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芙蓉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起”容易,“放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举重若轻。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晋升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权有钱就变坏;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放在心里,结果在心里边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文革期问,一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时,被关在“牛棚”里,他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在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这是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是非常潇洒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大词人李清照所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碍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放得下忧愁。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最后想引用中国古人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心理弹性,共享“放得下”的养生福分。
编辑汤知慧
伤心就是半条性命
民杰
一位药剂师患了绝症,医师断定他活不了半年。然而,他想:“我的孩子还很小,我要抚养他、培养他长大成人!”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照常去工作,挣钱养家。一个又一个半年过去了,他的孩子终于长大并上了大学。药剂师又想:“我一定要看着我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终于见到了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直到他的孩子娶妻生子,他还没有倒下。这使医生们大为惊讶,他说,是信念支撑着他的生命。
一位诗人说得好:“信心是半条性命,淡漠是半个死亡。”面对绝症。有的人很快就死了,因为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而有的人却带症生存了下来,因为他们坚信自己还要活下去。
医学家认为,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健康的良药。人求生的信心如果十分坚定,又能持之以恒,则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延长寿命。(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