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南亚局势的人都知道,巴基斯坦和印度虽然号称邻国,实际却老死不相往来,这主要归因于两国间那块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自从1999年下半年巴基斯坦发生不流血的军事政变后,印巴关系更是冷淡,两国最高领导人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电话也不通一个。不过随着春天的到来,一股“和风”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吹起,巴基斯坦最高领导人——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接到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发出的邀请信后欣然回复:他将尽快起身前往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一时间,三年前因政变上台的穆沙拉夫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首席执行官:甘苦我自知
穆沙拉夫行伍出身,他1943年8月生于新德里,1947年移民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毕业于巴基斯坦卡库尔军事学院,1964年被委任为炮兵教官,先后在自行火炮团、特种作战营、装甲师属炮兵部队、步兵师和野战军中任职。穆沙拉夫参加过1965年的印巴战争并获得“卓越”和“新月”等勋章,是个战功卓著的将军。1998年10月,穆沙拉夫出任陆军参谋长,晋升上将军衔。据说这位将军平日里爱穿西式服装,家里曾养过两只哈巴狗,其名字分别取自美国陆军里的俚语。他的亲人中,哥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中任职,弟弟则在美国芝加哥行医。据在电视上看过穆沙拉夫讲话的人讲,外表上看这位将军温文尔雅,更像是一个文化人。
自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半个世纪该国没有一届民选政府能够任满宪法规定的五年任期,穆沙拉夫自己何尝不知在巴基斯坦执政的艰辛?从国家长远发展看,穆沙拉夫领导的军政府管理实在只是权宜之计,但是,通过非常方法取得政权的穆沙拉夫除此之外又确实没有别的选择。当他成为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之后,舆论就已经指出:过渡政府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取得民心,恢复国家经济,确保社会稳定,打击贪官污吏,并有效地化解国际压力,所有这些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因此,穆沙拉夫的首席执行官,可能要当相当长一段时间。现在看,这句话还真说对了。
印巴互摇橄榄枝
穆沙拉夫上台后,巴基斯坦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境地,而在外交领域更是捉襟见肘尴尬异常。首先,军政府的状态让世界许多国家心存疑虑,怕掌握军政大权的穆沙拉夫陶醉在炙手可热的权柄里不可自拔,最终滑向独裁。其次,巴基斯坦的近邻印度也不敢对曾参加过两次印巴战争并立下赫赫战功的穆沙拉夫产生充分信任,更何况,当时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刚刚拼得你死我活。
但是穆沙拉夫并没有让他的支持者失望,他在成为首席执行官后迅速理顺各方面关系,成功迈出了稳定社会、打开局面的步伐。内政上,穆沙拉夫花大力气解决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问题,迅速出台以振兴经济、摆脱贫困为核心的经济复兴方案。在外交领域,穆沙拉夫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的基础上通过高层出访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尽管巴基斯坦许多问题积重难返,但穆沙拉夫大刀阔斧的举动还是在老百姓里赢得了一定的声望。不久前,美国盖洛普公司在巴基斯坦搞了一项民意调查,主题是“新的一年对巴基斯坦来说是希望更多、更少还是和以往差不多?”,结果有59%的被调查者认为希望更多了。而在去年,面对同样的问题,选择“希望更多”这一条的比率只有47%。
民意如此,事实亦能反映出这一点。穆沙拉夫通过非常手段成为当前巴基斯坦最高领导人,但他在上任伊始就宣布:自己只是过渡阶段,他将尽快还政于民。虽然最初他没有说明这个过渡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去年5月25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做出的一项认定使人们多少看出一点巴基斯坦未来局势的走向。巴最高法院当时认定穆沙拉夫领导的军事政变合法,同时要求军政府在2002年10月12日之前,即政变发生之日起的3年内举行大选,穆沙拉夫对此表示同意。此后,穆沙拉夫又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将恪守承诺。今年1月份,巴基斯坦完善地方政权建设的地方选举渐次展开,更使人们相信穆沙拉夫还政于民的决心。
穆沙拉夫开明的做法开始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先是穆沙拉夫勇敢地走出去,然后西方国家心存疑虑地走进来。欧盟、英国和美国代表团先后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虽然他们一再敦促新政权早日恢复“民主政治”,举行大选,并把援助与这些问题挂钩,但是巴基斯坦对外交往的大门毕竟敞开了。
有意思的是,穆沙拉夫虽是行伍出身,在军事问题上却比前任谢里夫表现得更为温和。也许军人更能看到赳赳雄兵下隐藏着“兵连祸结”的那份凄惨;也许穆沙拉夫已经看清:谢里夫当初与印度展开核军备竞赛,虽是印度挑起事态在先,但此举毕竟使得巴基斯坦劳民伤财,进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谢里夫也因此大失民心。再有,美国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向全球大力推销他的导弹防御系统,在全球一片反对声中,一向不愿放弃地区大国梦的印度对美国这项计划竟表现得异常热衷,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对此完全支持的国家。在形势的挤压下如果巴基斯坦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它将招致某些国家更深的误解。人们常说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因此,穆沙拉夫在处理巴印关系上既需要小心谨慎,又必须大胆果敢,于是他在暗中等待着和解的时机。
今年1月底,印度经济重地古杰拉尔邦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嗅觉灵敏的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发现:他盼望了许久的机会终于降临。在大地震过后不久,穆沙拉夫首先打破沉寂,与瓦杰帕伊通了电话,穆沙拉夫在电话里颇有大将风度地表示:愿意向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这次大地震同样波及巴基斯坦,作为受灾国,穆沙拉夫也需要援助。
穆沙拉夫的电话打开了巴印两国尘封多年的对话,终于使两国领导人在今年有机会走到一起。不久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向穆沙拉夫发出访问邀请,穆沙拉夫则在回信中表示:期待着与瓦杰帕伊进行“坦诚的会谈”,从而消除巴印两国“紧张关系的根源”——克什米尔争端。虽然人人都清楚,接近半个世纪的克什米尔争端绝不可能就这么轻易解决,但是铸剑为犁毕竟是每个热爱和平的人永久的期待。不过有心人可能会发现:正当巴印双方领导人互摇橄榄枝的时候,有一则消息却被悄悄淹没了:5月30日,美国陆军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享利·谢尔顿离开华盛顿前往印度进行军事访问,这是自1998年印度开始地下核试验以来,美国最高军事官员第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我们同时看到:在谢尔顿将军的日程表上,并没有巴基斯坦的名字。虽然五角大楼的发言人表示:这并不代表任何政治倾向,但究竟还是给人产生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印象,但愿美国人这趟浑水不会给南亚和平带来什么“政治倾向”才好。G
《海外星云》(200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