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骥如
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无需引述学者们的定义和概括,读者大概都能知道它们指的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它们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在不久前一次高层次研讨会的基础上,一些国际问题学者写出了一组文章,对当代世界的多边主义理论和多边外交实践展开探讨。正如这次讨论会的召集人王逸舟所说:由于这是中国学界第一批在这个主题上发表的作品,呈现其中的思想可能是新鲜的和前沿的;与此相应,初期的探索也可能是有缺失的、不成熟的,需要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争鸣。
的确,这组也许内容上还不成熟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鲜的和前沿性的思想。有鉴于此,本刊将其中一些精髓思想摘录于此,以供大家参考。这组文章的全文刊载于今年第10期《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者手记
新时期多边外交的特点是广泛参与和寻求和平与合作。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利益相互交错,需要多边外交来协调。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规则的制定,就是这种协调的结果。其次,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阻挡,世界上的事必须由各国商量着办。再次,全球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及各方人士,成为推动多边外交的重要民间力量。
积极推动多边外交,首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多边外交对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地区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谈判成果对所有参加方都有约束作用,对强国的约束力要大于弱国在双边协议中对强国的约束力。积极参加多边外交活动会使我国的某些主权受到约束,但多边协议也在约束协议的其他缔约方。这种相互约束实际上是多边外交谈判中有关各方相互妥协、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结果。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一个各国通过多边外交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相互妥协过程。如果因为担心约束而回避多边外交,我们就会失去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机会,天下没有"只取不予"的好事。目前有一个流行说法:现行的国际规则、国际法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因而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应该看到,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体系是世界各国多年来多边外交的成果,固然有不公正、不合理的成分,但有更多值得肯定、需要坚持和发展的积极内容,如《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国际社会只有在共同遵守并身体力行这些规则、条约的基础上,通过多边磋商使之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实践中,"发达国家主导论"不仅会使我们失去许多朋友,而且给国际反华势力以口实,如说中国是一个"不合作"的国家,是一个"破坏现行国际秩序"的国家等等。
为了更积极地开展我国的多边外交,政策调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多边外交中如果一味防范,将会处处被动。应该倡议量力而行,并要不断加强综合国力。想要使世界不"忽视"中国的声音,就要拥有必要的实力。当前国际关系中的许多不平等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国际法规的不平等,而是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力不济。
其次,还要注意"借力"。一是借其他国家的力。如俄罗斯借助中国和欧盟的力量在反导条约问题上与美国周旋。二是借助国际舆论特别是非政府组织的力。如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反对美国不执行该议定书的外交活动。三是借助本国国内的舆论,特别是反对的舆论。这种国内的反对舆论往往可以成为在多边外交谈判中拒绝进一步让步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