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峰 李延林
刺刀最初的雏形,是火枪手为了对付骑兵突击,随身携带的一种尖刺。
从最早出现的前装步枪,到最新式的小口径变射速自动步枪,根据不同的设计思想和战术需要,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刺刀连接方式。设计师确定采用哪种连接方式,主要考虑6条基本原则:(1)便于刺杀;(2)刺刀固定可靠,耐反复装卸时的磨损;(3)操作方便、快速;(4)连接刺刀后对射击影响小;(5)射击时对刺刀影响小;(6)经济因素。
步枪上刺刀的连接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可卸式和折叠式两大类。
1可卸式
可卸式连接方式,主要考虑刺刀的多用途性,比如劈刺、挖掘、探雷、剪切、锯等功能。缺点是结构复杂,刺刀易丢失。可卸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1插入式
1.1.1枪口插入式连接,即刺刀柄直接插入枪口。常见于16~19世纪,例如瑞典和俄国的前装短步枪。当时欧洲各国的军队里,普通士兵主要使用前装滑膛枪,前装短步枪是专门装备军士和特等射手的,直到一次大战,很多军队还保留着军士佩带短剑的传统,这种短剑的形制和早期的插入式刺刀非常相似。枪口插入式刺刀很长,侧重于短剑和佩刀的功能。前装短步枪口径都很大,刺刀的木柄直接插入枪口没有问题。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装卸刺刀非常简单,枪管也不需要特殊加工。缺点是上好刺刀后不能射击和装填。不过当时的前装短步枪射速极低,近距离上根本没有时间再装填,所以这个缺点对作战的影响并不大。
1.1.2刺刀座插入式连接,如法国MASM36步枪。平时把四棱刺刀刀尖向后插入枪管下方的圆筒形刺刀座里,外面只露出圆柱型刺刀柄;拼刺时抽出刺刀,把刺刀柄反过来插入刺刀座即可。刺刀柄上有两个联动的卡笋,用于固定刺刀同时兼作解脱按钮,由于刺刀可以在刺刀座里旋转,卡笋位置不固定,所以紧急情况下不易摸到。这种连接方式多见于一些专门为伞兵研制的步枪,优点是轻便,体积小;缺点是刺刀用途单一、连接不牢固。
1.2套管式
套管式连接是对枪口插入式连接的改进,主要考虑到上刺刀后的射击和再装填问题。套管式连接首先应用于滑膛枪,而后,随着膨胀式弹丸的出现,前装步枪的射速提高了,因此套管式连接也应用于步枪上。
1.2.1短套管连接:如俄国的莫辛-纳干步枪,上刺刀时,把刺刀尾部短套管上开口穿过准星座,旋转固定。优点是质量轻、体积小,对瞄准基线长度影响小;缺点是用途单一,刺刀不便于握持。
1.2.2长套管连接:如比利时FNC自动步枪,刺刀尾部长套管套在枪口装置上。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套管可以兼作刀柄,缺点是刀刃不在中心位置,作匕首使用不方便,而且刺入人体后拔出困难。
1.2.3刀柄尾部旋转连接:如英国的李·恩菲尔德No.4步枪,枪管外侧加工有凸笋,刺刀尾部可以旋转180°,与枪管外侧的凸笋配合固定。这个设计的优点是刺刀可以适应多种步枪,作匕首时也很好用;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1.3挂环式
挂环式连接方式是套管式的变形,主要从刺刀多用途方面考虑,要求刺刀柄握持舒适,因此把套管变形为刺刀护手上的挂环,同时在刺刀尾部用其他方法定位。挂环式连接方式拉开了刺刀与枪膛轴线间的距离,减小了刺刀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但是这类刺刀结构通常比较复杂。
挂环式刺刀的连接方式变化多样,主要变化在刀柄前后两点的连接上。
刺刀前方连接方式有:
(1)枪口定位:即挂环直接套在枪口外侧,优点是连接牢固,各方面受力支撑都好;缺点是反复装卸刺刀会磨损枪口端面,影响射击精度。这是最常见的刺刀连接方式,早期使用黑火药的步枪大多装在枪口右侧,如德国的毛瑟M1871;使用无烟火药后很多步枪的刺刀都安装在枪口下方,如日本的38式、99式、美国的M1903、1917等步枪。
(2)消焰器前方定位:即挂环直接套在消焰器前方专门加工出的表面上。如苏联的AK74突击步枪、英国的L1A1半自动步枪等。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长度和体积较大的消焰器。优点是刺刀伸出的有效长度较长,特别适合短小的现代多功能刺刀。但是要求消焰器足够结实。
(3)消焰器中后方定位:即挂环直接套在消焰器的中部或后部。主要用于小型消焰器,如美国的M16A2自动步枪。
(4)枪口箍定位:刺刀挂环挂在枪口箍前方专门加工出来的凸笋上。这种连接方式避免了磨损枪口端面。如英国李·恩菲尔德III型步枪、瑞典M1914卡宾枪、阿根廷M1891卡宾枪。其中阿根廷的M1891卡宾枪的刺刀挂环不是圆形,而是长方形。
(5)变异结构:如美国的M5刺刀,用一个圆柱形凸笋代替了圆形枪口挂环,插在伽兰德M17.62mm半自动步枪的导气管前方凹槽内定位。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刺刀的质量,但是连接并不牢固。
刺刀后方连接方式有:
(1)后方圆形挂环:如法国M49/56半自动步枪和FAMAS突击步枪。刀柄前后各有一个圆环套在枪管外面,中间用卡笋固定。优点是连接牢固,缺点是刀柄尾部较大,携带不便。
(2)刀柄开槽加后方半圆环:如苏联AK47突击步枪。刺刀柄在枪口挂环一侧开有用来容纳通条的长槽,刺刀尾部圆环上方开口。连接时刺刀从前向后滑动,尾部圆环穿过准星座,卡在枪管两侧,刀柄长槽内的两个尖爪卡住准星和通条。刀柄背面有解脱卡扣。这个设计过于麻烦,因而应用不广。
(3)T形槽:刺刀尾部开有T形槽,插入枪上的T形刺刀座,用刺刀上的卡笋固定,侧面按钮解脱。对各方向外力的承受能力都好。这是最常用的设计。例如美国的伽兰德M17.62mm半自动步枪等等。
(4)圆形槽:刺刀尾部开有圆形槽,插入枪上侧面有缺口的圆柱形刺刀座,由刺刀座内部卡笋固定,按钮解脱。这种方法不如T形槽结实,常见于瑞士自动步枪,如西格SG510步枪。
(5)圆柱形凸笋:这种方法正好与上面一种方法相反,刺刀尾部有圆柱形凸笋和卡扣,插入枪身上圆形槽固定。同样不是很结实。如德国G3步枪。
(6)长方孔:枪管下方有刺刀座,刺刀由钢片制成,安装时刀柄中央长方形开孔从下向上套入刺刀座,用卡扣固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工简单,缺点是操作不便,无论是作刺刀还是匕首都不好用。
1.4导轨式
导轨式连接方式是刺刀后方T形槽连接的变形:取消了刀柄前方的挂环,而把枪上的T形刺刀座延长,用来承受侧面外力。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结构更加简单,减轻了刺刀质量,不磨损枪口。缺点是不够牢固。而且刺刀离枪膛轴线距离较近,影响远距离射击精度。导轨式连接方式有下面几种:
1.4.1导轨式刺刀座安装在枪身上,如德国的毛瑟98步枪。刺刀尾部T形槽直接插在导轨式刺刀座上,卡笋固定,左侧按钮解脱。许多仿制毛瑟98步枪的国家都认为这种连接不牢靠,所以又在刺刀上增加了枪口挂环。
1.4.2导轨式刺刀座安装在枪管下方,如捷克的VZ58突击步枪。刺刀由后向前与导轨式刺刀座结合,用卡笋固定。刺杀时卡笋承受全部冲击力,因此这种连接方式最不牢靠。而且刺刀没有护手,作匕首也不好用。
1.4.3导轨式刺刀座安装在消焰器下方,如芬兰的瓦尔梅特系列步枪,刺刀是传统的芬兰刀的形状,刀柄背面有长槽,前窄后宽,上刺刀时由前向后插在导轨式刺刀座上,卡笋固定。与前两种相比还算结实。
2折叠式
步枪采用折叠式刺刀连接方式,主要考虑到整个武器的便携性,使质量减轻,而且不易丢失。缺点是刺刀功能单一。
根据刺刀打开后的固定方式不同,主要有下面两种:
2.1枪口挂环
刺刀后方用转轴连接在刺刀座上,前方用枪口挂环固定在枪口上。如苏联的西蒙诺夫半自动步枪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牢固可靠,但同样有磨损枪口端面的缺点,另一个缺点就是刺刀折叠后枪口挂环向下或向侧面凸出太多,妨碍战术动作。
2.2专用件
刺刀后方用转轴连接,前方用刺刀柄挂钩固定在枪口下方的刺刀座上。如我国的56式冲锋枪和63式自动步枪。这种连接方式不会磨损枪口端面。◆(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