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台跳水说到视网膜脱离

2002-04-29 01:47:32王祥初
祝您健康 2002年7期
关键词:脉络膜裂孔玻璃体

王祥初

高台跳水是人们最爱观赏的竞技项目之一。运动员以矫健的英姿腾空而起,通过瞬息万变的空中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每块金牌无不浸透着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汗水。尤其是跳水运动员,还要承担一种鲜为人知的风险,那就是可使人致盲的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冒着牺牲视力的危险积极训练,肖海亮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997年他就因视网膜裂孔做过手术。家人担心他的眼睛再也承受不了高台跳水的压力,劝他退役。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继续训练,终于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亚军。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世界跳水冠军孙淑伟,也曾患视网膜裂孔,经治疗后仍积极参加训练,终因视力差而放弃比赛。跳水冠军许艳梅、李孔政、陈肖霞等人,竞技状态正处于巅峰期,终因视网膜脱离的困扰,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跳台,令人为之惋惜。

为什么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成了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病”?这得从人们不大熟悉的视网膜的构造说起。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是一层厚仅0.5毫米的透明薄膜,如同照像机的底片,能感受光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质,形成视觉。视网膜是由色素上皮层和感觉细胞层所组成。在两层之间,从胚胎时起就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间隙。又由于色素上皮层紧密地附着于脉络膜,故视网膜感觉细胞层具有从色素上皮层分离开来的倾向。

跳水运动员在长期的跳水生涯中,眼球一次次地反复撞击水面,入水后又受到水压力的影响。视网膜在反复遭到震动和拉撕后,很容易形成裂孔,继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当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因素很多,除眼钝挫伤外,还与视网膜本身发生退行变性、遗传因素及近视有关。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易罹此病,其发生几率是正常人群的8倍。患高度近视后眼轴延长,容易牵拉视网膜。同时由于局部血液供应差,常发生囊样退行变性,致使视网膜边缘越拉越薄。倘若眼球受外力撞击,极易出现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有时即使没有任何明显外因也会引起视网膜脱离。还有,玻璃体变性产生液化或脱离,有纤细的玻璃体素条与周边部变性的视网膜相粘连。眼球即使受到轻微震荡或外伤,也有可能由于索条的牵引引起视网膜破裂,形成裂孔。这时液化的玻璃体可经裂孔流入潜在的腔内,导致视网膜脱离。另外,眼部或全身其他疾病,如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妊娠毒血症、脉络膜肿瘤和增殖性视网膜炎等,也可引发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一般都有先兆症状。首先,眼前某一方位出现闪光感,有时会持续3~5秒钟。这是由于变性脱离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机械牵引所致。还有,眼前突然出现飞蚊幻视,常误以为是眼镜片沾有污物,但拭之不去。其后,在眼前似有云雾遮挡,黑影由某一方位逐渐向中央推进。在病变部位可出现视野缺损。如脱离进一步发展波及黄斑部,则中心视力受影响,出现视物变形。若不经治疗,数周或数个月后,可引起视网膜全脱离,视力丧失,眼球变软。视网膜脱离可并发其他眼病,如虹膜睫状体炎、瞳孔闭锁,继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是个棘手的问题,直至20世纪初,这种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1922年发明了裂孔封闭术,从而开创了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新途径。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新仪器设备相继问世,手术成功率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激光的应用,显微手术的普及,玻璃体切割术的推广,视网膜剥膜术的开展及玻璃体注气术的使用,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

手术的难易程度,与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和玻璃体增殖程度有密切关系。如脱离时间短,脱离范围小,无玻璃体增殖,只须作简单的巩膜扣带术即可;如脱离时间长,脱离范围大,玻璃体增殖严重,就要采用常规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或其他方法。严重者术后视网膜脱离虽然复位,但视力难以提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所在。如在出现裂孔、视网膜尚未脱离时即被发现,仅用激光封闭裂孔就能治愈,视力恢复也很好。肖海亮、孙淑伟就是因为及时发现了视网膜裂孔并做了激光裂孔封闭,才获得治愈并重返跳台的。

编辑士心

猜你喜欢
脉络膜裂孔玻璃体
裂孔在黄斑
保健医苑(2019年5期)2019-05-15 01:07:34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先天性乙状结肠裂孔疝致小肠梗阻1例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