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战异彩纷呈

2001-10-28 19:15武国禄
军事文摘 2001年11期
关键词:海战卫星导弹

武国禄

宋国才:水上战难见敌手

利用一切最新科技成果造成“我可以打你,而你难以打我”的有利态势,是战争双方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各国海军不断增大兵器射程,加快开发利用隐形技术,巧妙使用电子云雾,使未来海上作战呈现一种扑朔迷离、难见敌手的战场景观。

大射程超视距攻击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海军先后把导弹装备到舰艇上,出现了舰舰导弹和舰空导弹,加之电子观测器材(雷达)的广泛采用,为作战双方扩大作战距离奠定了物质基础。20世纪60年代在埃及马纳湾所发生的“蚊子吃大象”的奇迹,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导弹的价值。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久负盛名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向埃及塞得港靠近。在它距塞得港仅10余千米时,突然被埃及2艘“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导弹击沉。这一事件对人们的海战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不见面的海战”由此拉开了序幕。以往那种靠指挥员拿着望远镜站在舰桥上指挥战斗、以大舰巨炮在海上对阵决定胜负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借助电子观测器材进行观测、以导弹为主要兵器进行远程导弹攻击的海战。后来不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海战,还是马岛战争以后的所有海战,大都是以导弹为主要兵器的远距离海战。

看不见的舰艇

进一步采用隐形等技术,是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看不见的军舰”已经不是神话,这必将引起未来海军武器装备和作战的革命性变化。一是水面舰艇上层建筑低平化。如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和以色列的“萨尔”-5级护卫舰等的作战、指挥情报中心,都已降到舰体之内。将来为了方便进出港口时目力观察的操舰指挥,可以采用伸缩式舰桥,必要时升上甲板,作战时缩入舰体,以达到隐形和安全防护的目的。二是舰载武器体内化。现代最先进的尖端舰艇,如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均已采用设置在舰体内的垂直发射装置来发射各种导弹。这样改进后不单增强了舰艇的隐形性能,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发射速率。三是保持军舰上电磁辐射静默化。未来可取消军舰上雷达天线等的电子辐射源,严格保持电磁辐射静默,其作战信息获取主要依靠海洋监视卫星、预警飞机、陆基超视距雷达等手段和舰队整个自动化指挥系统的高技术的整体配合。四是军舰驱动装置核能化。过去,舰艇动力装置采用燃气轮机动力,它是反舰导弹红外自导头的主要信息源。为了隐形,可改为核动力装置。随着各种高科技装备的大量实际运用,真正让雷达、红外探测器和声纳设备都“看不见”的军舰和导弹必定会出现在未来的海战场上。

巧布电子云雾遮挡对方耳目

在现代海战中,作战双方都试图通过发射电子云雾来影响战场上的能见度,以遮挡对方视线,达成作战目的。1986年3月美国与利比亚在锡德拉湾的军事冲突,是电子战运用走向成熟的突出战例。在美、利电子战中,美军占据了电磁优势,综合运用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手段,软、硬杀伤手段紧密结合,一举摧毁了利比亚防空导弹阵地的主要设施,击沉利比亚导弹艇3艘,重创1艘;而美军只损失飞机1架,军舰无一损失。由此可见,电子战手段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项战斗性保障措施,而成了战场上消灭敌人的有效武器和保存自己的可靠“护身符”。

未来海战不论其规模大小,电子战将贯穿于战斗、战役和战争的全过程。战斗的结局并不完全取决于交战双方所掌握的飞机、军舰、坦克和大炮的多少,而更多地取决于电子新技术及其有效的战术运用。

荣维良:水下争夺日趋激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海洋争夺中的运用,世界各国在水下进行的争夺也日益激烈,21世纪的水下战场将发生许多新变化。

首先,深海水区将辟为海战新平台。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长期以来,能够用于水下、特别是深水区作战的武器装备并不多。如潜艇,受材料技术的限制,其最大下潜深度一般不超过300米,作战深度一般不超过250米。21世纪能用于深水区作战的武器装备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其性能不但将得到极大提高,而且下潜深度会更大。如俄国利用钛合金制造的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60米;日本正在研制的用超强陶瓷建造的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可达千米;美国正在研制的用增强塑料代替金属潜艇外壳的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将达到4000米。

其次,海底战场将悄然崛起。人们在更深入、更广泛地探索宇宙空间的同时,也把目光转向了诱人的海底战场,并提出了建造海底军事基地的设想。这种海底基地不仅可以进行海底武器、燃料和食品补给,还可以进行海底侦测;不仅可以进行武器建造,还可直接作为海底鱼雷、水雷和导弹的发射基地。如美国正在筹划在大洋底部山脉的山脊上建造导弹基地,英国也正在计划建造海底导弹基地。

第三,海底部队异军突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的海战中,以“海底坦克”、导弹、鱼雷、声纳等为主要武器装备的海底部队也会悄然兴起。如陆地坦克有可能和潜艇进行奇妙的嫁接,制成既可以在水下航行又能在数百米至数千米深的海底行走的“海底坦克”,对抗双方有可能在海底展开一场坦克大战。地雷战这一传统作战方法,也许会在21比纪的水下应用。21世纪的水雷,不仅可以布撒在海底,而且可以埋在海底,从而大大提高水雷的隐蔽性,抗扫性和攻击的突然性。

董孟怀上校: 海天大战不是梦想

“天军”的组建,必将对21世纪的海战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海上争夺中,将有可能在海天领域展开海天大战。海天大战的主要战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天对海或海对天情报战。即使用侦察卫星对敌人的情况进行侦察活动,以便为己方海军行动提供必要的情报保障;或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侦察敌方卫星信号,以便尔后对其实施欺骗或干扰。

二是用舰载、机载武器装备软杀伤卫星。即从水面舰艇或海军航空兵上向卫星发射激光束、粒子束、微波束等,使其功能丧失;或用直接上升式地基机载反卫星武器对敌方卫星加以摧毁;或释放金属碎片、气溶胶等干扰物破坏卫星的正常工作,使其瘫痪。

三是天对海突击战。即天基部队使用天基武器,对海上目标直接进行打击和破坏。天军使用航空器载导弹、炸弹以及其他激光、微波武器,对水面舰艇直接进行打击。

四是海对天突击战。即从舰上起飞载有进攻性武器和人员的空天飞机,直接进入太空,然后对敌方航空器发动进攻。进攻方式可以是把敌方的卫星“俘虏”,也可以由空天飞机再次发射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反卫星空间弹等。

朱宁大校:马岛一战初显未来海战特点

未来高技术海战将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作战距离越来越远,打击精度越来越高。马岛海战,英国为夺回失地,不惜派重兵奔袭1.3万米,向阿根廷开战。海战中,舰(机)载导弹的使用,使命中精度和破坏力大大提高。在未来高技术海战条件下,远程奔袭、纵深打击、精确命中将成为未来海战的基本模式。

二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必将主宰未来海战。在马岛海战中,英阿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如“无敌”号航母、“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等水面舰艇,“征服者”号、“圣路易斯”号潜艇,“鹞”式、“幻影”和“超级军旗”等高性能飞机,“海标枪”和“飞鱼”舰空导弹,MK64反潜鱼雷等。在未来海战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必将成为未来海战场的主角。

三是对海上舰艇编队的主要威胁来自空中,海空协同是未来海战的基本特征。在未来海战中,制海权不能单纯地靠水面或水下舰艇夺得,而是只有在密切的海空协同下才能实现。同时,为了保护海上舰艇编队的安全,编队必须有预警机、足够数量的远程截击机和高性能的防空武器。

四是电子战系统对取得未来海战的胜利将具有重大作用。马岛海战中,在“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飞鱼”导弹击中时,同时被攻击的“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则依靠电子干扰等措施,导致飞向“普利茅斯”的“飞鱼”偏离目标,沉入大海。在未来海战中,电子战将渗透到海战的各个领域,贯穿于海战的全过程,对未来海战的胜利起着重大作用。

五是后勤保障规模大,组织复杂。马岛海战表明,高技术海战对后勤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何海战都大。因此,打击对方后勤保障系统,破坏对方海上运输线,袭击与反袭击、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将贯穿于整个海战的始终。

李元奎大校点评:增强海洋意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这个第二生存空间要粮、要地、要能源、要发展,已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应有的正当权益。

近些年来,我国海上资源被掠夺、海上权益被侵犯的情况极为严重,一些国家的霸权野心也日益膨胀。美国为了保持其单极独霸的领先地位,不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将其全球战略重心移到东亚,频频举行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军事演习,仅在2000年就与一些环太平洋国家联合举行大规模演习达6次之多。所有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特别是近期发生的美军侦察机与我军飞机碰撞并侵犯我领空、强化对台军售等事件,更是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部中国近代史,记录着许多海战的屈辱:马尾沉戟,甲午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海波虽平,海患犹存”。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为巩固祖国海防,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迅速磨快中华民族的海上利剑,用我们的血肉,筑起牢不可破的海上长城。△

(原载《军事博览报》)

猜你喜欢
海战卫星导弹
人民海军首次海战
五行真经(16)
静止卫星派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基于网络和虚拟多媒体技术的海战平台视景实现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