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剑锋编译
假如你在森林里漫步时发现了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尖状物的物品,你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也许会是:“它存在多久了?”
考古学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发现一件文物有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历史,那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件文物的确切年代,因为由此你常可以推断出谁拥有过或者制造了它。
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研究学院的教授格伦·伯杰说:“这就好比你是一个侦探,你需要重新勾勒出当时的犯罪场景。要确定文物的年代,你要做的不是把这罪犯找出来,而是要了解当时谁住这儿,是什么时候。”
和侦探一样,考古学家也有一套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下面讲述的一些基本方法,可以用来回答“有多古老”这个问题。
相对定年法
1870年,当海利奇·斯科里曼在土耳其西北部发现神话古城特洛伊时,其实只是发现了堆积在表层的一层废墟,以后,其他的考古学家们注意到许多的古代遗址都是“层层铺设”的,就像一个结婚蛋糕似的,而且不同的层次(或称多层)代表了不同年代的历史阶段。年代越早的越接近于地表,就像考古学家们经常说的:“里旧外新”,他们知道挖得越深,就会回到越远古的时代去。这种年代确定法叫地层学。
地层学不能判断出一个物体的确切年代,在更深地方发现的东西也只能判断它比表层的东西更古老,这叫做相对定年法。
风格定年法
另一种相对定年法叫风格定年法。一个制造物是怎样被制造或装饰的,它的风格也能帮助考古学家们确定它的年代。如果你看到一辆汽车,注意到它的里面没有保险气袋、CD机、装汽车电话的地方以及精美的数字显示仪表板,你会知道这是一辆老式汽车,因为汽车的技术和风格随时间而演变。
人工制品(比如陶器)也是一样,考古学家们可以根据他们独特的设计和釉面,判断出一个遗址中哪种风格较早、哪种风格较晚,但一些风格持续了几千年或几百年,所以这时考古学家发明了一种绝对考古法,它能帮助人们确定一件物品的确切年代,有两种绝对考古法:树木年轮学和放射性碳考古法。
树木年轮法
你可能知道圆木的横截面上有一系列的圆圈。许多树木每年增加一个新圈,所以你可以通过数圈数来计算树木的年龄。在20年代后期,一个名叫安德鲁·道格拉斯的天文学家注意到树木年轮的厚度和这一地区季节的干湿程度相对应:湿的厚、干的薄。考古学家很快发现即使他们不知道这棵树是什么时候砍掉的,但他们根据树木年轮的厚度样式分析也可以确认遗址年代。
例如,一棵300年的圆木A的内50年轮和圆木B的外50年轮相对应,换句话说,就是圆木B的后几千年就是圆木A的前50年,然后你数一下圆木B里面还有几轮,就能算出它到底几岁了。这种考古法叫树木年轮学。
树木年轮学在热带地区,比如刚果和亚马逊就起不了作用,因为那里的气候干燥,树木年轮变化不大。还有,在一些地区比如美国东北部,年代只能追回到300年,为什么?因为那里的树木腐烂得特别快,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下来。在干燥的美洲西南部,地中海的部分地区,北欧的沼泽地带,树木可以保存得久一些,因而采用年轮学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放射性碳技术
如果树木年轮学依然起不到作用,考古学家一般用放射性碳元素考古法(一般叫做C—14元素考古法)。它是由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1949年开始采用的。利比注意到植物要从空气中吸收C—14,因为所有生物都在消耗C—14,直到死亡为止。
但C—14是不稳定的,当有机体死亡之后,C—14经过3.5万到5万年左右转化为稳定的C—12(如果有件物体的年龄超过5万年,那么,它里面就没有C—14,这种方法也就不能适用),通过比较物体中C—14和C—12含量的多少,考古学家们可以判断出植物或动物究竟死去多少年了。例如,科罗拉多大学的佩森·希特斯利用C—14技术鉴定出了他在萨尔瓦多的塞伦发现的棚屋的年代,这个棚屋已经被火山灰埋起来了。通过测定屋顶的茅草,他发现这些草是在公元590年以前被砍掉的。
考古技术一直在提高,考古学家们对怎样翻译信息十分谨慎,这就是伊利诺斯大学斯普洛克博物馆主任道格拉斯·布普尔说的:“我们需要鉴定许多文物才能推断出一个遗址的年代。”为什么呢?
假如英格兰的考古学家挖出一枚印有罗马皇帝克劳帝斯画像的硬币,起初,他们可能会想这个遗址是从罗马入侵不列颠即公元43年开始的,但是硬币上印有克劳帝斯并不代表这枚硬币就是在他统治时期
埋下的。这个硬币可以从这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或者是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才埋下的。
近来,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吉萨利用C—14技术鉴定金字塔的木炭年代,结果显示的年代远远早于历史记载。为什么呢?因为埃及人用做木炭的树木在被砍前已长了几百年,然后在被用作木炭前,可能在其他方面用了几十年,比如造船。故不能凭表面现象判断任何事物。
当然,C—14技术是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现在,考古学家已经能够重新鉴定一些文物和遗址,并提出更为确切的年代,也许一具曾经被认为是公元前1000年前的木乃伊实际上是公元前2000年前的。
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可能已经没有一件文物能对它的年龄撒谎了。
(摘自《大自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