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魔图

2002-04-29 04:40陈壮叔
飞碟探索 2002年4期
关键词:拉哈超导体研究者

陈壮叔

抬头仰望晴朗夜空,繁星点点,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那里有人吗?进一步又会深思,人究竟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一直以来是个谜,过去它们是宗教界和哲学界探讨的领域,直到20世纪,现代宇宙学、生物分子学的出现,对它们的探索才进入了科学的轨道。但迄今,有外星人吗?仍无明确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倒是比较可靠,已在它的最简化的形式(即生命是什么)上展开了研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两位科学家克拉克和沃森揭开了生命科学中最关键的一页——发现了DNA(生命体中最基本的遗传物质)。DNA是生物分子组成的长链,它们总是两股交缠在一起,有如我们常吃的食品——麻花,而在两股之间的空隙中,镶嵌着四种不同的碱基分子对(人们分别用A、C、G、E表示)。如此看来,事情十分清楚,原来DNA携带着的就是遗传信息,有如长长的电报纸带上写着的密码。现在可以断言,生物种类(从细菌到人)虽然千千万万,但其核心内容却是宇宙信息(即遗传信息,而最初的遗传信息只能来自周围的宇宙环境)。各种各样的肉体,只不过是不同的信息载体罢了。

那么生命体所藏的宇宙信息是什么内容?我们现在时常听说,破译了大部分的DNA,这只是指搞清了它的三维空间结构(排列)罢了。当然,这也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

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已有35亿年以上的历史,那么最初,无生命的一般物质是如何形成生命的呢?也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米勒等人在实验室内,模似了地球早期的条件,最终“制造”出了氨基酸,它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这一实验引起全球轰动,可是事情却到此为止,此后人们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皆无进展。但说到底,生命物质是一种分子(或原子)的有序(排列)结构,而通常情况下,分子不可能排列成序。例如,你把许多粒小珠放在盒内,任意地摇一下,它们不可能成为一个整齐排列的组合。于是有一批科学家,他们另辟蹊径,从最基础做起,去研究分子的有序结构。这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也许要数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拉哈林等人。拉哈林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发现,当物质出现自组织时,它们就具有突发的奇异性。但在宏观尺度上,你是找不到这种物质的自组织现象的。”拉哈林说,它处在所谓的中间尺度区域,也即处在几个纳米到1/10微米的区域,在这个尺度上的物质,会出现宏、微观(尺度)所不曾显现的特殊性质。在这个尺度上,你把更多的粒子堆积起来,它往往不是变得更大,而是完全变了样,几百至几千群的粒子突然会自组织成某种模型,而能对环境做出反应。这种神秘的自组织,最终导致生命的出现。

研究者说,生命可能从同样的组合原理中涌现出来,这些原理决定了物质的原子或电子以不平常的性质做排列。若能找到这一原理——这种大自然的组合技巧,那么人们就能设计出新的和不可预测其特性的材料,例如,在室温条件下的超导材料、某些全新的药物甚至某种超过生命的全人工系统。

两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网,称为复杂适应性物质研究所(ICAM)。他们说,他们已得知,在大自然中,自组织和组合是如何涌现出来的。

要从物质中找到引起这种突变(从混乱变成自组织)的原因,是非常困难的,但ICAM的研究者正在黑暗中摸索。因为在上述的中间尺度上,物质是很难看到的,它们刚好处在可见光波之外,且又十分脆弱经不起X光的辐照探测。但他们已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找到了大自然自组织的一个重要原理(它适用于生命和无生命物质),他们称之为“对峙”原理。

物质内部一旦发生了自组织,就会产生出突发(即难以预料的)的行为。研究者说,这种突发行为总是出现在相互竞争的系统中。通常这种竞争力同时表现为排斥和吸引,如此不停地争斗下去,迫使物质团块在不稳定的状态中成长和成熟;然后,在恰当的条件下,这个物质团块可能突然进入一种全新(未曾预料)的状态。

超导现象的背后可能正是隐含着对峙原理。加州大学的台未斯已找到了证据,即一种对峙的争斗(双方谁也压不倒谁),能导致该物体的电子在中间尺度的规模上,排列成某种模型。在此状态下,电子的运动失去了阻力,就出现了超导性。

台未斯等人对超导体做了长期的研究,他们在超导体氧化铜的薄片上,看到了一些3纳米大小的团块,其电子密度一度处在变化之中。就在那里,正进行着电力和磁力的拔河赛。正是这种(两个力)对峙,促使电子排列成这种模型。其他的研究者也认同台未斯的看法,认为“对峙”可能是大自然中一个普遍的自组织原理。

欲找到事情的本质,ICAM的研究者转向了蛋白质,因为它是自组织之王。为了修补DNA或在身体中运送氧,组成一个蛋白质的几百个氨基酸链,折叠成一种特殊的形态,这样的形态似乎具有一种保护性能,就像超导体中的电子排列,它们使得超导性(因环境影响)不易破坏。而蛋白质的这种惟一形态,使得它产生独有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生命的最初始、最基本的功能。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劳费得等人 (也是ICAM的成员),发现了隐藏在蛋白质背后的“魔图”,具体地说,这是一系列漏斗形。

每个氨基酸链都有一个对应于它的形态的能量特征图,一个蛋白质的总能量,依赖于其原子的排列,且伴有吸引和排斥之力。若改变其排列形态,其所含能量也即发生变化。当科学家对这种能量特征图做出数学上的描述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含有无数峰和谷的曲面。在这里,峰意味着较高的能量,它使氨基酸的排列被拉紧,这就迫使(氨基酸)链展开;谷则代表一种有利的排列,它降低链的总的拉紧力。

劳费得等人说,关键是全部蛋白质都具有这种漏斗形的能量形态,它们是“一个漏斗套着一个漏斗……如此下去”。无论链处在任何运动状态,都能使它从一个谷进入下一个谷。由于有这样的漏斗,蛋白质最终处于最低的、最稳定的位置。劳费得说:“大自然选择了这样的漏斗形能量特征,若没有漏斗,链就不能合适地折叠起来。”ICAM的研究者说,可能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明确漏斗形特征是否是大自然自组织的普遍图谱。

尽管上述能量图谱概念在理论上还需完善,但现在,它正进入到技术应用的领域。2002年5月,一些ICAM的研究者已跟某些制药公司商谈,以探索蛋白质折叠中的原理是否可用于制药。制药商希望应用此能量图谱,设计出一些新药,它能把药物分子灌注到细胞内的管子(有病部分)上。这一机制将创造出仅跟病因蛋白质绑在一起的新药,而使正常的蛋白质免受影响。

ICAM的另一应用研究将是超导体,也即利用对峙原理(电和磁),来设计出一种新型导体,最终将能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现在的(较低)温度,对超导体的应用来说,受到了很大限制,因太冷(-200℃左右)了,若能提高100℃,那么许多技术都将进行革命性的改进,从运输到医药摄影。

研究者认为,把奇怪的自组织粒子系统,收缩到中间的“生命尺度”是可行的。在那个区域,他们可能制造出奇异的新型机器,它的内部(即其零部件之间)处于所谓近摩擦状态,具体地说,一个零件跟另一个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如两个齿轮的耦合),却找不到二者间有任何接触之处,而且,它们在实验室中能进行自组装。例如,可自组装出微小的“机器细菌”,用于清洁管道,它能比真细菌更有效地降低污染。由于机器细菌对环境做出反应,也是按同样的自组织原理,这样,就不需要配以惯用的内部程序。

但拉哈林等科学家还不很清楚,若我们应用了自组织原理,是否能超过真的生物?一些研究者也怀疑,ICAM真能创造出“活”的东西?

生命出于物质的自组织,对此,也许没有人反对,但生命的形态是否能以蛋白质为基础呢?目前就地球生命而言,蛋白质是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似乎具有普遍性。但已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别的生命形态。例如怀特赛得认为,自组织原理对网络也是同样有效的,“它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它是一种十分丰实的环境,会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不过他承认,他对自己的观点还缺乏十分的把握,“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认出世界网络中的生命,而它倒可能已认出了我。”

猜你喜欢
拉哈超导体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抓(“欻chuǎ”)嘎拉哈
"神州一歘"
悬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Hubbard模型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应用
神奇的超导体
超乎想象的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