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敏
邻居丽丽的宝宝快满1周岁了。平时,丽丽的宝宝吃睡正常,不大听见哭闹声。最近几天,邻居都说:宝宝好哭了!
有一天,我看见丽丽抱着宝宝在楼梯口边哄边拿着奶瓶喂水,可宝宝就是不肯喝,奶瓶嘴一进口就啼哭不止。丽丽诉苦说:“宝宝三天没有好好吃东西了,还哭个不停。”
我上前接过孩子,摸摸头和手,说:“没发烧!”
丽丽说:“一个星期前发烧的,去儿童医院看病吃药后好了,有两三天没有发烧了,怎么还是闹,特别不能吃东西。”
我让丽丽拿来宝宝用的小勺子,检查宝宝的口腔,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宝宝的舌尖、上腭、牙龈上有针尖大小的点状溃疡。
“难怪,口腔里的皮都破了!”丽丽心疼地嘀咕,“真想不到,不足1岁的宝宝也会得口腔病!”
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先发烧后嘴里破,往往家长只知道看病退烧,而不知道嘴里有溃疡,而且溃疡可存在7—10天,医学上称“疤疹性口炎”。
出现这种病况,除了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感冒外,还可加服板兰根冲剂等抗病毒的药。板兰根每次半小袋。冲水让宝宝喝,还要注意口腔的卫生护理,不断地用勺子喂白开水,“清洗”疮口。要去口腔医院开一些涂擦清洗溃疡的药,例如用纱布、棉签蘸4%的小苏打水清洗疮面。然后用金霉素甘油涂擦,保护渍疡面不引起感染。
通过这件事,可以提醒家长们:如果宝宝无端地哭闹不食,不妨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注意有否口腔疾病。例如:
有个6—7个月的宝宝,平时身体很好,下面“门牙”已经有两个开始萌出。突然有几天不肯吃奶了,妈妈抱着宝宝去儿童医院内科检查,不发烧,也没有病。后来她听了丽丽的介绍,让我检查有否口腔病,检查发现:虽然没有舌尖、上腭、牙龈那种“疱疹性口炎”的溃疡,但是舌头下面有大溃疡。这是因为宝宝的“下门牙”刚刚长出,新牙的边缘很锐利,很像小刀,每次宝宝吮吸奶时,吸一下割一下舌头下面,久而久之就形成溃疡,宝宝只要一伸舌头就感到很疼。有的宝宝长牙时没有出现这种疾病,但是有吸吮拇指、异物等不良习惯,有时不慎也会戳破口腔里某处而造成溃疡。
有了溃疡应该去口腔医院儿童齿科就诊。家里可以简单地治疗一下,如涂一点龙胆紫(甲紫)药水或金霉素眼药膏等。
长牙的宝宝会得口腔疾病,还没长牙的宝宝也会生口腔疾病。例如:“雪口”或称“鹅口疮”,就是宝宝还没有长牙时会生的病。生病时。口腔里有白色丝绒状小点或斑片,好像东西“发霉”一样,宝宝哭闹不愿意进食。引起这种病变的原因有好几种,但家长可以预防。应该注意的是:
(1)此时的宝宝不会漱口,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家长应经常用温开水清洗宝宝的口腔:
(2)哺乳用具能煮的就经常煮沸消毒,不能煮的要清洗干净,放在通风,干燥处,用干燥的纱布或物品覆盖或遮挡灰尘,千万不能用湿毛巾或湿纱布等遮盖,容易生“霉菌”;
(3)母亲自身要经常洗澡,哺乳开始前,应擦净奶头及周围皮肤,整个喂乳期间应特别注意妇幼卫生。
当然,一旦得了“雪口”或“鹅口疮”病,应当立即去口腔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口腔科看病;在家里可先涂擦龙胆紫药水。
由此,宝宝的家长们应该知道:宝宝也会得口腔病了吧?
(编辑杨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