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亭 图/戴 培
唐朝广德年间,有位秀才名叫孙恪,原本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祖宗家业衰落,父母俱亡,只剩他一人一口,孤孤单单度日。孙恪虽家道中落,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纵然生活窘困,衣衫褴褛,依然掩不住他那儒雅俊秀、翩翩风度。
这年,洛阳举试,孙恪意欲考取功名,再整家业,谁知命运多蹇,名落孙山。孙恪心中怏怏不乐,决心回家苦攻重读,来年再来应试。无奈囊中盘缠殆尽,望乡难归,于是只得客留洛阳,艰苦度日。
一日,孙恪闷得无聊,出城游玩散心,边走边游,不觉到一村中小肆,便沽酒取乐,自饮自酌起来。因见前面绿树掩映中有一朱门大院,甚是幽雅,便问询酒家,小二答曰:"这是袁氏府第,去年迁来于此。主人深居简出,与邻舍鲜有来往。但常闻府中声韵悠扬,想来其中必有高雅之士居住。"
孙恪听了,不觉好奇,便走近院门往里窥看,发觉门虚掩着,就悄悄走进院中。庭院里豁然开朗,厅殿楼阁,峥嵘轩峻,树木山石,葱蔚洇润。忽闻吟诵之声,一位年轻女子从假山石后缓缓踱来,手中折一枝萱草,低咏:"彼见是忘忧,此看同腐草,青山与白云,方展我怀抱。"神情显得非常忧郁。女子长得如花似玉,清雅美丽,眉宇之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仙韵。孙恪看呆了,正在这里惊羡不已,女郎偶然回首,冷不防看见眼前站着一位翩翩美少年,脸儿羞得绯红,转身疾步奔回房中。
孙恪被扔在院内,十分尴尬,待要退出院去,心中舍不下那女郎,留在院中,似乎又没有留的道理,正在踌躇为难,一位侍女走了过来,盘问孙恪为何到此熕镢〖敝猩智,假托说自己想租一住所,见这里幽静宽敞,便冒昧走了进来。侍女见孙恪一表人材,谈吐不俗,心中暗暗点头,又询问孙恪身世,孙恪据实相告,并婉转从侍女中口得知:那美貌女郎是袁大人府上的千金,只因父母过世,无倚无靠,独守大院,正在物色佳婿。
袁氏听了丫鬟禀报,将孙恪请进客厅,盛情款待,还特地关照他,今后有什么需要,可吩咐家人婢女们去办理。
从此,孙恪便在袁府住下。袁氏对他的招待细致周到,有时还与他饮酒论诗,赏花对弈,孙恪羡慕袁氏不仅容貌妍丽如仙,而且品德温柔贤淑,琴棋书画无所不工, 真是世上难寻的女子,想自己与她一般孤单无靠,更有一番同病相怜的苦楚,决定娶袁氏为妻。遂请媒人上门求婚。袁氏喜欢孙恪少年风流,知情知趣,早就芳心暗许,今见媒人上门,正中下怀,高兴地应允了。于是二人即刻洞房花烛,拜堂成亲,结为夫妇。
孙恪娶得袁氏为妻,觉得此生心愿足矣。每日里与娇妻琴瑟和谐,说不尽的柔情蜜意。袁氏家中非常富有,孙恪车马显赫,服饰鲜丽,纵酒狂歌,再不思追求功名。
一天,孙恪在街上散步,忽然遇见表兄张闲云,他乡见亲人,非常高兴,孙恪便拉他去酒楼叙旧。张闲云入过旁门左道,是个术士,他观察孙恪脸色,面露疑云,说:"你脸上妖气很重。"又见表弟锦衣玉带,一身富贵,便追根究底,细加盘问。孙恪将自己如何滞留洛阳,如何借房与袁氏成亲之事一一告诉表兄。
表兄听罢,对孙恪说:"你一定是遇上了妖精,日久必受其害,还是及早设法脱身吧"
孙恪听了这番话,大惊失色,吓出一身冷汗,静下来思忖:与袁氏结婚三四载,从未发现她有可疑之处,也没见她对自己有加害之心,相反,却是对自己恩义深重,若不是她,自己说不定至今仍在冻饿之中。就对张闲云道:"你休得胡言乱语,娘子对我情深义长,哪里会是什么妖精"
张闲云听孙恪为袁氏辩护,恼怒地站起来,厉声责备说他身受妖精祸害,不思醒悟,还要顾及什么恩义,枉为丈夫。他拿出一柄宝剑,对孙恪说:"你若不信,将这宝剑拿回家中,妖精见了它就会原形毕露,到那时,你就知道为兄没有骗你。"又叮嘱表弟,"切莫心慈手软,害了自己。"
孙恪半信半疑悄悄将宝剑拿回家中,把它藏在密室,独坐沉思,想起袁氏对自己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总觉得实在难以下手。从密室出来,看见袁氏,心里又害怕,心想这样花容月貌竟是妖精所扮,不由冷森森、战兢兢,手足无措。
孙恪神态大变,袁氏早已看在眼里,很快就觉察了此事。她非常生气,指着鼻子,怒骂孙恪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猪狗不如。孙恪又愧又怕,赶快伏地叩头谢罪,说这是表兄教唆,不是自己本意。袁氏从密室中搜出宝剑,像折嫩藕一般,毫不费力,将它寸寸折断,又冷笑道:"有朝一日,看到张闲云,定要当面羞辱这个坏人夫妻的狗道士。"
几天后,孙恪又在街上遇见表兄,不禁大加抱怨,张闲云听说宝剑被折,吓得瞠目结舌,自知不是袁氏对手,怕她找自己算账,赶紧溜走,再不敢在此地露面。
自此,孙恪与袁氏夫妻和好如初。
光阴如箭,转眼间,十余年工夫过去了,袁氏生下两个儿子,她贤慧能干,教子有方,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孙恪40岁的时候,朋友推荐他到南方做官,孙恪携妻带子,离开洛阳,千里迢迢去赴任。一路上,颠簸劳顿,经过了千山万水,每逢见到高山青松时,袁氏总是凝目眺望,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
过了五岭,他们弃车乘船,顺着北江驶入广东省清远峡山。这里两岸群山对峙,江流紧束,一水中通。船行至江中,仰头望山,只见山势突兀嵯峨,直刺青天,真有"峭壁雄流,鬼斧神工"的磅礴气势。一家人欣赏着壮丽山河,心旷神怡。袁氏站在船头,望着滚滚江水,手指前方,告诉丈夫:"江边有座飞来寺,寺里有位高僧,法号惠幽,以前是我家门徒,咱们应该去寺里看看他,请高僧在佛前为我家南行求福。"孙恪点头欣然应允。
帆船驶过白泡潭,转入凝碧湾。北岸半山腰苍翠古木丛中,果然映现出一座红门灰墙的巍峨庙宇。这庙宇就是建于南北朝的岭南名刹飞来寺。于是系舟泊岸,全家人带了斋食供品,攀山爬岭朝寺院进发。
进了寺院,袁氏好像回到久别的家中,显得神采飞扬,只见她对花点头,抚树感慨,穿门过殿,径直来到惠幽居住的院落。孙恪跟在后面,心里觉得好生奇怪,袁氏并未来到过飞来寺,但看她的行径,显然对这里一切都很熟悉。惠幽迎出门外,袁氏从脖子上卸下碧玉头环,恭恭敬敬奉献给他,说:"这是寺里的旧物。"惠幽双手合十,心中莫名其妙,他从未见过这位女施主,也不知碧玉环是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忽然听得寺后峡山飒飒风起,猿声凄厉,成群结队的猿猴从高山青松中,附藤攀枝接踵而下。它们对着袁氏悲笑跳跃,像在欢迎她的到来。
袁氏顿时神情凄凉,她默默无言,取过一支手笔,在粉墙上挥毫题诗:
刚被恩情役此心,
无端变化几湮沉。
不如逐伴归山去,
长啸一声烟雾深。
写毕,掷笔于地,把两个孩子紧紧搂入怀中,抚摸一番,泪如雨下,好像要生离死别,又凝涕垂泪牵着孙恪衣襟,说:"官人保重,你我从此永别了。"随即,撕裂衣裙,化作一只白猿,长啸一声,离开了寺院,追逐猴群奔跃而去。
猴群翻山过岭,越去越远,快至深山老林时,那只白猿回身翘首遥望孙恪父子,似乎恋恋不舍,而后,终于随猴群消失在野山丛林中。
方才还是乐融融的一家人,转眼间遭此巨变,孙恪魂飞神丧,如傻如痴,好一会儿,才抱着两个儿子痛哭起来,小娇儿悲凄凄叫着娘亲,孙恪肝肠寸断,心如刀割。父子们远眺峡山,望穿双眼,袁氏无影无踪,只有空山寂寂,流水澌澌,枯藤野树,满目凄凉。
事至此时,惠幽方才恍然大悟。想起那只白猿,原是当年他所喂养,慧黠敏捷。开元年间,天使高力士经过寺院, 见这小猴聪明乖巧,逗人喜爱,便把它带走,献给皇上,一直养在宫中,听说安史之乱以后,此猴走失,不知去了哪里。这块碧玉环正是当年它头上的佩戴之物。
孙恪听了老和尚述说,伤感不已,他失意地在峡山里辗转了六七日,终未见到袁氏踪影。心灰意冷,不再赴任做官,凄惨惨带着两个儿子转舟北上回了家乡。
从此,白猿归去的山头被称为仙猿峰,那里有个山洞叫归猿洞。古老的清远峡,云遮雾锁,山深林密,悬崖陡壁,洞壑幽深,不知归猿洞藏在哪里。据说南宋大词人苏东坡被贬南来,曾游峡山,还有人在山林中见到那只白猿。东坡居士在《峡山寺》一诗中,有"忽忆笑云侣,赋诗留玉环"之句,讲的就是袁氏化猿归去的故事。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