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刚
在漫长的宋王朝(包括南北)时期,曾有过这样一项规定:任何一名士兵,都必须在脸上,或身体其他明显部位刺字,作为其从军的标志。
这项残酷、不道德的制度源起于唐末藩镇时期,当时刺字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以方便逃跑后的追捕。但它最盛行的时代还是在宋王朝。宋朝的常备军总数常保持在60~70万人,也就是说,在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很容易看到脸上刺字的军人们在走动。这样的规模应该是惊人的。
在我国,最早招募士兵采取的是“兵农合一”制,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义务兵役制。那时由于有家庭和户籍的约束,士兵们的逃跑现象并不很严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实行了“募兵制”,也就是说,出现了职业军人。这是中国兵役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应募的军人大都是市井无赖,农村游民,再加上军官与士兵们矛盾的激化,因此也就出现了士兵“重财轻死,勇于逃逸”的现象。这在唐末五代那些战乱时期尤其严重。它自然会大大地影响到统治者的利益。于是,统治者就想出了刺字这一损招,并很快得到流行。宋王朝把这一残酷制度继承了下来。
在宋朝身份、军种不同,士兵刺字的具体部位就有所差别,普通士兵,通常都是在脸上刺字。如我们所熟悉的王彦“八字军”,就是在脸上刺了“精忠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高级一点的,如甲士、禁军等,刺字是在手背、胳膊、小腿等容易发现的地方。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小时候由于生活艰苦,投军报效,被招为“效用士”(高级军士),就在手背上刺了字。当时奸贼张俊则规定,他所统领的部队在士兵小腿上刺字,被称为“花腿军”。
唐宋以前,一般只对罪犯、奴婢或某些官府工匠脸上刺字。因此,对士兵们来说,脸上刺字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耻辱,成为下层人物的标志。据《宋史》记载:名将狄膏出身卒伍,脸上也和其他士兵一样被刺了字。后来他升任枢密使时,宋神宗曾想用灵药给他消除刺字,但被狄青谢绝。在狄青看来,他脸上的刺字表明他自己成长的过程,能给那些出身低下、有志报国的士兵们以鼓舞。从这个例子中可看出,狄青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不过在宋代,刺了字的士兵们在生活上也不会因此带来太多不便。其主要原因是宋朝是一个喜欢刺花的朝代。当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一般百姓,都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花纹。如《水浒传》中我们熟悉的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等.都在身上刺满了各种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脸上的刺字,在当时就如贫家女们的假项链一样。虽然并不表示高贵,却也不会因之而显得如何卑谦,只是士兵们的一个标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