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绮思的2项吉尼斯纪录

2001-04-29 00:44:03徐维星
大众健康 2001年10期
关键词:营养液奇迹小肠

徐维星 谢 玲

周绮思依靠全静脉营养生存15年了!按想象,她该是病病歪歪、一脸灰色;床前堆满药瓶,家中不事料理。笔者前去拜访的路上,还想好了满脑子安慰的话语。叩门后,出现在门前的却是这样的周绮思:个子高挑,略显清瘦,颇有精气神儿。她说刚打外面办事回来。因为是周五,所有学校都早放了学,孩子也回了家。先生蔡汉跃也早早地等候在家。我们的谈话自然引回到15年前。

战胜死神

1986年2月19日深夜,27岁的周绮思怀孕7个月了。突然,她下腹部剧烈地疼痛起来,急送医院,初诊疑是早产,之后疼痛有增无减且大口吐血。第二天上午9点,婴儿死于腹中。下午手术打开腹腔后发现:肠扭转使全部小肠组织坏死。为挽救生命,不得不将她的全部小肠和部分大肠切除。此时,医生不禁为周绮思今后要面对的生存难题忧虑。

小肠的全部切除意味着人体吸收营养的途径彻底中断。她年轻的生命似乎突然进入死胡同,她再吃什么,也不能消化吸收了,维持生命的惟一方式只能靠肠外营养输入疗法了。

周绮思接受的肠外营养治疗在医学上叫“全静脉营养”(T.P.N.),就是通过静脉输入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保证长期T.P.N.的生活质量,上海中山医院的专家主持手术将周绮思的胃、十二指肠与大肠接通,在她颈下大静脉内“埋”入一根导管,管子口露于体外,每天靠从导管“入口处”输入2000毫升的静脉营养。每天晚上她得花8到10小时的时间“就餐”,食谱由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组成。闯过了抗感染的难关,周绮思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创造了我国依靠肠外营养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

创造奇迹

就在周绮思依靠静脉营养生活了6年之后,1992年,她又怀孕了。

她能承受再造一条生命的负荷吗?医生坦言,世界上还没有完全依靠肠外营养生存者成功生育的先例,其意外情况的出现无法预料;同时不能排除非正常营养供给造成先天不足婴儿出生的可能。谈及当时的心理压力,周绮思夫妇的言语中至今还流露着后怕……这是一次向充满未知因素的生命科学的探险。

在孕期,周绮思先后出现严重的贫血、缺氧、缺锌等营养不良症状,其间医院悉心监护,使用特殊营养液,使症状有所缓解。怀孕第33周时,婴儿通过剖腹产早早降临人世,重量为2020克,明显弱小,呼吸失常,继而又出现了肺炎症状,处于抢救监护状态。但是小生命与母亲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

周绮思夫妇给女儿取名“蔡惟”,取“世界惟一”之意。1992年4月8日,蔡惟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完全依靠静脉营养孕育的婴儿,周绮思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完全依靠静脉营养孕育生命的母亲,这两个生命的奇迹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现在,小蔡惟已9岁了。除正常的学业外,她还学习弹钢琴,钢琴考级已达6级。她当场为来访者弹奏了优美的钢琴曲。她们以鲜活的事实证明:静脉营养者也能正常生育。

爱的力量

周绮思的奇迹,离不开15年如一日给予她无微不至关爱的丈夫——蔡汉跃。

结婚1年多,周绮思即患病,营养液成了她终身的“饮食”。用周绮思的话说,从此,蔡汉跃就从“模范丈夫”变成了“麻烦丈夫”。

周绮思家的客厅边有两个很特别的小隔间,一间是存放“营养液”的小仓库,另一间是蔡汉跃配制营养液的“药房”。在只有一平方米大的斗室中,有紫外线消毒器、大大小小的容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用器具。在这里,他每天下班后要将葡萄糖、电解质、生理盐水等与营养液“勾兑”好。

由于周绮思静脉导入的位置位于心脏上方的胸腔处,营养液是不经肠道的滤化直接进入血液的,任何感染都会直接危及生命。一次,蔡汉跃在配制过程中,恍惚觉得针头触及了一下皮肤,当时未在意,但输入体内不多久,妻子就感染发高烧41摄氏度;又一次,因输液中途妻子不适起来,赶紧卸下输液管上医院,待回家后又重新输上原先未输完的营养液,不想营养液已被空气污染造成感染。经过这两次意外,蔡汉跃操作加倍小心,他还利用重力原理,发明了输液报警装置,每当营养液即将输完时,就会发出警报。15年,5400多个日子,蔡汉跃在给妻子输入生命养料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爱的力量。

周绮思夫妇参与并感受着奇迹创造的甘苦。在他们的经历中,再次展现了现代文明的光辉。

猜你喜欢
营养液奇迹小肠
灌肉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44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载人航天(2021年5期)2021-11-20 06:04:44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一根小肠一头猪
故事会(2019年10期)2019-05-27 06:06:58
什么构成了奇迹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40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奇迹并不存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