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心中的明灯等

2000-11-04 10:25霍忠义等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0年4期
关键词:明灯金矿盲人

霍忠义等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功利地以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褊狭。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明眼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曾丽敏、吴鹏摘自《演讲与口才》2000年第1期)

渔王的儿子王晔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郑涛摘自1999年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鞋魏振强

在我住的地方,曾有位老人。老人丧夫多年,惟一的儿子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

老人不识字,儿子来了信,便找我念。我念信时,老人弓着背坐在凳子上,垂头听着,一言不发。听完了信,老人又蹒跚着脚步,取出针线、布料,还有老花镜。老人开始做鞋了。我问老人要不要写封回信,老人总是摇头。

信,接连不断地飞来,念信、做鞋的事也一直在进行着。鞋子已做了一大摞,可奇怪的是,她竟一双也未寄出过。我有些困惑,终于忍不住问了老人,现在还有谁穿这种老式鞋呀。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我无语,也有些脸红,我的箱底下不也压着一双母亲多年前寄来的“千层底”吗?

又过了几年,老人病故了。她的儿子回来奔丧,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我进门的时候,他正面对着一大摞布鞋,满脸的泪水。我的目光移向他下肢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裤管空空荡荡——

原来,他根本没腿!

(王晓燕推荐)

成功之道罗为辉

那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我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下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是含笑不语,很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我们愕然。他却说,那样的情况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过。

(摘自《知音·海外版》199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明灯金矿盲人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做一盏明灯
明灯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盲人水杯
蒙面偷袭
上帝给你比例尺