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铁蛇新年的故事

2001-06-13 22:57薛文献
中国西藏 2001年3期
关键词:藏历青稞酒大昭寺

多 穷 薛文献 段 博

藏族过年内容多

藏历新年是西藏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有全民意义的节日。今年的藏历铁蛇年初一是2月24日。但是,各地藏历年的过法有所不同,形成了藏民族异彩纷呈的年节文化。

拉萨地区的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这天晚上,藏族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吃“古突”(面团肉粥),然后到室外燃火,鸣放鞭炮,祛除旧年的邪气。

2月23日是藏历除夕,这天,各家除搞好房舍、个人卫生外,还要准备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丰收斗,预祝新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这天一大早,每家每户都要到河边、井口抢头道水。当太阳升起时,邻居们相互敬切玛和青稞酒拜年。

藏历新年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开始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走街串巷,拜亲访友,城乡各地变得歌声阵阵、服饰异彩纷呈。初三,拉萨各地的人们在房顶和山顶挂经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活动一直持续到藏历十五。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当时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到了元代,藏族已形成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历法,并吸收蒙历的算法将每年的藏历元月一日定为新年。

后藏日喀则地区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为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事安排,人们在藏历十二月一日过新年。与拉萨地区不同的是,人们在初一吃羊头、灌肠、喝麦片粥、饭后酒。

西藏东部的林芝工布地区新年是在藏历十月一日过的。据说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工布男儿出征时惋惜不能喝上过年的青稞酒,不能吃上点心,也不能烤上青松火,于是提前过藏历新年。

工布地区森林密布,狗是当地人最好的伙伴,因而工布新年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请狗赴宴。除夕晚上,主人把过年的食物摆好,请狗来品尝。据说有经验的狗这时显得非常庄重,把糌粑、肉、奶渣等食物都嗅嗅,然后决定吃什么。据说,狗吃什么预示来年农牧业丰收的情况。

在藏北高原的安多地区,藏历新年的时间虽然与拉萨地区一样,但是风俗习惯却具有浓郁的牧区特色。初一清晨,男人们一起来,就往牛圈或羊圈里跑,去看牛羊的卧法,牛羊的头朝东南西北四方的任何一方,将意味着来年这个方向是吉祥的,于是给牛羊的头上、身上拴挂三色、五色花布后赶着牛羊向这个方向走几步。

西藏阿里、昌都地区以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藏区的藏历新年也各有特色,反映出藏民族传统年节文化丰富的内涵。

吃"古突"迎新年

藏历铁龙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拉萨城区家家户户都在吃“古突”,用藏民族传统方式迎接新世纪第一个藏历铁蛇新年的到来。

晚上8时许,拉萨朵森格路卓玛一家围坐在一起,正在吃着“古突”。“古突”是一种面糊粥,里面放有奶渣、萝卜、豌豆、青稞、小麦、白菜、人参果、豆角和各式各样的面团,油而不腻,浓香可口。

正在这时,卓玛家9岁的女儿丹色从一个面团里剥出了一颗人参果,她高兴地叫了起来:“今年我的运气真好! ”

姐姐德白在自己的碗里发现了一本用面做的长方体的 “书”。德白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全家人祝福她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内地西藏中学。

藏族人只在每年藏历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吃“古突” ,因而有特别的内涵。“古突”里的面团形状各异,并在面团里包有盐巴、白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圆圆的面团象征太阳,寓意前途光明,吃到白石子表示心地纯洁,辣椒表示嘴巴厉害等等。

卓玛一家人不论谁吃到什么东西,都要把面团亮出来,全家开怀大笑,热闹非凡。

“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藏族人吃“古突”,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来临寄予的祝福和希望,祝福全家人幸福美满、万事如意。

吃完“古突”后,卓玛点燃用麦杆扎成的火把,在各个房间转一圈,并不停地喊:“滚出去!”“滚出去!” 全家人都跟了出来,一人举着火把,一人点燃鞭炮,大家走到十字路口,把火把和剩余的"古突"扔出去,表示把病魔、邪气和一切不祥之物通通赶出去。

这时,大街小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焰火闪烁,古城拉萨沉浸在一片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中。

藏历初一朝佛忙

藏历铁蛇新年的初一,成千上万的藏族群众涌向拉萨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布达拉宫等宗教场所,朝佛、祈祷,迎接藏历新年第一天的来临。

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大昭寺。大昭寺广场上人流如织,两个大香炉里的香火燃得正旺,浓浓的桑烟笼罩着整个广场。朝佛的人们不断地为香炉里增添桑叶,撒糌粑、青稞、小麦和青稞酒,祈祷新年生活幸福安康。

大昭寺昨晚还举行了新年祈祷法会,从晚上10时起,向朝佛群众开放。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朝佛的人流依然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寺外的八廓街上。朝佛群众身着崭新的藏装,有的捧着酥油灯,有的手摇转经筒,扶老携幼,井然有序地步入大昭寺内。

明亮的千盏佛灯辉映着这座千年古刹,川流不息的人群依次朝拜每一个殿堂。在唐朝文成公主带来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每一个朝拜者都虔诚地磕头,往酥油灯里添油,并为自己及亲朋许下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大昭寺喇嘛米玛告诉记者,他到大昭寺10年来,每年的藏历新年初一,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穿着打扮一年比一年讲究。

在布达拉宫,从德央厦广场到白宫、红宫,数10个殿堂里都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信徒和各族民众,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前来参观布达拉宫的内地人。

朝佛是藏历新年初一藏族信教民众最主要的节日活动。新年初一是藏传佛教中的吉日,这一天的朝佛也就成了信徒心目中意义深远的宗教活动。他们在今天朝佛许愿,为的是求得一年中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藏南农民在藏历新年乔迁新居

藏历新年初三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家住西藏山南颇章乡的罗布曲珍一家喜迁新居。

曲珍一家所在的颇章乡位于山南地区雅隆河谷,这里曾是西藏文明的发祥地。雍布拉康坐落在河谷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

对于曲珍来说,这几天可谓双喜临门。她与夫君拉巴次仁的结婚仪式也在新家同时举行。罗布曲珍说:“我们领结婚证已有一段时间了,还没举行结婚仪式。现在生活好了,趁办结婚仪式,把乡亲们请来热闹热闹。”

天蒙蒙亮,玉珍和拉巴就起来,将五彩的经幡挂上屋顶,以为今后的新生活祈求幸福。

早上10点,乡里的亲戚朋友陆续赶来祝贺。不一会儿,院里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贺礼。每一个贺礼的袋子外面都挂着哈达,哈达上签有送礼人的姓名。人们围坐在院子里,喝着酥油茶、青稞酒,互拜新年并向一对新人祝福。

曲珍与拉巴是在一起打工时认识的,他们两家相距一百多公里。

主人的客厅里,坐满了赶来祝贺的朋友。客厅中间,现代化的组合家具和传统的藏柜相得益彰。

送来的礼物摆在组合家具上,头戴皮帽的强巴对此羡慕不已,“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幸福。”他说。

香味扑鼻的酒菜端了上来,新娘让大家排队取自助餐。刚才还叫饿的强巴傻了眼,面对已站好的长队他满脸的不高兴。有人打趣说:“再不快点,好吃的就没了。”强巴无奈地排在队尾,最后他也得到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土登老人乐着说:“只要想吃,好吃的有的是。”

客人酒足饭饱后,乔迁仪式进入了高潮。所有的来宾依次排开,带着自己的贺礼,向新人及双方父母敬献哈达和青稞酒。每一位来宾同时也要向每一间房间敬献哈达,以示乔迁的庆贺。哈达渐渐地在新人和父母的身上越挂越多,房子里到处都是洁白的哈达。

在74岁的老阿妈次仁仓决的带领下,人们跳起了欢快的“果谐”,唱起了传统的歌曲。那一夜,人们一直到晚上一点多才散去。

在山南地区颇章乡,像罗布曲珍这样,在新年之际搬进新居的家庭还有很多。不完全统计,自90年代以来,这个乡已先后有85%的家庭住进了新房,大部分农民都是靠农闲时出外打工、跑运输赚的钱。

拉萨堆龙德庆县昂嘎村农民为藏历新年准备的“切玛”和“卡赛”等物品。

藏历年期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和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列确看望昂嘎村村民白玛旦增一家。

猜你喜欢
藏历青稞酒大昭寺
青稞酒风味的独特性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五彩”的藏历新年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青青稞酒业绩连年遭降 大撒网是危机还是突破口?
在玛曲
过藏历新年 游拉萨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