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建
我是一名教师。在学生和同行面前,我都“死要面子”。
谁升,在上教学公开课《木兰辞》时,当着很多听课老师的面,一位平时就很爱思考的学生向我提了一个很“刁”的问题: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一般来说,古代女人是要裹脚的,所谓“三寸金莲”正是指此,倘若真是这样,小脚的木兰还能代父从军吗?我一时语塞,备课时还真疏忽了这个问题,原先潜伏着的一种淡淡的自信立刻弥散在局促而又抱怨的表情之中。“面子,请给我一点面子好吗!”我心里叫道。
我不知道当别人在课堂上碰到回答不了学生问题时会怎么样,是“语焉不详”地搪塞呢,还是“理直气壮”地训斥?我这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心头,我有点“恨”这个出我洋相的学生。当这一念头闪过的时候,我不知为何又对自己气愤了。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这答案,而是因为我没有真诚地说一声:“我不知道。”
其实,我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就出过洋相,这多半是因为自己不服输,死要面子造成的。说白了,就连大哲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我一个普通教师干嘛硬撑着?
我终于冷静了下来,诚恳地向这位学生解释说:“对不起,我暂时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但我会尽快告诉你满意的答案!”没有想到,这时掌声如雷般响起来,连那些听课的老师也报以赞许的微笑。
后来,我终于从《辍耕录》中找到了答案:裹脚之风是从明朝以后渐渐兴起的,而南北朝时的花木兰当然是天足了。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想来,面对学生的提问,说一声“我不知道”,表面上是失了面子,实际上却使自己少犯一次“信口开河”或是“吱吱唔唔”的错误;说一声“我不知道”,表面上看是服输,实际上却使自己避免进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赢得“不败”的主动。
我终于明白:“我不知道”是一种真诚,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我都知道”却是一种虚伪,骗不了别人只能骗骗自己。有时,能坦白地说“我不知道”,更是一种勇敢和大度,人的骨子里,不能或缺了这种勇敢和大度。
(林杉杉摘自《风流一代》200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