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贵
在现代社会中,赌博活动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赌博者并非都是游手好闲之辈,各种社会阶层的人均有。人们参加赌博的主要动机不外乎是赢利、娱乐、竞争、寻求刺激和逃避现实。对于寻求刺激的赌徒来说,概率越小,赌注与赢利的差距越大,越富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然而,在这些赌博者中,有些人总存在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但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在最近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将后一种情况定义为病理性赌博,并制定了诊断标准,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但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美国,68%的普通人曾参与过各种形式的赌博,其中0.77%的美国成人可能是病理性赌博患者,女性病理性赌博患者约占总数的1/3,中学生中病理性赌博发生率高达5.7%。
在我国,赌博变得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介经常报道一些因赌博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个案,这些人中肯定有一部分人属于病理性赌博。病理性赌博者平时充满对赌博的向往和冲动,他们放弃正当的文娱活动,更谈不上顾及家庭,使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遭到破坏。近来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病理性赌博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即它可能与5-羟色胺功能降低和释放减少引起突触后膜受体的向上调节有关。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如下:
(1)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赌博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赌博。
(2)专注于思考或想象赌博行为或有关情境。
(3)赌博的发生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社会、职业、家庭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赌博。
(4)1年中,至少有过3次赌博发生。
有时病理性赌博者可发生与戒烟、戒酒类似的“戒断反应”,如一段时间停止赌博,会出现紧张、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适。如果准备戒赌,其情绪将变得悲伤、低落。与药物依赖者常发生药物剂量越用越大的情况类似,病理性赌博者为了达到和以前同样的心理冲动,即为了使冲动的心理状态持久,赌注下得也会越来越大。为了赌,在输钱后,他们有时会说谎;为了找赌资,有可能会偷窃。病理性赌博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他们常常存在着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对这些人,仅仅采取一般的行政处罚等措施往往并不能使其放弃赌博,还要配合心理、药物治疗来戒赌,并降低其自杀的危险性。
然而,可供病理性赌博治疗选择的方法很少。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自助小组、药物治疗等虽然均可采用,但疗效不肯定。有人试用碳酸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