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毓民
有些家长给儿子洗澡时偶尔会发现,小家伙阴囊内一侧或两侧缺少睾丸,这使家长十分担心,睾丸溜到哪儿去了?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于是不少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带到了医院。
这是一种叫“隐睾症”的疾病,是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多数表现为睾丸下降不全,躲藏在两侧腹沟或阴囊的上方。这种病发病率较高,国内大约100例男性小儿中有8例患隐睾症。
了解这个病因要从孩子在娘胎里说起。胚胎时期两只睾丸分别生长在左右腹的后上方接近腰部处,到胚胎八九个月时,两只睾丸通过左右腹壁部的腹股沟管。逐渐下降到最终的安居处一阴囊内。在这个“长途旅程”中,一侧或两侧睾丸如停止不前,在婴儿出生后阴囊内就摸不到睾丸。绝大多数婴儿出生后睾丸都乖乖地睡在阴囊内,仅有少数尚未下降到阴囊,但出生后一周就会熟门熟路地进入阴囊。阴囊内没有睾丸也可能是生来就没有睾丸,但这类畸形比隐睾症少得多,称为无睾症。
是什么原因造成隐睾症的呢?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种说法是睾丸下降途中的腹股沟管“通道”太窄,以致很难通过;另一种说法是妊娠母亲或孩子本身的性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了睾丸的下降。
隐睾症会给患儿带来许多后患。首先,睾丸长期躲在腹股沟管或腹腔内,由于温度高于阴囊,睾丸内生产精子的“工厂”就会受到影响,妨碍了精子的生成,最终造成生育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其次,睾丸生活在高温环境中,容易恶变,发生睾丸肿瘤的可能性高于正常者。此外,睾丸生活在表浅,很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睾丸损伤。再者,在腹沟处的睾丸并不牢靠,睾丸扭转的几率远高于在阴囊内,一旦发生扭转会产生睾丸坏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隐睾症不能掉以轻心,目前认为治疗的最佳年龄是2—3岁。一种方法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约用2—3周后,睾丸可以回到阴囊内。若孩子年龄已大,或有斜疝、疤瘢引起的隐睾等情况,一般多施行睾丸手术固定术。经长期随访表明,2岁时手术者约87%最终有生育力,3—4岁手术者为57%,而13岁手术者仅余14%。因此,在2—3岁时手术最好,病儿家长切莫错过时机。
责任编辑: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