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信箱

2001-04-29 00:44:03
飞碟探索 2001年2期
关键词:外星人时钟火星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2000年第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万年之前(有化石证明)。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140万年,那在这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过着穴居生活的原始人,而是一些拥有高科技文明的高智能人类,这与人类进化史是相矛盾的。大家都知道,恐龙在地球上称霸达两亿年之久,要是以140万年为一个生物周期来看,在这两亿年中恐龙曾复兴过很多次,为何现在地球上没有恐龙呢?要是说人类的生物周期是从那以前开始的话,那么为何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土层中从来没发现人类骨骼的化石呢?要是说人类的形体太小不足以形成化石的话,那么,谁又能找出数千万甚至数亿年前的人类史前文明遗址呢?很显然,以140万年作为一个生物周期是不科学的,这将需要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史前文明是会被破译的。

江苏韩非:在读完贵刊2000年第6期的《异类接触》一文后,我思索良久,认为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本文作者陈文文认为异类接触必须具备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科学的成熟;出现星球政府或类似这样的成熟的政治实体;双方都要有意愿。

我对作者提出的以上三个条件是赞成的。但本文作者过多地论述如何实现第三个条件而仅有很少的篇幅论述前两个条件,正是这点引起了我的思索。

我认为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熟!

首先,从“科学的成熟”来说,虽然不可否认人类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已有极大的科学发展,特别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成就——相对论与量子论使人类能够认识宏观的大宇宙和微观的粒子世界,但不能因这些成就就认为我们的科学已经成熟。因为本文所论述的是与异类接触的“科学的成熟”,从这个对策所需要的条件来看,我们的科学并不成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地外生命的最基本的真实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的空间科学技术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但要进行星际交往则相差很大的距离。只要看看那几艘徘徊在太阳系边缘的“先驱者”号与“旅行者”号就清楚了(即使是今天仍没有多大突破)。由以上几点,我们还能说自己的科学已成熟了吗?

其次,从“出现成熟的政治实体”的条件来说,作者似乎过于乐观了。他认为联合国能够满足第二个条件。众所周知,联合国是二战的产物,虽然自建立以来对世界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它自身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普遍的权威,这怎么能说我们“出现了成熟的政治实体”的条件已满足了呢?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这三个条件是和谐地、共同地发展而同时达到的。第一个条件提供了思想和技术的基础,第二个条件提供了实现这种交往的组织,第三个条件提供了自由交往的可能。

河南王海燕:2000年第2期《飞碟探索》上刊登了一篇《火星上的超古代文明》。本人斗胆向本篇作者说几句,以明辨是非,以释群疑。

第一,《火星上的超古代文明》第三部分,对外星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到火星的问题,作者推算为50万年~150万年。

本人认为,若以50万年晚期计算,当时地球上克鲁马农人、尼安德特人还没有诞生,而以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猿人才达到会用火的阶段。再以150万年早期推测,那个时候地球上只有猿人存在。无论是晚期还是早期,作者的推测都显得极不合乎情理。作者提出外星人到达火星时间之说,没有十分充足的说服力。

另外,从火星表面古代遗址的存在时间来看,也有着明显的矛盾。十几年前,前苏联科学家阿温斯基在检查火星照片时,在火星上的大石像周围,发现了11座金字塔式建筑物,4座大的,7座小的。另外还发现19座建筑物和复杂的道路,以及一个直径达1千米的圆形广场,其规模如同一个大城市。从照片上分析,这些道路、建筑物的历史不会超过1万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了,火星上的风沙尘埃会将其消磨殆尽的。

第二,此文章第四部分结尾是这样写的:“他们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我想真相可能就藏在火星上最大的遗迹——人面岩中。”

我对这一说法持不同意见。一直到目前,谁也没有面对面看见火星上外星人的模样,更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外星人建造了火星表面上的人面石像。甚至一张照片也没有,一份相关的文字记载也没有。结尾说真相可能藏在火星遗址的人面岩中,实属虚构。

由此根据以上所述,我不同意作者提出的观点——火星上的超古代文明是外星人所为。目前不明飞行物、UFO、飞碟、外星人的说法很流行,作者或许受到此种因素的影响,错误地给火星上的建筑物遗址戴上宇航船、外星人如此美妙的“光环”。但是我认为,这种“移花接木”的想法并不科学,它甚至对正常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与破坏。

湖南王明璨:看了《飞碟探索》2000年第6期田满江同志的《时间:容纳物质的另一层空间》后,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文中第一段把时间比做长河,认为其源远流长,无始点且无终极,很类似牛顿的观点。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这种观点已有一定距离。相对论提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运动的尺缩短、‘运动的钟变慢。”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不是绝对”、“运动的钟变慢”、“运动的尺缩短”这几点,会发现它们都被限定了,也就是说,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它的“时钟”都是一组相互影响的量,且与别的物质不发生任何联系。即A物质运动速度快,A物质“时钟”慢;B物质运动速度慢,B物质“时钟”快。这也就与爱氏相对论的例子相吻合:一对双胞胎,哥哥A驾驶光速飞船在太空中旅行回来,自己依然年轻,但弟弟B已老态龙钟。正因为每个人的“时钟”只与自己的运动速度相关,才造成了年龄上的差异。

反观作者田满江的时间概念,把各个物质所具有的“时钟”错误地统一到一起,这就与相对论产生矛盾。而作者又把本质上就对立的矛盾抛弃不顾,在第三段反而用相对论解释与其对立的观点,显然就更不对了。随后,作者又根据自己的观点,引出X轴时序中物质挣脱到Y轴上去,而这样举出的例子又和相对论的著名例子相悖,不得不令人怀疑这种说法。

作者用相对论解释与其矛盾的时间长河,X轴与Y轴时序显然不对,而推出的例子又与相对论的例子相悖。作者的“牛顿时间长河”概念只能是作为在地球上的相对论特例,并不能说明整个宏观宇宙,狭义相对论已揭示了这一点。何况X轴物质挣脱到Y轴时序还是从“牛顿时间长河”理念中由作者臆想出来的。

那么如何解释超光速试验中遇到“隐形”、“消失”的问题呢?我们用相对论解释,光速运动物质的时间流逝为零,也就是这个物质“时钟”停滞。如果超过光速,“时钟”将向负方向倒流。又由于我们的空间占据“现在”这个时间点(三维空间)只能沿正值方向延续流逝,特别是物质间相对速度很大,各自“时钟”差也大,有“一闪而过”的现象,我们的“时钟”受我们各自运动速度影响,无法停滞和倒流,观察不到超光速物质(它们“时钟”停滞或倒流),就有了“消失”、“隐形”现象。

猜你喜欢
外星人时钟火星
别样的“时钟”
玩转火星
海外文摘(2021年7期)2021-08-31 21:33:44
古代的时钟
火星!火星!
外星人可怕吗
有趣的时钟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时钟会开“花”
抛砖引玉
探索历史(2009年10期)2009-10-20 09:05:06
火星之旅
少年科学(2006年2期)2006-02-20 0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