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庆棠
林清玄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两次“闭关修炼”的经历。
第一次是刚刚步出校门,虽已有几本书出版,但他还是被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所困扰,不能解脱,于是便在木栅租一小木屋,是用堆积杂物的仓库改造成的两层阁楼,无浴厕,门窗简陋,四面透风,到处都是蛀虫和白蚁——那是林清玄住过的最烂的房子。
白天,从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是一幅农家景象:一方大池塘,一个三合院,几间瓦房盖在山坡上。他或凭窗望远,或塘边散步,任思绪奔飞;夜晚,把窗子的破布帘垂下,一盏孤灯,阵阵虫鸣,伴他秉烛夜读,奋笔疾书胸中的块垒。这样的生活虽只持续了半年,但却给了他一种垄断的生活方式和坚定的人生信念,磨炼了品质和意志。三个月的时间写了20万字,《温一壶月光下酒》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台湾文坛的地位。
第二次“闭关”大约距第一次10年左右,发生在其作品几乎得遍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大奖,在报馆的工作也由记者、主笔最后做到主编的时候。他悄然远离鲜花和簇拥的人群,躲进深山,闭门苦读经书、省思,大约有半年的时光。他将参禅理佛的切身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做道义上的联系,将宗教、哲学精神领域的指导意义与美好心情相联系,思想和境界获得提升。文章也由崇尚雕琢,飞扬浪漫,变得含蓄内敛,表达气清神定、舒卷自如,富有情感。
菩提系列散文即是此时的代表作。从《紫色菩提》到《如意菩提》一口气写了10册,时间长达10年之久,造成不小的轰动,被选为台湾“40年来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书”;平均每册印行100版,创造了10册共印行1000版的纪录。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对定居日本的八旬老夫妻为了晚年能亲眼见一面林清玄,千里迢迢乘飞机找来;一个杀人犯在临刑前惟一的愿望,最想见的人不是父母亲朋,而是林清玄。说如果让他早一点读到林清玄的书,他也许就不会落到被杀头的境地,林清玄因此而被誉为“感动死囚的作家”。其作品的穿透力可见一斑。
90年代初,菩提散文在大陆出版。如今,应九州出版社之邀,作家将10册150万字的文章进行重新检视、结集,删去了其中对佛理禅宗解释起来文字干涩,充满说教气味的篇章,保留积极健康、寓意深刻的内容,定名为《心的菩提》《情的菩提》。在编选的过程中,作家不刻意不造作,以手写心,思想自由流露,真淳自见。
《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林清玄著九州出版社2000。8定价: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