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笔尖的豁艾玛兰勒

2001-05-20 09:36斯热歌
中国民族 2001年2期
关键词:广电局总编

斯热歌

从烽火硝烟中走过来的本世纪少数民族第一代女记者,在百年帷幕降下的最后时刻,看见新闻传播舞台上一代少数民族女决策人翩翩向她走来,那番心情将谓如何?

担任首都女记者协会副会长、在作品中喜以“媪”自称的本文作者,是20世纪蒙古族的第一代女报人,一生悲喜沉浮皆与新闻事业相关。时至今日,岁暮之年仍以挚诚之心关怀民族新闻事业的她,一直坚韧不拔地为新闻传播领域里的性别平等意识鼓与呼。不久前,她奔赴塞上鹿原,为撞到她笔尖的“豁艾玛兰勒”深深地欣喜和激动——

开篇镜头:塞北鹿原上

到鹿城第一次与张慧通电话,听她说自己是阿拉善蒙古人,媪(“老妇”之意——本文作者自称)脑际随即闪现贺兰山下一骏马(突厥语骏马为“曷拉”,音转“贺兰”、“阿拉善”)。可那是阴山下鹿城一只豁艾玛兰勒哟!

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处。从匈奴人到蒙古人驻牧,这里曾是林草繁茂,鹿群出没的塞北原,后人雅称为鹿城。

今日鹿城正在重新营造水草丰美、人鹿祥和的塞北第一景观,将以现代化的高层次名副其实。郊外“圣鹿园”,鄂尔多斯姑娘操持装饰高档的蒙古包,鹿群起点百母生百仔。市中心银河广场万平米水草空间,初养60多头鹿,广场那清泠泠水活泼泼,是变幻花样跳踏中外乐曲的喷泉,夜晚它们集结交织连片巨幅的水晶纱,迷迷拉开跨天接地的水银幕。入圈的鹿儿们隔着栅栏看水幕电影,已看惯了飘飘从天而降的飞龙。早晨,草尖刚脱昨夜露珠,鹿儿们冲出栏门扑向阳光草地,千姿百态地撒欢。白纱帽、白连衣裙、白手套的现代牧女,挚鞭跟随鹿身旁,如诗如画胜似诗画。

离开鹿城那天,再去流连银河广场,意外遇到张慧在那里款款入诗画境。她为呼和浩特的新闻同行当导游。我们匆匆一握之后,她背影纵向高耸林立的水注墙那边,苗条、轻盈,酷似跳进兴安岭白桦林的一只白鹿。连想起苍狼和白鹿的古老传说。

蒙古秘史》开篇提到的第一个女性,名曰豁艾玛兰勒——白鹿。蒙古人崇尚白色,偏爱女性美的白鹿,视白鹿为鹿中之秀。祖上取此名唤纯洁、美丽、聪慧的女儿,寄托美感和希望。

张慧,是媪2000年西行漫记中撞到笔尖上的一只白鹿。这也是我们那次西行组的第二个惊喜——发现了蒙古族女媒体决策人。

西行动力:做吴仪的后盾

三年前,在李琴(原新华社副总编、当时首都女记协会长)家,吴仪和我们首都女记协的同仁聚了一个晚上。临别上车,她伸出手指对我说:“记住,你欠我一支蒙古歌!”2000年春夏,这笔“歌债”伴着阵阵催鼓,令媪满脑子性别平等主题,甘愿为我国政府代表吴仪的承诺做后盾。

——5月,北京召开95世妇会五周年大型研讨会。有一天,少数民族女士们从主会场西南角慷慨激昂,发“连珠炮”,专门评点女性掌权问题,引起彭佩云副委员长的注意。传闻,会后她召集媒介头头座谈,居然有嘻嘻哈哈嘲弄性别平等新提法的男声。此声对媪不能不是一个刺激。

——6月,在纽约特别联大敦促各国实现95世妇会上的政府承诺。吴仪代表中国政府,精神神地表了态,秘书长安南一旁听得认真。

——7月,在北京,联合国妇女基金办事处和中国妇女儿童委员会举办中外专家参加的大型研讨会,考评世界各国妇女发展进程。在中国召开的95世妇会要求女性参政比例30%,瑞典达50%,非洲有些国家达20%,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一路后退,蒙古更惨。那么中国呢?也该着急了,女性掌媒体决策权状况更不容骄人。

——8月,首都女记协一行数人西行出塞,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举办性别培训班,为女性打入媒体决策层呼吁。内蒙古有53年女新闻工作者史,少数民族女采编队伍不比内地逊色。

可是,半个多世纪来自治区级媒体中除一名延安女八路曾为副厅级干部外,少数民族女性在此岗位始终是空白。

第一个惊喜:包头女性掌媒体大权

我们西行组多数返京之后,媪和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人称陈教授的陈崇山两人从呼市再西行,奔鹿城戈华去了。由此,芝麻开门别有洞天。2000年的包头,原来是女性掌媒体大权的天下,老姐妹闻此享受了西行第一惊喜。

《包头日报》8月11日要闻版一条消息,如果一目扫过,一目不了然,不会把它计入女性活动报道之列。那消息主题:《新闻工作要向改革要生机要活力》,通篇没有一个“女”字。可了解背景之后,会从那里发现女性占据全市宣传媒体的虎虎阵势。

那消息由女记者刘新娜执笔,报道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单位县级干部座谈会。会议主持市委女常委、宣传部长李玉然。通篇消息几乎由三位女性的发言组成,戈华和张慧的发言,占去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戈华是包头日报新任总编辑,张慧是广电局新任局长。两员女将一路从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闯荡出来,她们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深化改革思路、举措个个强健、扎实。

戈华统管日报和晚报,在“总体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提高,整体受益”的新闻改革思路之下,上半年日报从经营入手,对广告实行公开竞标,高额抵押金承包的举措成功,下半年晚报实施“全员招聘,工效挂钩”的人事改革制度。

张慧统管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等八个单位。上半年全局在找定位、找发展上下功夫,抓行业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下半年做好“十五”规划,强化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经济强市的报道,力争地方报道出彩,外发稿占全自治区第一。

当两员女将摆战略战术之后,女部长李玉然做总结,俨然是司令员器度。她强调新闻宣传工作向改革要生机要活力。

“真棒啊!”北京老报人不禁为包头市舆论界女性叫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广电局局长李瑞同志听了兴奋。他补充介绍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党组第一把手、市委宣传部一个副部长也都是女同志。且那么得意地说:“咱们这些女同志都是挑大梁的,凑数的那不算数!”

从戈华当总编服不服气说起

在鹿城探讨性别平等问题,突破女性圈圈,分别在包头日报社和包头广电局的两次座谈会,男女各半。会场热情洋溢,谈笑风生,男士尤为活跃,尽管偶然流露不够标准的性别观,却友善不带嘻嘻哈哈的讽刺味。

《包头日报》座谈会上,陈教授快人快语,出了三个题目,一问戈华当总编辑服不服气?摄影部男主任一马当先,干脆道了一声:“服!”

接下来的几个发言也毫不犹豫地附意。却都说其中没有考虑性别因素,看只看戈华有真本事,够得上总编的水准。那天主持会场的男士、副总编江津,四川大学毕业,好说自己是读书人,认为读书人自当明理天下事。他说:“读书人至今因为女性当总编不服气,那说明见识层次太低了!”他和在场的其他男士甚至觉得够水准的女性当总编辑,考虑周到细心,更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戈华确实是众人眼见着竞争上来的。包头日报原总编刘学廉同志讲了一个故事。他在位时设一男一女两个总编助理,平等地锻炼和考验他们。两年下来男败女胜,戈华是胜者。戈华她一心工作往前走,扛起任务其他什么都放得下,勤学苦练笔头子硬,独立思考会运筹帷幄,适应改革报怎么办,钱怎么赚,人怎么干,她有一套谋略,不可埋没地显示领导才干。

听刘学廉说戈华,也听出他慧眼识才,培养接班人的良苦用心。他说,总编助理不是总编的传声筒,要给一定的号令权。教她提高决策能力,有的会有的事,我主持她拿主意,有的会有的事,她主持我发言。该示范的示范,该尊重支持的多尊重支持,让她发挥领导作用,甚至让人觉得她可以左右领导。她做事欠妥,不合我意,及时交谈沟通,不当众难堪。她独立思考,有时给你几句,领导这时反而鼓励她行魏征之风。

那次在包头探讨女性升迁问题,男女同仁都承认在媒体不存在“男性岗位”和“女性岗位”之分,但存在着看似无形而实际上存在着对女性升迁的限制。戈华上去过人事关口,也费了不少周折。散会后,江津边走边说:“女同志走到这一步,要比男同志付出的多!”此情此意公正、体贴,也温柔,传到广电局满场共鸣,最动情的是局长张慧。

张慧走上媒体领导岗位也赶上机会,遇上了俱男女平等、民族平等意识的广电局原局长李瑞。他早就了解张慧素质不错,知道她当学校教导主任口碑好,到市委宣传部钻研业务,讲话写文章有水平。1992年广电局充实领导班子,局长设了男女两个副手,张慧排列第一,局长不在她负责领导全局工作,开始分管行政、财务、人事,然后管广播电视业务。局长自感本人年龄偏大,便更有意识地逐步放权,大胆使用张慧。

然而,路是自己走的。张慧做为少数民族女性从边缘地位冲向社会主流当弄潮儿,风浪只多不会少。(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广电局总编
我的文字缘
北京广播电视局正式挂牌
有效资本
聪明猴吉吉(连载)
问来的机会
《党的生活》杂志社换发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兴义市关工委协同市文体广电局召开培训会议
编辑部的快乐生活
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成立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