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钟 慧
在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在网络上尽情地飞翔。———这,就是我,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女孩,一个刚刚圆了记者梦的女孩。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当1998年初刚刚接触网络时,我并没有意识到,网络会带给我什么。事实上,没有多久,我就开始自诩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网络的女孩”。网络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天地的门,只是自己没有想到,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网络又给我的记忆抹上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赛的故事
那是2000年11月底,一天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在一个网站首页看到了“第二届网络小姐大赛”的广告条,觉得新鲜好奇,就随手填了一份报名表,上传了2张照片,甚至都忘了看报名的截止时间。
12月初接到参赛通知,经过了初赛现场1小时答题,复赛网上随机抽取题目知识测试,再加上网上投票,我以综合成绩第四的排名进入了上海赛区的决赛。2001年1月6日,在上海青年活动中心,经过10道知识题问答、1分钟个人演讲、评委现场提问三关,我顺利地连夺两奖———上海网络小姐冠军和最机智小姐奖,顺利得出乎我的意料。
北京的决赛是在2001年2月25日。我21日上午赶到北京,参加组委会安排的记者见面会、参观、赛前培训、排练等一系列活动。有一天晚上,我偷偷跑出去参加了我常去的“泡网小站”的北京网友聚会。十多个人吃着热腾腾的火锅,海阔天空地乱侃。我一直都没有透露我的真实姓名、职业等,这天我本也不想说的,不料一位姐姐把我拉到一边:“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照片了,你是来参加比赛的,是不是?”我只得老实承认,并叫她不要声张。等到决赛结果公布后,我再去“泡网小站”,发现我的真实身份已被暴露。不过,那些真心的祝贺让我心里暖暖的。
决赛当晚,有6位网友到现场为我加油,有北京当地的,还有来北京出差的上海网友,其中一个铁杆网友是专程从上海飞来助阵的。一位初次见面的姐姐一直跟在我身边,帮我拿包拿衣服拿药(当时因为水土不服,加上劳累,我发着低烧,又流鼻血)。五轮淘汰赛,我一轮一轮地闯,起初成绩并不出色,但越到后来越放松,发挥得越好,优势也逐渐显露。
2月26日凌晨1时半左右,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现场。人们紧张地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宣布冠亚军。当然,最紧张的是五轮角逐之后的两位幸运者——我和北京高校网姐蒋静。此时,我觉得很累,身体又不舒服。这时,其他的网姐都用眼神、用语言、用手势、用拥抱鼓励着我、祝福着我:你真棒!你是最好的!
然而,事实是,我以0.7分之差与桂冠失之交臂。领完优秀奖后下场的网姐一听这个结果,纷纷把手中的鲜花扔在后场的地上。嘉宾在给冠军颁奖了,工作人员焦急地说:请大家把花拿起来,站到台上去,我们有一个集体亮相。快!快呀!她反复说了几遍,但没有一个人走上去。她们互相用目光交流着,在原地没有动,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不上去!
这时主持人报出了我的名字:请亚军上场领奖。我深呼吸了一下,压下心中纷乱的情绪,以尽量轻快的步伐走到了台中央。我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姐妹们紧跟在我身后走上了舞台!我鞠了一个躬,看见台下前几排的媒体记者也纷纷向我挥手致意。
刚刚接过鲜花和亚军的奖牌,忽然,不知是我身后的哪一位网姐,把自己的鲜花放到了我的怀中。像是迅速蔓延的火焰点燃了大家的激情,花束不断地被我的姐妹送到我的怀中。她们搂着我的肩,簇拥着我。我听到一位网姐大声说:“我们要把所有的鲜花送给钟慧,她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要过了主持人的话筒,努力用平静的声音说:“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对结果并不是最在乎,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这些优秀的网姐!”是的,我可以不在乎结果,但我不可能面对大家如此的真情而无动于衷。于是,我转身向身后的网姐们鞠了深深的一躬,向两位主持人鞠了第二个躬。在向台下的观众和记者鞠第三个躬时,我已经抱不动怀里的鲜花了,它们落到了台上,连同我的奖牌,被埋在花丛底下。当我直起身子时,后排的网姐涌上来把花塞给我,一转眼我又是满怀的鲜花了。我感觉到有人为我擦了擦眼泪:“别哭,你是好样的!”
回到后台,众多记者追踪而至,面对着镜头,我和所有支持我的网姐旁若无人地抱头大哭,她们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她们深深地拥抱着我,她们轻轻地拍着我的肩,她们静静地流着眼泪。我对所有的记者说:“我流泪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感动。她们太可爱了。我真诚地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
2月26日夜11:40左右,我从网友聚会的小饭馆赶回宾馆。这些网友都是我初次见面,他们为我开了一大瓶香槟。当洁白的香槟泡沫带着芬芳欢快地冲出瓶口的时候,我再一次被感动了。陪着我回宾馆取行李的也是一位网友。我上TAXI时,宾馆的一位侍应生一边帮我拿行李,一边说:“你是那位亚军吧。你真的很出色,我们都认为你是最好的!”我微笑着和他握了握手:谢谢!
比赛之后
比赛已经结束了,它只能代表过去。而它对我的影响,并不很大。参赛前后,我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网络。我知道,这次的比赛只是一种经历,我会珍藏。在我看来,参赛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一大批新的朋友。
记者是我热爱的职业,我看重我的工作,珍惜我的工作,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份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我梦想成为一名被大家喜爱和认可的好记者。事实上,正因为记者这个职业,训练出我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应付大场面、应付突然变化的急智,这些都在“网络小姐大赛”中帮了我的大忙。而比赛后,我在采访中有时会被我的采访对象认出来,于是说一些轻松的话题,气氛也就融洽起来,使我很容易和采访对象成为朋友。这些,算是我意外的收获吧。
和从前一样,我依然喜欢一盏台灯,一杯咖啡,一屋音乐,一卷书的夜晚。我喜欢看些杂书,虽然很多看过后都忘了,但我还是沉迷于那种阅读时恬静而充实的心境。这种慵懒和随意,虽与我上网时的痴迷和专注迥然不同,但都是我钟爱的。
和大多数的女孩子一样,我喜欢逛美丽的时装店和可爱的玩具店,喜欢诱人的冰淇淋和巧克力。朋友聚会时常常去卡拉OK,一群人热热闹闹地抢话筒。体力充沛又有伙伴的时候,我喜欢打羽毛球、溜冰、打保龄球(可惜水平一直不见提高)。有网友从远方来,一定会去茶坊或者咖啡座或者小酒吧,好好聊聊天。
或许是中学时代曾有过一段作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经历,故而我对声音的表现力格外敏感,特别喜欢夜深的时候听电影录音剪辑,在黑暗中感受声音的魅力,尽情放飞想象。
网络与工作
一直都认为网络是个很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现在这样的信息社会。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传统媒体报纸与新兴媒体网络之争,当时最常去的地方,一是图书馆,二是机房。我在网上找到许多资料,既有做新闻的商业网站,又有报纸的网络版,还有许多有关网络的论述,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
当我刚成为《文汇报》经济部的新成员时,面对全新的采访条线,该如何下手?我首先想到的还是网络。于是上网搜索了有关行业的背景资料,从基本概况到法律法规,从管理机构到近期动向,一搜就得。心里有了底,再和条线的有关联络人联系时,说话就有的放矢,底气自然就足了不少。
每天工作之余,少不了上网看看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什么大事,网站做的新闻集束的工作的确给我带来了便利。我还经常去文新集团的新闻信息服务系统逛逛,看看可以找到些什么新闻线索,同时也关心一下集团内部有些什么活动。
3月9日,上海铁通正式挂牌。发一条短消息?似乎太可惜了。提前两天,我就直接找到了上海铁通公司的总经理进行专访。总经理很忙,起初只肯给我10分钟左右的采访时间。可是当我们聊起来之后,我不断地抛出一些背景资料,再跟着追问。他越来越有兴趣,“看来你很了解情况嘛”,耐心地回答着我的提问。结果,采访一共进行了约1个小时,使我获得了上海铁通的一些独家数据。别以为我真的很了解情况,其实是采访前一天临阵磨枪,我在新浪搜索中键入“铁通”二字,调出了许多资料和相关的新闻报道,从铁通总部到北京公司,从成立背景到技术数据。这样,事先有了准备,采访的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了。
还有,我每次要去一个陌生地点采访,都会先上一个叫“城市通”的网站,只要输入报社地址和目的地的地址,就可以查到怎么乘车,甚至连换车地点都标得一清二楚,还附有地图。有网络这么好的帮手,不好好利用就可惜了。
网络与生活
毕业了,到《文汇报》报到,可住处还没有着落,暂住在小师妹的宿舍里。租一处小屋落脚迫在眉睫,第一个想到的方法是上网找。搜索网站,翻阅网上的资料,层层筛选,EMAIL和电话双管齐下,一周之内,果然顺利地找到了房子,还省下了中介费。过了段时间,又上网去买了台二手洗衣机,心想这下可以偷懒了。
工作之余,觉得应该多学点东西,就去网上书店买来了制作网页的书,边学边做,乐趣无穷。上网已经成了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网上阅读原创文学,在聊天室里和远隔千里的朋友交流,在BBS上发发帖子,更新补充自己的个人主页,管理维护我做斑竹的论坛,给我的网上个人专栏增添些新内容,下载有用有趣的软件,收发EMAIL……上了网的我往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网友则是网络带给我的最大收获。这些网友虽然很多并未谋面却性情相投,也许我们不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之类的细节,却能够推断遇到某件事情,对方会怎么想怎么做。见面的时候常常没有陌生的感觉,宛如老友重逢,非常亲切。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自然地想到和这里的网友联系。网友的聚会,也成了周末活动的重要内容。
我还酷爱旅游,曾经流连于北京、西安、广州、武汉、泰山、华山、庐山、普陀山、苏州、杭州、扬州……大学时代的每个比较长的假期,我都在旅途中。喜欢用镜头记录打动我的瞬间,也喜欢四处寻觅有特色的小吃,当然也不忘随手写点东西。有一段时间,曾担任一个旅游网站的兼职游记作者,把游记和照片都搬上了网络。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带着我的笔(手提电脑当然更好)和我的相机(数码相机更妙)环游世界。
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在网络上尽情地飞翔,欢迎来我的个人主页(www.our365.net/qsct),这里有朋友有欢乐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