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怡然
新闻界是永远不会寂寞的。“惟恐天下不乱”,这是新闻记者的自嘲,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褒贬兼而有之的评价。新闻记者捕捉的新闻多,新闻界本身的新闻也多。因此,虽然是相对静态的新闻学专业期刊,但是我们时常感觉应接不暇,忙不迭地追踪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采写中蕴涵的哲理。翻开这一期《新闻记者》,请读读我们“抢”来的“新闻内幕”、“正方反方”、“网络新闻圈”,你可能会在“津津有味”中悟出一些道道来。
我国的新闻媒体一向是作为舆论机关、宣传工具,政治属性鲜明。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经济属性如何?是否应该、是否允许进行资本运作?这是大家普遍关注,也正在不断摸索的一个问题。感谢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的朋友,将他们的调查报告托付本刊独家发表,可以使我们对全国新闻媒体的资本运营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深入的思考、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实践。倘若将这份调查与王泠一博士的文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态势》联系起来读,或许会有更多启迪。
地方保护主义,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成为社会的一个顽疾,在新闻界也有所反映。这期发表森华的文章,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快人快语,尖锐犀利,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大可一读。
新闻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新闻人才的竞争,而且竞争胜负之根本就取决于人才。近来各地体育记者大“转会”,热闹得很,频繁得很。本期“传媒一瞥”较为详细地作了介绍。解读其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普遍受到重视的问题。本刊也对此予以相当的关注。继上期发表《传媒操守刍议》后,本期又介绍了有关英国及香港媒体自律方面的情况和经验,看来有些做法可资借鉴。
媒体不允许发布有偿新闻,广告与新闻必须泾渭分明,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广告是否可以有“新闻眼”呢?或者说如何以采编新闻的手段去策划、制作广告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同仁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请点击“经营有道”听听他们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