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昆 赵嘉文
五十年前,在少数民族种类居全国第一、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二的云南省,一所专为少数民族创立的大学诞生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十几个世居少数民族而言,这是一件开天劈地的大事。
整整五十年过去。半个世纪的风雨,那遥遥于彩云之南矗立于红土高原上的云南民族学院,走过了一段什么样的路程?
正当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的世纪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云南民族学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的喜庆日子。这不仅是云南民族学院8000多师生员工的大喜事,也是云南1400万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9年就曾经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云南民族学院正是基于我们党解决云南的少数民族问题,为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以诚心诚意帮助少数民族走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创建的。从1951年8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云南民族学院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50年来,云南民族学院的广大教职工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方针,努力培养各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输送了38000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85%以上回到民族地区,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有中共中央委员、省州县乡的领导干部,还有教师、记者、作家、编辑、企业家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不少民族的第一代大学生就产生在这里,不少民族的第一代硕士、博士以及专家教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他们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国防事业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祖国西南边疆的巩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欢迎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这是云南民族教育发展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
在服务于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云南民族学院自身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初始的低层次、单一民族干部培训学校逐步过渡到进行学历教育和办综合性普通高校。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民族教育黄金时代,六十年代的曲折艰难之后,民族学院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学院得到了稳步、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八五”末期、“九五”期间的省属重点大学建设,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至今已形成了具有9个学科门类,11个硕士授予点,24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17个教学单位,分为硕士、本科、专科、预科、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等办学层次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大学。拥有880多名教职工,其中428名专任教师,260余名正副教授;土地400余亩、校舍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9亿元。为新的世纪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回顾50年的办学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心实意地帮助少数民族繁荣进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才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文化翻身,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创立民族学院解决民族问题,这是具有高瞻远瞩、战略意义的创举,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历代和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的,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去不断加深认识。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民院50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历届民院党委的正确领导。是他们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民族学院的办学之中,把各级政府对民族教育的关怀注入到民院的发展之中;还有历届民院教职工的奉献,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把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帮助输送到每一个民院学子心中,使其插上科学文化知识的翅膀,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真正主人。
因此,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铸就了云南民族学院,是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和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造就了云南民族学院。过去50年,云南民族学院在为民族地区培养能够当家作主的干部、教师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民族学院要在造就云南民族地区成万上千的优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过程中加快发展,繁荣兴旺。
三
展望新的世纪,云南民族学院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艰巨。云南是民族大省,少数民族种类居全国第一,少数民族人数居全国第二,有14个民族跨境而居。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以至各民族内部都发展极不平衡,素有“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之称。虽经50年来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各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差距仍然很大,这里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由于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偏低而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保证祖国西南边疆的长治久安,既需要培养大批本民族的干部作为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践者,去组织当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还需要培养大批立志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对此,云南民族学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新的世纪,民族学院要以新的思想、新的目标、新的姿态,实现新的发展。要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在“高等院校要成为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和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实现如下目标:在学校定位上,使云南民族学院校成为知识创新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园地,优秀民族干部成长的摇篮,高层次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民族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中心,国家改革开放和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在学校培养目标上,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2l世纪世界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和高层次高素质少数民族建设人才;在搞好作为基础的本科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大批少数民族的硕士和博士,还要面向民族地区办好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要在厚基础、宽专业上下功夫,打破多年形成的禁锢专业发展的框框套套,根据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建设实际,增设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全方位地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民族类学科要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国内国际水平,其他学科要集中攻坚,形成学科群优势。在培养方式上,要针对学生基础较弱的实际,不断革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能够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攻坚骨干的高层次创造性教学、科研队伍,并真正让有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在素质教育上,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构塑,努力打牢学生学习基础,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深刻理会江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精神实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这是使我们每个少数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根本。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与开发,促进民族地区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资源开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更好更大更直接地为科教兴国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要精简机构,消除雍肿,科学定岗、定责、定编,建立公平竞争、聘任上岗、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要使后勤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社会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
当前,云南民族学院正在修订和实施“十五”发展计划。为使计划制订得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正确指导民院今后5年的发展,并在“十五”末期圆满完成计划各项指标云南民族学院将认真贯彻以上原则,并处理好规模、品牌、质量、效益几者之间的关系,体现规模效益、品牌效应。要不失时机地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增加大学在校生中少数民族的比例,使其接近和达到人口比例;抓住云南省建设高校园区的大好时机,争取在园区内一次性规划学校50年建设发展用地。在省里统一规划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校园规划坚持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原则,打破低层次、小而全的传统格局,改变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形式灵活办学;
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大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的考核、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窗口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民族文化交流,加大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和交往,引进现代化办学思想,吸收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吸纳资金、图书、设备。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国门办学。总之,要面向新的世纪,云南民族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促进云南民族学院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等措施,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各类人才,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同时,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同志视察民院时提出的把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