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两棵不老松

2001-04-29 00:44
博览群书 2001年2期
关键词:王老二老长青

康 文

在上海,有两位著名老作家,只要提到其中的一位,我便会想到另一位;而只要想到他们,我便会肃然起敬,甚至激动起来。

他们,一位是施蛰存先生,今年已95高龄了;另一位王辛笛先生略“小”一点,也近90了。他们都是直到今天仍在执笔的真正的老作家。我认识的老作家还不少,比他俩年纪更大且也在写作的也还有,如章克标先生,也是我非常尊敬的。那么,为什么我要特别把施、王二位连在一起呢?因为,他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共同点”,那就是十多年来,二老身上都带着一个塑料袋生活着和工作着。不过,同中也有“异”,那就是一个的塑料袋接在后面,一个则在前面。

如果你不认识他们,看了我上面的话,也许会莫名其妙;若你还经常读二老健笔纵横的新作,看了我下面的说明,更一定会大吃一惊。

1983年,施老发现不幸患了直肠癌。老人毅然动了手术。切除了病肠和肛门,只能体外接一只塑料袋……;而王老,也在八十年代因前列腺疾病而开刀,术后医生在他的膀胱中留了一根管子……

可以想象,对两位老人来说,疾病和手术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和不便!但是,他们都坚强地、乐观地活着;而且不仅仅是活着,更是不断地以新的作品来说明他们还在辛勤地劳动着、奉献着!这多么令人敬佩、感动啊!

据我所知,作为老年人,尤其是动过大手术的二老,平时倒很少住院。十多年来,施老在我头脑中的形象,几乎是固定的:老是一个人端坐在屋角一张不大的书桌前,或看书报,或写作,或理东西。上他家去,不像有的名作家那样要预约,或进门后有子女、保姆“挡驾”。只要经过那转弯抹角的楼梯,走到他房间的门口(他的门老是开着),探头一看,就见老人固定地坐在那里,然后你就趋前问候。也不必大声,因为老人耳聋,要待你坐下后,老人会打开助听器,然后和你亲切交谈。(施老的夫人据说比他还大一岁,也健在,但一般在隔壁不过来,我只跟她打过一次招呼。)我去的时候,施老总是静静地在工作或看书,因此我总有一种内疚感,怕打扰了他;但他每次对我都是很热情的。他说,他欢迎我这样“做学问”的年轻人与他聊天。

到王老家,大多是坐在堆满书的客厅里谈话,他那温文儒雅的夫人徐文绮老人常常也微笑着陪我们。我最初去拜访王老,是了解有关郑振铎先生的事。王老说,他与郑公有着两辈的交情,因为他岳父、著名学者徐森玉先生也正是郑公老友。说到这儿,徐夫人就在旁给我讲了许多故事。从第一次起,我就深深感到老两口称得上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伉俪情深,老而弥笃。我想,老人长寿定与此有关,还有就是子女孝顺。施老家里也是一样的吧。

王老女儿王圣思告诉我,施老与王老在四十年代就认识,可在解放后四十多年间,虽然同在上海,却没有什么来往。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而圣思与施老又同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一次,当施老知道圣思原来就是王老的女儿时,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此,二老就常常通过圣思互致问候。圣思告诉我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施老比王老年龄更大,原先得的病也比王老更凶,当然施老遇到的困难更大;可是,施老却认为王老比他更难。施老的“理论”是,他的大便自己还能有所控制,而王老的小便是随时要排出,完全无法控制的,因此,王老比自己更坚强。听到两位老人这样互相关心的故事,真令人感动。

直到1995年,菲律宾的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给上海三位老作家(还有一位是柯灵先生)颁发“敬慰奖”,两位老人才在四十多年后再次见面!当这样两位各自带着一个塑料袋的老人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你想,多么像两棵坚强的青松啊!

面对二老,我深深感到生命的可贵,精神的可贵,文学艺术的可贵。深深感到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努力地学习、工作。

我衷心地衷心地祝愿两棵不老松长青、更长青!

猜你喜欢
王老二老长青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老人和孩子
长青荣耀三十载
《二老堂诗话》版本源流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