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新工程 绽放异彩

2002-04-26 12:00
中国民族 2002年5期
关键词:藏语听众广播

自2000年9月16日以来,江泽民同志对进一步做好广播影视工作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广播影视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在西部开发考察中,对加强西部广电工作提出积极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和各级广电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重要指示,研究民主党派人士提出的建议,在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讲政治、抓落实,使全国广播影视工作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广播影视工作有了明显加强。广播电视系统高举旗帜,保持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三个代表”为指针,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狠抓精品生产,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通电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现有发射机实现“满功率、满时间、满调幅度”播出,广播时间大大增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语言节目每天播出时间大大增加;中央和省级广播覆盖效果明显好转。

广电系统本着紧紧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加强舆论引导力、艺术感染力、社会影响力、技术创新力、经济增长力、国际竞争力、依法管理力和队伍凝聚力等八个方面的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精品工程、改革工程、技术创新工程、“走出去”工程和人才工程等八项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以集团化发展为重点的八项改革,组建广播影视集团,发展广电传输网络,增强了我国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

2002年4月8日,记者来到国家广电总局,走进“2000西新广播电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房间门上方贴着这样的标识,在这里采访了已退休广电总局设计院院长、现反聘为“指挥部”成员的袁文博同志。

2000年9月21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专门向西藏自治区党委作电话指示。他给陈奎元书记打电话说:总书记批示后,北京已经开过会了。我与关根同志研究过,边境地区现有电台没有全部开起来,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费。在边境地区设立的中国电台,因为地方没钱开不起来。我们研究,今后这些电台的经费由我们(中央)法,人员工资也由我们法。电费不交,由电台的上级单位与电力部门研究结算办法,电台只管用电就是。要求这些电台在10月1日前全部开起来,每天24小时全开。只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自治区电台的节目,不转播其它节目。这些电台的设备有些陈旧了,由广电总局负责统一更新。现在正在招标。

陈奎元街道电话后立即要求有关单位火速抓紧落实李副总理的电话指示。

西藏自治区党委迅速召集在家的书记开会,传达、学习了电话指示精神,并对西藏的贯彻落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就在这一天,西藏和新疆自治区广电局广播覆盖与实验工程指挥机构宣告成立。决定务必在10月1日前按规定的技术参数,开足功率,开满调频度,在时间上保证完整地转播中央和自治区的广播节目,把党和国家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9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召集台领导班子、台中心主任以上干部和台少数民族广播干部会议,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宣传;成立中央台西藏分台,加强藏、维、哈三种语言节目采制工作;延长中央台对西藏、新疆地区的藏、维、哈广播播出时间,扩大广播规模,在现有一套民族广播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对少数民族播出频率。

内蒙古、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广电局广播覆盖与实验工程指挥机构也纷纷宣告成立。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向全区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以严肃的政治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落实广电总局《通知》的有关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务必于10月1日前使全区各级中波、短波、调频广播发射台、转播台和实验台按照规定的技术参数,完整转播中央和自治区的广播节目,同时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23日,四川方面根据“紧急通知”精神,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22日下午17时,云南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22日,青海成立工程指挥部;9月22日15点20分接到通知,于16点甘肃省局领导班子开始研究,迅速制定方案,成立工程指挥部。

9月25日,西新工程计财组委托国信招标公司进行的100kw、150kw发射机招标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无线局已分别与北京广播设备厂和双桥厂签订了正式定货合同;已经对10个发射台实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9月26日,向七省区预拨了维护经费2000多万元;10月11日下达西新工程投资计划3亿元;截止到9月30日,与国家电力公司及七省区联系,落实了电费免收事宜。

9月27日-10月8日,根据广电总局党组安排,张海涛副局长率领广电局有关单位同志赴西藏督促检查江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国务院会议纪要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对西藏广播电视覆盖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行程20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市县的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转播台、调频台、村村通广播电视点。考察结束后,同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王甘文率领总局机关有关同志到云南进行了考察。深入迪庆、丽江、大理、德宏等地州,考察后与云南方面交换了意见。他强调,云南省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滇西北藏区又是反国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渗透的前沿之一,加强广播覆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加快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相关设施;加强藏语、康巴语节目的制作播出,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0月22日下午,赴西藏巡视组、技术工作组35人抵达拉萨,稍事休息、调整后即开展工作,25、26日,全体成员考察了拉萨中波转播台、西藏局602台,调研了山南地区的广播覆盖情况。从27日起,技术工作组同志分赴各地开展工作,包括那曲、日喀则、昌都、阿里等地区。

10月30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确定一名领导同志专门负责广播电视的安全保卫工作,主动与广播电视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广播电视设施的布点建设情况及周边敌社情动态,并就广播电视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严密的工作预案。同时深入做好对广播电视台(站)所在地各族群众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护台(站)警民治安联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11月7日,广电总局设计院与无线局召开了第一次总体协调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台、各专业的设计进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协商,明确了采取的具体办法。设计院会后立即召开了各专业生产任务的布置会,重新下达了修改后的计划进度要求。

12月中旬,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八套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转播工作的通知》,要求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转播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八套民族语言广播节目。

至此,西新工程使中央和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各语言广播覆盖范围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各族群众反响强烈,来信来电不断。

西新工程实施一年多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西藏藏语广播的收听效果明显改善,藏族同胞来信来电的数量创下藏语广播开播以来最高记录。据统计,每月收到的来信有40多封,收到的电话有上百个,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来信来电的地区既有西藏,也有四川、青海、云南的藏族听众。在内地学习的藏族青年学生打来电话的也很多。主要内容是反映收听情况,谈收听感受,要求点播歌曲。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西藏最西部、最艰苦的阿里地区也有听众打来电话,这是破天荒的。

那曲地区听众札嘎来电话为在拉萨的朋友点歌,他说:“我每天都在收听中央台的藏语节目,你们的节目办得好,我很喜欢听。”山东济南西藏中学的米玛次仁同学来电话说:“我们这儿可以听到中央台的藏语节目,我上次点的歌曲也听到了,我今天特意给你们打电话表示感谢。”西藏山南扎囊县农牧局听众贡桑来电话点播歌曲时说:“你们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今年藏历年期间播出的‘藏族歌手演唱会和‘藏历水马新年联欢会节目特别好。我家里有电视机,但我更喜欢听广播。”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藏医学院院长、著名藏医专家措如次朗曾经一段时间内住在北京。这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视力已很差。作为固定安排,中央台藏语节目是他每天晚上8点必听的节目。老人能一一点出藏语部同志的名字。他说,中央台藏语节目的国际国内新闻报道面宽,信息量大,办的栏目有特点。青海藏族听众来电话说,在中央台藏语节目中听到安多藏语感到兴奋和亲切,藏语广播使党中央离我们更近了。

另一方面,西新工程在新疆实施以来,过去长期听不到广播、听不好广播的地方,现在能够清晰地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中国最大的高原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年近八旬的蒙古族牧民宗古鲁普说:“我们这里有报纸,一个月送一次,报纸是‘批发的,太晚了。现在随时可以听广播,了解天下大事,好像是草原上的及时雨,咱们草原离北京近了。”青河县哈萨克族听众买来提来信说:“过去哈语广播时间短,每天只有几个钟头,好像只有半个太阳。现在时间延长后,好像全天都有了阳光。”

广播成为农牧民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在不断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四面环沙,离县城253公里,生活在那里的1600多牧民被称为沙漠克里雅人。当清晰的广播信号送到沙漠腹地,那里虽然还没有电,也没有电话,但在牧民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放着一台崭新的收音机,收音机开始在那里普及。当地的牧民买买提·买提库尔班从广播里听到了外地农民抓住市场机遇的信息,也动了心,在沙漠里开办了第一家杂货店。他说他们家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元,是过去的6倍多,多亏了收音机里给他们介绍的致富经验。麦盖提县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来信说:“我很喜欢听新疆台的《法律咨询》节目,过去听不清楚,现在随身带着收音机,走到哪里听到哪里,现在有一件与我家有关的法律问题,请你们解答。”和田记者卡斯木反映,过去我们的广播音质差,时间短,还经常停,现在信号强,清晰度高,播音时间也长,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实施西新工程以来,新疆广播节目的收听范围相应扩大,不仅边远乡村牧区的听众听到了广播,西藏、甘肃、陕西、四川、河北、河南、安徽、青海、内蒙古等外省区听众也纷纷来信来电,或表示祝贺,或交流感情,或征求信息,或咨询情况。据统计,仅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汉专部一家2001年上半年就收到听众来信来电11590封(次),是2000年全年的一倍。

新疆广播节目还引起了境外听众的关注。在阿勒泰塔什干口岸做生意的蒙古国听众反映,蒙古国西部三省的天气预报主要以新疆电台的天气预报为依据,新疆台天气预报准确,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丰富。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绚丽的花朵。回首一年多的奋斗,广电总局的同志们发出了来自心底的欢呼:建国50年以来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做到了。他们认真总结出这样几条经验:

—一盘棋思想。全国一盘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很重要。没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没有七省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西新工程今天的成绩。

——两条基本经验。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讲政治,抓落实。

——三个“依靠” 的重要方法。一是依靠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依靠财力支持,国家给予了充足的保证;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方案。有了这三个“依靠”,高举江总书记“9·16”重要指示的旗帜,我们就能一路畅通。

——四条“西新精神”,即贯彻江总书记指示坚定不移;克服各种困难顽强不屈;确保工程质量一丝不苟;争时间抢进度一天不误。

——五个“特别能”的品质,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队伍。符传军、王兵、夏义平、孔维忠等四位同志为了西新工程的顺利实施还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当我们今天总结成绩的时候,更加怀念四位以身殉职的同志,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西新工程作出的无私贡献。

他们认识到,西新工程下一阶段的任务仍然很紧迫、很繁重。如果下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他们坚信,有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积极呼吁”,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西新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定能够取得未来的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
藏语听众广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听众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