理解他们奇妙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