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树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的今天,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经分别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还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一旦发病,病人的状况往往每况愈下。病期越晚,治疗越难,效果也越差。所以,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代,我国的医学家们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说法,意思是说在疾病发生前加以处置才是上策。这实际上也就是今天所谓的预防的概念。但是,至今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而且从已知的致癌因素来看,它们似乎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所以,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或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将肿瘤发现,并加以诊断和治疗,对肿瘤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早期癌概念的新转变
那么,什么是早期癌呢?在不同的肿瘤中,早期癌各有其不同的定义。如在大肠癌中,早期癌是指病灶仅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者。而在乳腺癌中,早期乳腺癌仅指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病期的早晚不仅与选择治疗手段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早期癌的概念应有新的界定,其内涵应扩大为无症状的患者和高危的癌前病变患者,应将他们作为早期癌的诊断对象。
对早期警告病症的警惕
有些病人有时会出现一些癌病的早期警告病症。但是这些早期警告病症很少有特异性,易为患者所忽视。甚至为一些医务人员所忽略。所以,应该提高对这些病症的警惕性。常见的早期警告病症有:出现异常的出血,如咳血、血尿、便血、更年期后阴道出血、经常流鼻血等;乳房或颈部出现肿块;大小便习惯改变;经久不愈的咳嗽或声音嘶哑;一边耳失聪、耳鸣;胃痛、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经久不愈的溃疡;痣出现扩大,溃烂等明显的变化。一旦有了这些早期警告病症,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定期检查
某些增生性病变容易演变为癌肿,称为癌前状态,病理学上称为癌前病变。常见的有黏膜白斑、宫颈糜烂、乳腺囊性增生、老年日光性角化病、色素性干皮病、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对这些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进行定期随访检查,有可能在较早期发现其恶变。
普查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不适的早期癌患者往往不会主动求诊。如何运用已有的现代医学理论和手段去发现这些患者,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查又称筛检,即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其目的是在人群中检出患某病的病人。肿瘤普查属于肿瘤的二级预防。对于无症状的早期癌患者来说,普查具有重要意义:①普查可以改善某些肿瘤的预后。一些肿瘤如宫颈癌、乳腺癌等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后,有治愈的可能。一些癌前病变得到治疗,可使相关肿瘤的发病率降低。这些是普查能得到的最大效益。②较早期的病例可做破坏性较小的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一些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进行保留乳房的局部切除术,大大减轻痛苦。③节省治疗费用。早期病例的手术费用比晚期病例低,而且不必进行辅助治疗。
普查也有一些不利之处:①并非所有普查出的肿瘤都能改变预后。调查显示,许多肿瘤在亚临床期中即已发生浸润,即使普查检出,也未必能改变预后。②使假阴性患者延误诊断和治疗。③使假阳性患者进行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并背上心理包袱。④某些普查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普查所用的方法必须具有简便、安全、准确、经济且易为受检者接受的特点。一般来说,普查只适用群。但如何确定高危人群呢?在传统上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现的。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些可能。在一些遗传性或家族性的肿瘤家系中,基因诊断帮助发现高危易感人群、发现早期癌患者已成为现实。例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两种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它们分别与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和APC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有选择性地对这些突变携带者进行严密地临床检查,就能发现一些亚临床的、无症状的早期癌患者。此外,对一些肿瘤标志物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检测,也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确定。
主动进行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肿瘤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普查来说,健康检查是人们主动进行的。那么要作哪些检查,多久作一次才能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呢?美国癌症协会推荐了无症状人群癌症筛检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