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言
爸爸妈妈说学琴
著名作家蒋丽萍:孩子成长为社会人,总得有个爱好。喜欢音乐的人很多,具备了音乐修养,与人沟通、交谈就多了一个话题。正好我们家有这个条件,于是顺理成章儿子弹起了钢琴。
上海某大学讲师梁颖书:怀孕时看过一本日本的育儿书,书中说,孩子手指动得早对智力开发有益。我幼时学过钢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我知道弹钢琴手指运动量最大,这能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同时也圆了我的梦。
上海某医院护士张毓:女儿非常好动,我们想通过弹钢琴使她潜在的“多动症”改观。另外,由于遗传,女儿五音不全,学会了弹钢琴,尽管她唱歌仍走调,但在乐理、音乐素养上有了提高。
上海某钢铁厂环境保护工程师金雪娣: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大学生,在音乐修养上却是空白,想让女儿在音乐上有所造诣,超过我们。一次在商场,女儿看到钢琴就不愿走了。我们以为她一定喜欢,于是咬咬牙买下了钢琴。
下岗工人王丽春:我们住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不久前搬来一位钢琴老师,邻居的孩子都跟着她学琴,我也为儿子买了一架钢琴,一来我们不能输给别人,二来在陪儿子学琴的同时,我自己也能学,使生活充实些。
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孩子学琴,是基于妈妈们各种各样的梦想与希望。
尽管不少家长和琴童认为学钢琴是上了“贼船”,苦不堪言无退路,但仍有不少家庭正在或准备上“船”。对于绝大多数对钢琴一窍不通的家长和孩子来说,是否有较轻松的学习方法呢?
如何有效地陪儿学琴
行内人说,孩子学琴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花了多大力气。如今,十万琴童就有十万家长在“陪太子读书”,尺子侍候,物质奖励,大声训斥,温言鼓励……不一而足。为了让孩子安稳地坐在琴前,用心敲击琴键,家长们费尽心机,可谓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那么,面对弹琴的“苦差使”,大多并不会弹钢琴甚至不懂音乐的家长,该如何有效地“陪弹”呢?我们采访了有几十年幼儿钢琴教龄的上海师范大学中等教育学院高级讲师朱小萍及上海音乐幼儿园资深音乐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迟琳文。
问:孩子几岁开始学琴最好?
——孩子学琴不宜太早,3岁半到4岁为好。幼儿学钢琴4岁似乎是一道分水岭,一下子开窍了,接受特别快。
问:孩子学琴前需要作什么准备吗?
——家长可以教孩子念儿歌;请孩子模仿节奏,培养他的音乐记忆力;放一段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讲个小故事;如果家长懂五线谱,可以先教唱;家长千万不要自己教孩子弹琴,手势一旦成型,改正会很费力。
问:孩子刚学琴时坐不住怎么办?
——对孩子而言,不能走不能动、僵直地坐在钢琴边是很难受的。因此,开始时尽可能练琴的时间不要太长,宜采取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孩子在“玩”的氛围中学。
家长在指导孩子时要学习教师的形象教育法,不要硬逼着孩子坐在琴前,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刚开始时分段练,吃晚饭前练15分钟,吃完饭再练,逐步加长时间。小班的孩子每天练30分钟,一星期2个小时完全够了。中班的孩子每天40-45分钟。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一天一般练1小时。
问:通常初学琴的孩子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
——初学琴的孩子会碰到两大困难:1.孩子年龄尚小,对身体、手的控制能力较差,即使脑子“到”了,却无法正确控制手的动作,因此家长不可急躁。到了一定年龄,手的控制能力自然会发展成熟的。2.学习认识五线谱。钢琴琴谱的音符多,又要看高、低音谱,而且琴谱的进度很快,对孩子来说非常难。
因此,这段时间家长要找准孩子的困难所在,帮助他逐步克服,同时让孩子渐渐喜欢弹琴。如果开始就来个下马威,孩子以后弹琴会非常痛苦。
问:那么,有什么具体方法使孩子较轻松、愉快地识谱呢?
——识谱的同时即是学习乐理知识。孩子最难掌握的是音符时值。几分音符在孩子头脑中是很抽象的概念,长短很难控制,家长可以具体化形象化,将之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比如,全音符像打哈欠,2分音符是小猫“喵-喵-”叫的声音长短,4分音符如同走路的节奏,8分音符是跑步的速度。另外,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比掌握节奏的能力强,在教其把握节奏中用语言(顺口溜形式)加上动物叫声(如小/鸭/嘎嘎),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问:孩子渐渐地能弹一些练习曲了,家长还要陪弹吗?
——弹钢琴最重要的是培养坚持性。
此时的孩子会出现两种问题:1.与刚开始害怕困难的心理不同,学了一段时间后,容易满足于会弹了而不求精雕细刻。2.看谱不细致、不完整,造成练习中错误不断。面对这些,家长应付出比孩子入门时更多的精力,培养其良好的学琴习惯,否则会阻碍琴技的提高。
学了一年后,家长应有的放矢地逐步让孩子独立练琴。这既是培养他的独立学习能力,也是解放家长自己,同时也为孩子学琴逐步升级打好基础。开始时,家长可以找个理由让他独自弹一会,并给予鼓励,用在其它房间谛听、及时指出错处、再提要求的方法,逐步拉长他独自弹的时间。要做到这点,对家长对孩子都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明确目的。如果家长在一旁“监督”,一出错马上指出,孩子的粗心、依赖性就会淹没在频繁的呵斥声中。只要家长能够放手,孩子的粗心大意、坚持心不够是会慢慢克服的。
问:孩子厌倦钢琴、不愿弹琴怎么办?
——首先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家长督促方法不得法,家长应注意向教师学习,多问多请教。如果孩子实在无兴趣,还是让他改学其它他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是孩子怕苦不能克服困难,而且老师觉得是可学的,应让他知道学任何东西都是要吃苦的,同时在平时练习时,多以鼓励为主,即便指出缺点,也宜先表扬后批评,以提高他的积极性。
问: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练琴时喜欢用物质奖励,这种方法可行吗?
——用物质刺激孩子练琴,其实不能真正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对音乐的热爱。我们姑且不谈用物质刺激使高尚的艺术庸俗化,就其本身,时间久了孩子只会对奖励的物品感兴趣,而忽视了弹琴给予的精神享受。应该设法让幼儿体会学琴的乐趣,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灵的享受。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琴弹得很好,妈妈很疲劳,听了你的弹琴很放松、很舒服。”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
问: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家长要明确孩子学琴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培养他在音乐方面的兴趣、提高素质,还是开发智力,或者培养他成为音乐家。这样,家长才会对孩子的学琴过程保持一份平常心。
其次,学琴是一项艰苦的历程,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而应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自己多琢磨,寻找具体、形象、儿童化、其年龄能接受理解的教学手段。
第三.刚开始时不要在琴技上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多听音乐会,多听其他小朋友弹,也可看电视音乐频道中的音乐经典节目,给予多方面的音乐熏陶。
第四.孩子学琴中遇到困难,家长往往容易急躁。家长须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因为孩子的问题常常是家长人为造成的。
第五.乐感第一,不应只重技巧,老师分析作品很重要。家长在陪学陪练中需始终贯彻,也不要强求孩子表现他无力展现的技巧,如大班小朋友只能表达轻重力度的变化。
第六.识谱是孩子的难关,进度较慢,家长需耐心,千万不能为了弹出曲子就唱谱。必须让他识谱,否则将会阻碍琴艺的提高。
总之,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保持平常心、耐心、细心和信心。
钢琴考级为哪段
弹了钢琴免不了要考级,这似乎已成了定律。那些本想让孩子轻松学琴的家长,面对他人的询问:有几级证书啦?也不由心动。那么,考级与学琴倒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听听上海市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办公室负责人郭强辉的看法: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钢琴考级的,英国、澳洲等国家都有钢琴考级,我国的香港地区采用的是英国的考级方式。上海的钢琴考级方法吸取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什么钢琴考级会特别热、特别受欢迎,这是由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
钢琴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这既有老师认真负责、仔细严格的优点,也有一定的缺陷:学琴的孩子之间无法交流,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程度,而大部分家长是不懂钢琴弹奏的,老师到底教得怎样家长蒙在鼓里。考级有大纲,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学习的程度报考,如弹完“拜厄”可以报一级,弹完“车尔尼599”可报二级。这对孩子有个鉴定,对教师也是一个检验。
上海有10万琴童,教他们的是不是都有专业资格呢?目前上海音乐家协会下属钢琴专业委员会有会员300多个,这些会员包括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专业团体的钢琴演奏家、师大及少年宫的老师和好的中学音乐老师。如果一位教师教二三十个学生,那么就有相当多孩子师从的是并不太专业的教师。
有人认为,考级会使孩子只专注于练要考的几首曲子,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学习,把正常的学习进度打乱。其实这是对考级的误解。上海地区的钢琴考级每年考的曲目不同,5月底、6月初公布考题,8月份考,除了这两个月,其它时间依然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技能训练。
虽然考级可对孩子学琴程度有个估价,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跳级,明明只有三级的水平,为面子、虚荣心,拼命练到四级,只能是拔苗助长;有的老师为体现自己水平高,提出教三年考六级,剥夺了孩子学琴的乐趣,纯粹为技巧而练技巧。对刚开始学琴的小朋友,家长不要刻意追求级别,如果考不出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甚至因此而不愿弹琴。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报级。孩子有了证书获得了荣誉,是很自豪的,对以后的学琴会有帮助。
学琴小贴士
1.物色一个好钢琴教师
有的老师专业水平不错,但是缺乏教小孩子学琴的经验,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教琴时操之过急,不够耐心,易使孩子学琴产生反感。经验丰富的教师有吸引孩子的魅力,掌握幼儿的心理,教弹琴的同时用儿歌、童谣、讲故事穿插其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增强其学琴兴趣。
2.钢琴的保养
*每年请专业校琴师校一两次琴。
*由于钢琴主要以木材制作而成,梅雨季节应注意防湿防蛀。可将樟脑丸放入废弃的长筒袜里挂在琴内,同时可在琴的底部装一盏灯,点亮除湿。
*钢琴闲置时,在琴键上覆盖一块柔软的布,以防灰尘。
*每次搬动钢琴都应校琴。
3.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钢琴琴谱的音符多(有高低音谱),音符又小,孩子极易用眼过度,因此宜在日光下弹琴。若必须晚上弹,应除照明灯外在琴旁加一盏台灯,增加照明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