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度牌”能不能打响?

2001-05-22 19:16
海外星云 2001年24期
关键词:中印关系印度

美国海权论鼻祖艾尔弗雷德·马汉曾断言:谁掌握印度洋,谁就把握住了整个世界。从地缘战略角度讲,印度洋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和石油输送纽带,被公认的“锁住世界五把钥匙”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而印度正像一艘巨大而又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前出印度洋纵深1600多公里,是扼守印度洋最为重要的要冲。因此,无论是对于一心想确保21世纪全球优势地位的美国,还是将海上交通视为生命线的日本,印度无疑是它们战略大棋盘上的重要棋子。

美日大打“印度牌”

印度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以后,美、日立即对印度实施了经济制裁,彼此间的关系曾一落千丈。但自从去年克林顿和森喜朗接连访印以后,特别是小布什上台以来,美日与印度关系就基本摆脱了核试验的阴影,持续升温。缺乏资源的日本将经东南亚至波斯湾的西南远洋航线视为日本经济的生命线,也想通过改善日印关系确保海上交通安全。自去年以来,日印不断加强双方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了伙伴关系,并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而美国新战略的内容之一就是利用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合作),来牵制中国。

对美日而言,加强与印度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有着相似的共同点,即利用印度和中国在历史及边境问题上的分歧和印度国内部分政客认可“中国威胁论”的心态,在战略上对中国构成牵制,迫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西移,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有国际分析家甚至指出,随着近年来美日与印度关系的加强,中国周边已开始形成一个从印度到日本、由美国牵头的“弧形包围圈”;而日本改善与印度关系的背后,也蕴藏着牵制中国的意图。对于想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日印两国而言,中国是它们共同的“障碍”。日本的某些政要认为,和印度接近是一张“有效的对华牌”。因此,打好“印度牌”,对美日来说,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具有重大价值。

印度要圆“大国梦”

冷战结束后,就在国际冲突出现缓和时,“中国威胁论”却在印度找到了市场。有必要一提的人物是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他在任时多次声称,“中国比巴基斯坦具有更大威胁”,他还扬言:“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也称:“20世纪属于西方,中国在21世纪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但本世纪未来的岁月属于我们印度。”

印度的“大国梦”做得正酣。截至2000年,印度包括陆海空军及其他部队在内,总兵力达137万人。陆军实力雄厚,海军位居十强之一,空军位居世界第四。印度的军费开支更是呈迅猛增长势头,其2001年的军事预算高达170亿美元。

近年来,正蓄势待发,以咄咄逼人之势崛起的印度,制订了“北防中国、西攻巴基斯坦、南占印度洋、东扩势力范围”,外加核威慑的军事战略。这无疑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印度政府正迈向它心目中的“世界大国”之路。

在小布什忙于推销其导弹防御计划却处处碰壁之际,印度迫不及待跳出来跟美国一唱一合。印度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支持美国建立导弹防御计划,要求美国为自己撑腰,发展自己的核力量。

今年4月,几经挫折后,印度在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挤进了世界上少数可以进行商业卫星发射的国家行列。卫星上天无疑将进一步刺激印度近年来不断膨胀的大国梦。

印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从表面上看,2000年印度的政治局势比较平稳,经济改革成就斐然,这个南亚大国正雄心勃勃地迈向世界大国行列。但是在一片蓬蓬勃勃的表象下,印度社会固有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

一、人口问题

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印度人口总数已达10.27亿,仅次于中国。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哪一届政府也难解决人口这个越来越致命的问题。这已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民族问题

印度是亚洲民族和部族最多的国家,仅部族就有414个。而由于民族问题要求独立的就有锡克族、泰米尔族、廓尔喀族,锡克族还在国外成立了流亡政府。

1998年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由于推行在印度教派主义影响下的强硬民族主义政策,激起了印度少数民族与部落对印度人民党的不满。最近几年,特别是克什米尔和东北地区要求独立和自治的叛乱活动持续不断,各部落的武装游击队与军警的流血战斗也时常发生。

三、“软件美元”被军费吞没

印度现在是国际公认的信息产业大国,每年的软件出口为印度赚来大量美元。但印度政府官员称,印度政府绝不会允许导弹开发计划发生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有舆论担心,当瓦杰帕伊大把大把将美元扔进军火商的荷包时,印度的基础设施将面临超员运转,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还不仅如此,三年内陆续有多家国际大公司从印度的电力行业撤出,最近美国电力巨头爱农公司也宣称要带着30亿美元的合同走人。因此有舆论认为,若政府不妥善解决军费开支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解决贫富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印度经济与社会将会面临一个更加难以突破的瓶颈。

中印关系风风雨雨

1937年,尼赫鲁为《印度和世界》中译本所写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印度和中国——这么广大的国家,但是比两国面积更大的是它们面临的问题,两国的问题都是天字第一号的世界问题。印度和中国最终如何发展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彼此了解和谅解,因为我们在将来都会有很多事情要相互决定。”

尼赫鲁60多年前的预言带着希望中印两国“双赢”的强烈愿望。但是,中印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50年代是中印的“政治蜜月期”,但后来的边界纠纷,达赖政治避难,1962年又打了一仗,中印关系恶化。其后的冷战年月中,印度和前苏联结成同盟,有针对中国之嫌;另一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逐渐变为战略伙伴,印度则认为是在针对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国内“反华”言论和情绪增长,1998年核爆时又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使两国关系日益倒退。以后经过双方努力,中印关系的冰冻才慢慢融化。但布什一上台,在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中,中印关系又变得复杂了。

美国统治阶层中一股“扶植印度来抵消中国强大”的呼声叫得蛮响,为改善中印关系增设障碍。但不少印度有识之士意识到,中美关系和印美关系并不在同一个台阶上,其一,两个关系的经济融合不可同日而言;其二,美国对中国的重视大大超过印度,在美国的天平上印度是无法和中国摆平的。

当今世界形势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国家在美国的带领下都在专心致志地“扩大实力”,要想扭转这一“强权即公理”的趋势就非得发扬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东方大同思想不可。如果中印两国真能像尼赫鲁说的那样增进彼此了解与谅解,不但两国之间会少一份担心彼此“威胁”的疑虑,更能使国际新秩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美日的“印度牌”,到底能不能打得响?

从美日方面来说,与印度靠近是基于战略的考虑,日本是美国的“跟屁虫”,追随于美国的政策左右,美国不可能把其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力量投到这远离海上交通线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况且越南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这就决定了美国在打“印度牌”时会有所顾忌。另一方面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美日过份拉拢印度,势必会冒着被拖入南亚次大陆的风险,其中包括最为棘手的克什米尔冲突。

印度当然想着借美日的支持,以一圆其大国梦,但美国是不会在战略上,特别是军事战略上过多地偏向印度,以免刺激巴基斯坦、中国而损害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而且印度那如剑入印度洋的版图就对美国的海上利益形成相当的压力,把印度培植成一个新的大国,也不是美国乐意看到的。

由于费尔南德斯等鹰派人物相继因军事丑闻而辞职,将很有可能使印度在安全政策以及与周边关系上发生至关重要的变化。出于全方位战略考虑,印度政府对华政策有了较大的转变,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印度将寻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合作、睦邻和互惠的外交关系。同时印度也向巴基斯坦伸出了“友谊、和解、合作与和平”之手。近来,还主动与俄罗斯发展外交关系,使人对印度“精明外交”又有新的认识。

印度应该清楚,自己只是被美国视为制衡中国、俄罗斯的筹码,美国不会将印度“培养”成为一个敢和自己顶牛的强国。从长远看,印度必将成为“世界一极”,未来是否会在安全利益上与美国发生冲突还是未知数,而且印度与中国是邻国,印度应该知道唇亡齿寒的古训。因此,印度《政治家报》目前呼吁,印度政府不要充当美国的棋子,应在各大国之间采取独立政策,以赢取更多的外交回旋空间。一旦美日“印度牌”打响,即使印度成为核大国,也不能使它获得梦寐以求的某种国际地位,反而可能把自己变成核时代的最大殖民群落。G(成军谭中)

《海外星云》(2001年24期)

猜你喜欢
中印关系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资讯
如果可以去印度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分析
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挑战与双边关系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