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误区析

2002-04-28 08:38宋乃庆罗万春
人民教育 2002年1期
关键词:误区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宋乃庆 罗万春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开发,而是主要依靠高新技术的推动。高新技术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创新人才的涌现,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为此,世界各国近年来都从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入手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伴随着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学习应运而生。一时间,“创新学习”也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尽管两年来,创新学习在全国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实践探索,理论上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层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继续探索。

创新学习是创新教育指向下的学习观,它的提出对应试教育指向下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挑战。随着创新学习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创新学习在理性认识和教学实践中的误区也逐渐凸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创新学习含义和特征的认识去辨析创新学习中的几个主要误区。

一、创新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创新学习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其原理、规律、评价、模式、操作等又如何,国内外尚无定论。

国外对以培养创新为目的的教育(包括学习)的研究大多着力于学习主体的“创造力”和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创新”主要强调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组和再发现,具有探索、求异、求是和求佳的特征。

国内对于创新学习的含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对于创新学习的含义,综观各种观点,其倾向有以下几种:一是强调“新”,即新的思维、新的发展;二是强调“疑”,即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三是强调“放”,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四是强调“动”,即动手实践。

我们认为,创新学习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指向的学习理念,是传统学习观的补充和发展。创新学习是在创新学习观下的不依常规、无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创新学习也可视为一种学习理念,它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应试教育下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创新具有相对性。

创新学习的首要特征是发展性。学习的目的是继承和发展,而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学习的发展性一方面是对知识的发展,表现在学习活动中便是质疑,因为问题是创新的土壤,问题的解决是创新的具体表现,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能产生新思想、新观点,得出新的结论;另一方面是方法和能力的发展,发展能力是学习的永恒目标,而方法的发展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也能形成新的有效的方法,其表现则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从而发现新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创新学习的第二特征是基础性与整合性。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识不可能创新;没有一定的能力基础,能力也不可能创新。因此,创新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以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同时,创新来自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与拓展,没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与拓展,创新能力就无法表现出来。

创新学习的另一特征是开放性。创新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知识积累息息相关。因此,创新学习必然要开放性地吸收知识,以开放性的思维进行知识的多角度学习才能达成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目的。

创新学习还应具有批判性。创新学习实质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性学习。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学习的批判性并非全面否定,而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同时所进行的一种反思,在反思中促成学生学习的发展。教育与心理学界所提倡的“元学习”也正体现这一要领。

总之,我们认为,创新学习的指向是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创新学习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创新学习即为创新学习观。在创新学习理念指向下,我们应重新澄清教育中的几个概念:“教学是师生经验的展现与交流对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材是学习经验的具体载体”。

二、创新学习中的误区。

(一)误区一:创新学习等于创造学习。

创新学习的要点在创新。不少人认为创新等同于创造,故创新学习便等同于创造学习。事实上,创造与创新的最大区别是:创造强调“从无到有”,而创新重在“有中生新”。因此,创新的前提是继承,甚至一定程度的摹仿。创新是创造的成因,是创造的前提。另一方面,创造也是一种创新,创新“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指标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教育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功能,而“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中小学生不可能都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学习的普遍开展是不太现实的。但知识的重组和再发现,一定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都是可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现代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区分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学习。

(二)误区二:创新学习是与传统学习对立的学习观。

创新学习是针对传统学习的弊端而提出的。应试教育指向下的传统学习观认为,学习仅仅是“学而习得”,是继承性的学习,不强调发展。因此,传统学习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学习目的是应试。传统学习的优点是学习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不少人认为,创新学习是与传统学习完全对立的。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创新学习是传统学习的补充和发展。作为教育术语的“学习”不仅有“学而习得”,还有“发展”的含义,这才是学习的本质。创新学习不仅要求传统学习观中对“知识的继承”,更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整合、重组和发展,从而得到新的结果。我们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学习。而创新学习以必备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知识的获得是传统学习观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不能说创新学习与传统学习是完全对立的。

另一方面,创新学习并非是传统学习的一种“修补”。创新学习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而传统学习是以知识的获得为核心。创新学习是对传统学习的一种突破,重意识、精神和能力的“习得”,不单纯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因此,我们认为创新学习是传统学习的发展。

(三)误区三:创新学习的目的与内容的分离。

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作为创新教育突破口的创新学习的目的自然与之相同。但是,创新学习以什么为载体?没有载体的创新学习只能是一句口号,脱离内容的创新学习也无法达成其目的。我们认为,创新学习的内容应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教材的背景,提供学生“再创造”的机会;优化教材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强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另外,更重要的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发学生探究课外的相关内容,即以有限的课内教材内容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内容,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探究时间,这样才真正体现创新学习的特征。因此,教师对创新学习内容的组织尤为重要。

(四)误区四:创新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放任自流。

创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扮演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角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离不开教学,创新学习需要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一些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是单向传授,因而创造学习的教学方式则是给学生完全的自由,不给学生丝毫“灌输”,不用组织学生学习,这是对创新学习的一种误解,实质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离不开以“传授——接受”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接受教育,而且还要以接受教育为基础。接受性教学模式在创新教育中仍有其一席之地”。我们应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发展为多向主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应当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有机整合。受生理、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小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做不到的。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组织、帮助、合作必不可少。教师的教学要渗透创新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行为,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我们不能熄灭学生的创新火花,强制学生按照教师的方式去学习;另一方面,对学生不加引导,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也应反对。事实上,比较成功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验很多,如成功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妨借鉴。

(五)误区五: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是自由探索。

教学的放任自流带来学习盲目的自由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如果已有的知识的学习完全让学生自由探索,则学习效率不高。创新学习主张学生學习不依常规,不迷信权威。同时也强调学习不能盲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创新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创新学习的提出确实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找到突破口,但对创新学习的误解不但可能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还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对创新学习进行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误区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