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冷 啸
扭曲的需求
近段时间来,媒体对各地死灰复燃的传销活动的揭露不遗余力。许多记者甚至深入“虎穴”,进行暗访,把传销的骗人伎俩、社会危害揭露得淋漓尽致。然而,不幸的是,传销并没有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揭穿骗子的把戏后,就不再有人上当了。相反,在公安机关的一片严打声中,传销居然像扑不灭的野火,四处蔓延。
自1998年4月禁止传销以来,传销由公开转为地下,但始终没有销声匿迹。相反,在“地下斗争”中,传销也不断锻炼出新的手法,出现了一些趋势。一是隐蔽性更强,不容易让人摸到老底。二是由集中转为分散,各种“分公司”层出不穷,大搞游击战,运动战。三是花样翻新,以框架营销、加盟连锁、广告推广为幌子,甚至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传播。四是有少数向黑恶势力发展,利用暴力手段对他人进行诱骗、胁迫。五是发展规模更加惊人,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披露的一家名为“得利集团”的传销公司,其规模已近100万人!
在公安机关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居然“疏而有漏”,说明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对“传销”有需求的市场。当然,说客观存在着需求市场,并不是以此来证明传销存在着合理性。有些需求,比如对毒品的需求,因为有巨大的“负外部性”,对其严令禁止,既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学理,又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不用说,“传销” 目前之于中国,其“负外部性”远远大于其益处,对此,有大量新闻报道的血泪控诉为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按供给学派的理论,供给会创造需求。那么,传销这种供给创造的是什么需求呢?显然,在当下的中国,它们创造的不是对产品本身的需求——绝大多数传销公司,它们的产品都是低劣的,无足轻重的,仅有象征意义。它创造的唯一需求是对于传销公司所鼓吹的“成功”的需求。
然而,传销公司所宣扬的“人人都能成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无法兑现的。在金字塔式的传销体系中,只有极少数接近金字塔尖的人物才能实现所谓的“成功”。那么,对于无数塔底的人来说,被激发起的“成功”欲求永远无法满足。一种普遍的无法满足的需求,是可怕的需求,是社会动荡之源。
在国外有许多合法的传销公司存在。与非法传销(即“老鼠会”)不同的是,这些公司有非常优质的产品和稳定忠实的消费群体。因此,合法传销公司创造的是两种需求:对产品的需求和对“成功”的需求。而且,对“成功”的需求是少数人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是多数人的需求——这才符合市场的逻辑,因为“成功者”永远是少数。
有钱就是成功?
非法传销不但扭曲了社会需求结构,而且也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念。在传销人士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有钱,否则,便不是成功。如果任由这种价值观念蔓延,对社会的侵蚀是可怕的。比如,目前的传销队伍里甚至有一部分人是学校的教师。按理说,他们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应该自感是成功的。但是,业已偏差的社会价值观念,再加上非法传销理念的强化,他们会彻底抛弃对以往职业的自豪感。
成功本来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行业的人,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原因。但是,在传销系统里,成功的定义被严格限定在能否拉下线,能否上业绩,能否日进斗金上面。这种貌似“符合商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成功观,有着极大的欺骗性。我们知道,在商业社会,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成功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一种评价和回报。但是,在非法传销公司那里,他们一不生产产品,二不销售产品(绝大多数产品都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为社会提供有效劳动,增加附加值。而主要是通过骗取人头费,来维系一种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他们自己标榜成功,并以此辐射社会,可谓“害莫大焉”。
可以说,非法传销正是利用了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的迷失,利用目前社会弥漫的以金钱为成功唯一标志的“价值误区”来作为其栖生的土壤。
寻找慰藉
当然,绝大多数传销者并非恶魔,相反,他们往往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打工者、下岗者、失业者、退伍军人、失学青少年,等等。另外,他们也并不像有些报道所片面揭示的那样,传销队伍都很“黑”,心狠手辣,强买强卖(固然有这种情况,但并不是大多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圈子里的人群之间还笼罩着浓厚的温情脉脉的气氛,点头、微笑、握手,彼此鼓励,互相赞美,甚至像个大家庭。他们经常说:在传统行业,是人整人,在这里,是人帮人。
他们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经历或目睹过很多社会歧视、冷遇、不公、压制。他们往往受到的教育很少,技能有限,自感门路不多。而传销的“培训师”们,正是牢牢地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极力渲染他们低劣的处境和稀缺的机会,似乎传销是他们唯一救命的稻草和出人头地的选择。这使他们极容易陷进去,而且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在这个圈子里看到每个人都在“发愤”,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甚至还能把这里作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不少人很快就练出一口好口才,并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艺术)。对于这个命运相似的群体,他们有一种同气相求的依赖、认同和共鸣。他们希望抓住这个“唯一”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底层命运。
可以说,传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底层群体对精神归宿的寻找,或者对命运的搏击,尽管他们一开始就选择错了道路,一开始就受到更“精明”的人的蒙骗。
要彻底消灭非法传销,除了对传销头目严厉的打击外,从长远看,恐怕也要消灭这种“底层心理”。也许,社会应该提供更加公开、平等的机会,营造更加和谐友爱的氛围,建立更加通畅的垂直流动机制,和一种鼓励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平台。
“教育欠账”的苦果
传销狂热的蔓延,体现的是国民理性的缺失。尽管,传销所宣扬的那一套漏洞百出,且被众多媒体再三揭露,但是,在对大脑皮层的密集轰炸之下,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不少人开始还很理智,后来不知为什么,就“糊里糊涂地上了贼船”。
总的说来,被卷入传销队伍的人所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大多数是初中文化水平,也有少数中专、高中甚至大专生。显然,受教育程度越高,理性辨别能力越强,被欺骗的可能性也越小。非法传销肆虐,也可以说是我国长期“教育欠账”结下的一个苦果。
再有,由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存在严重的“同构性”,即大多数都是简单劳动者,劳动技能基本相似,造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由此,给非法传销“吸纳人员”留下了巨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