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范
2001年9月7日,四川民族饭店总经理秦叙聪接到两份高校录取通知书的传真件,被告知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的羌族学生陈祖圆、陈祖芳孪生兄妹俩已分别考上了西昌师范专科学校和成都理工大学。秦总十分欣慰——捐资助学,回报社会,3年来的付出没有“白费”,陈氏兄妹“修成正果”,而民族饭店也可谓“功德圆满”。
3年前,即1998年7月,家住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镇关田村的村民陈念国、王秋凤夫妇正面临着双重的困境:一是维持他们家庭生计的花椒树因严重的霜灾几乎颗粒无收,举债度日使本就贫困的家庭捉襟见肘;二是他们的一对双胞胎子女陈祖圆和陈祖芬恰好又双双考上了理县中学高中,而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又怎能供养兄妹俩继续读书深造呢?环顾一贫如洗的家,望着渴望读书的孩子,陈念国夫妻无可奈何。
命运无情,陈氏兄妹似乎只能面对辍学的命运,从此告别学堂,回到山村,像祖辈们、乡亲们一样,与黄土地相伴一生,而那读书的愿望将成为永久的梦想。
正在这时,四川日报社记者夏如秋到理县采访,偶然得知兄妹俩的情况,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向社会呼吁,并希望通过媒体,得到善良人们的同情和资助,以帮助这对品学兼优的羌族兄妹圆了读书梦。他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撰写了一篇题名为《羌族孪生兄妹的读书梦》的特别报道,刊登在1998年7月7日的《四川日报》上。
该报道当即引起了四川民族饭店总经理秦叙聪的强烈反应,他马上召集班子成员开会,商议捐助事宜。对此大家均表示赞成,一致认为,捐资助学,回报社会,从来就是四川民族饭店的一个优良传统,何况,民族饭店本就与民族地区亲如一家,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责无旁贷。
实际上,在此之前,民族饭店就已有过一系列的捐资助学行动:针对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3州的近百名贫困学生捐资十几万元予以救助;总经理秦叙聪本人还与凉山州的两个彝族小学生结成“对子”,以自己的工资收入资助他们读书。可以说,饭店自开业以来,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而此次资助羌族兄妹的行动也只是诸多行动中的一次延伸。
征求了班子成员的意见后,秦总当即拍板:在兄妹俩3年高中期间,饭店每年资助学费4000元人民币;若兄妹俩考上大学,饭店将继续资助。
同时,为使全店员工都参与到此次行动中来,饭店还专门组织了一次献爱心活动,总经理带头,350多名员工响应,当天就募集捐款3000多元。
此后,饭店常务副总刘燕受秦总委托前往理县,将饭店资助陈氏兄妹的第一笔学费以及饭店员工的捐款亲手送交到了理县教育局……9月初开学的时候,理县中学的课堂里出现了陈氏兄妹的身影。一篇报道改变了他们兄妹俩的命运。
其后的3年中,陈念国时常写信给秦总,不断地表达他们全家对饭店的感激之情;陈氏兄妹每学期都要将成绩册、鉴定书寄至饭店,并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秦总也写信给兄妹俩,关心和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珍借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回报社会。
2001年9月11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对于陈氏兄妹的家乡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他们村里此前还从没有出珲过一名高中生,而现在竟同时出了两个大学生,无疑是破了天荒。这一天的《四川日报》刊登了《羌族兄妹双圆大学梦》的一篇报道;这一天的下午,“民族饭店捐资助学座谈会”在欢声笑语中举行。民族饭店总经理秦叙聪、常务副总刘燕,四川日报政治法制部主任罗天鹏、记者夏如秋,专程赶来的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大义、教育局孙局长、理县中学张校长以及陈家代表陈祖芳同学等几方当事人,相聚在一起,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同展望光明的前景。会上,理县教育部门向四川民族饭店赠送了锦旗,感谢饭店多年来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秦总代表饭店承诺,饭店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兄妹俩,从今年起每年资助6000元人民币,直到大学毕业。
陈祖芳同学在收到饭店兑现的大学第一学年学费后,代表全家再次向四川民族饭店表达了无比的感激之情。她说,没有四川民族饭店的资助,他们兄妹俩读大学将是一场梦。是四川民族饭店圆了他们兄妹俩的梦,此恩此情,铭记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