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荣发 王 志
2001年3月16日凌晨4时16分左右,石家庄市棉三宿舍区发生了惨绝人寰的爆炸案。与事发现场仅一街之隔的石家庄日报社员工闻讯赶赴现场迅即展开营救,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时代壮歌。
报社编辑、记者:上
一声爆炸,把居住在棉三16号楼附近的石家庄日报社的职工们从梦中惊醒。也许是职业的本能,使石家庄日报社社长王贵海立即拨通了市公安局领导的电话,并报告情况。几分钟后,他赶到现场,只见临街的16号楼整体坍塌,四周弥漫着呛人的尘埃,不时从坍塌的楼里传出凄惨的呻吟和呼救声。此时王社长呆了,不知所措,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猛转身,立在马路中央,大声呼喊着伫立路旁的人群,但无反应,他迅步向南走去,用手指着报社的干部职工,断然喝道:报社的职工、编辑、记者,马上出来,上,救人要紧……一声声呼喊,唤醒了呆立的人群,他们丢弃了胆怯,更是把还可能发生的爆炸放在一边,不约而同地向着废墟冲去。正是在王社长的组织和号召下,在炸后不到十分钟,一场群众性自发的救助活动,在棉三16号楼展开。
爆炸现场,尘烟弥漫,白气蒸腾,危机四伏。
报社盛勇、王树群、张志勇等员工第一批冲上去了,他们手援脚蹬地爬到废墟顶部,细心地搜寻着埋于乱石中的受难者。4时27分左右,杨树元听到楼北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声和求救声,他立即呼叫大家过来救人。在夜幕中,大家用手刨,用肩扛,用腿顶,小心翼翼地搬开了压在她身上的重物。两分钟后从碎石中刨出了第一位伤者———一名7岁的小女孩,从废墟顶部经由一双双手传递下来。盛勇、王树群等人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迅速送到“120”急救中心。
更多的报社员工爬上了废墟。王惠平、高虹等女同志上去了,谷双喜、翟士杰等社领导上去了。手擦破了,咬着牙继续翻动碎石,寻找受难人;腿磕破了,倒吸着凉气,坚持往上爬;有人光着脚在碎石中蹿上跳下,有人仅穿一条短裤在寒风中寻找……又有4名受伤者第一批被报社员工救出并送往医院。副总编辑谷双喜年过半百,爬到废墟半中腰被人劝下来,在废墟周围他还是不停地拨开断线,提醒大家这儿有电,不要踩上了。脚踝受伤的王树群不顾鲜血渗湿了皮鞋,含着泪,用手拼命地刨动碎石,“救人,能救活一个算一个”……据不完全统计,报社自社长到普通职工有近百人参与抢救行动,有十几人不同程度受伤。
武警、解放军官兵赶来抢救后,报社员工仍坚持在一线协助救人,直到上午10时许才从抢救现场撤出……
当省市领导和大批武警、解放军官兵赶到现场后,报社及时把紧邻出事现场的新闻大酒店腾出,作为“3.16”事故现场总指挥部。
办公室快速调来文印员,带上传真机、电脑和复印设备,为省市领导指挥抢救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解放军同志,请喝一杯水
上班到岗后的报社干部职工,对救灾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当他们看到抢险子弟兵满身灰尘、身心疲惫地在报社家属院小憩时,广告经理部员工上街买来了价值4000元的面包、香肠、矿泉水。得知解放军同志出汗过多,需要补充盐分,他们又第三次冲向超市买来榨菜等食品送到子弟兵手中。
机关工作人员和编采人员,放下手头的工作,提上暖瓶,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热水递到子弟兵手中。报社离退休老同志和家属也纷纷走出家门,把煮好的鸡蛋一一塞到官兵手中。医务室的同志不停地为官兵加水送餐,为受伤的官兵包扎送药。
下午4时,报社又派人买来了500个热腾腾的馒头和榨菜给劳累的官兵加餐。下班回家后的报社职工及家属,继续不停地为官兵送水送饭,大家一直忙碌到晚上12时官兵撤离现场……
报社职工及家属的行动感动了官兵,一位19岁的小战士说,看到可以当我奶奶的老同志,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杯中加热水,我像见到了自己的亲奶奶,感到了亲人的温暖和关爱,这种爱鼓励着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去抢险救灾。
流着泪记录悲惨一夜
在紧张抢险救人的同时,报社编辑记者也开始了紧张的抢抓新闻的战斗。
《燕赵晚报》记者杨树元在爆炸发生后十几分钟后拍下了第一个被救出来的女孩新闻照片,留下了一大批最原始的现场抢救照片。他说,我当时是流着泪拍下这悲惨的一幕,记录着犯罪分子的一桩桩滔天罪行。
为全面记录大抢救行动,报社迅速成立了特别报道组,由社长王贵海、总编辑王智任总指挥,副总编张振江任副总指挥,所属四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精品导报》、《生活早报》抽出23名骨干记者,全力投入大抢救报道。
早晨5时15分,特别报道组的记者们分4个小组分赴4个爆炸现场,保证现场不断人,全程跟踪报道事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出事地点、医院、受害人及亲属、部队官兵当中。
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记者们不顾灰尘弥漫、碎石飞溅,不顾衣服被挂破、手脚被划破,冲在最危险的抢救现场,用相机拍下一张张感人的抢救场面,用手机将时捕捉到的现场情况及时传回报社。
记者李征从早晨5时多一直在一爆炸地点现场采访,中途没喝一点水,没吃一顿饭,报道组负责人几次来电要求他撤下来,他都以“我现在的观察角度最好,出去就再进不了现场”的理由推辞,坚守阵地源源不断地传回现场最新动态,直至下午6时多才撤离报道现场。
摄影记者赵力军为拍下真实的镜头,不顾尘土飞扬,不顾煤气泄漏,不顾乱石交错,深一脚浅一脚在废墟中穿梭跑动。一天下来,连腰都直不起来。
记者们在采访部队医院工作中,频频受阻,但他们一方面争取领导的支持,同时采取灵活机动的采访技巧,捕捉到了22小时大抢救中大量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第一手报道素材。同时,报社专派一组记者走上街头巷尾,广泛收集市民反映,把市民的想法与意见及时报告给现场指挥部,让领导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
接到一线记者传来的信息,报道组的负责同志立即将一线采访报道情况汇编成《石家庄日报社爆炸事故现场情况速报》,并速报给“3.16”事故现场总指挥部,为省市领导提供最迅速、最翔实的内参资料,为领导正确决策、指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直至3月17日零时30分,报社共向省市领导提供了14期近2万多字的情况速报,并为撰写石家庄“3.16”事件大抢救纪实准备了最翔实的资料。
石家庄日报社干部职工在这次抢救中所表现的高尚品格和优良顽强的采访作风,得到现场指挥部的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王贵海社长说,这次抢救活动充分展示出我社员工真诚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将把这种精神带入到新时代的工作生活中去,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